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瑯琊宋氏與達州的不解之緣

宋家宣

達州,一個記憶中並不太熟悉的名字。作為天府之國的一個地級市,最早知道達州是在家譜中的先祖履歷中。而突然讓我對達州翹首期盼和一往情深的是這個飛速發展時代和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喜悅。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美麗的四川達州

偶然在微博上瀏覽,意外發現了先祖宋名立公續修的達州志和達州市政府整理再版《直隸達州志》的消息。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達州城一角

驚喜若狂之餘,為了一睹先祖遺著,並有機會將其中的名立公作品一併編入我族正在編輯整理的《瑯琊宋氏歷代詩文集》中,當即與達州史志辦聯繫,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史志辦主任冉炬女士。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瑯琊宋氏歷代詩文集封面設計

介紹完自己的身份和與名立公的淵源,本希望能不惜代價爭取購得一部再版的《直隸達州志》 ,但萬萬沒有料到,冉炬主任竟當即決定無償饋贈一部予我們。並情真意切地說:“您們才最值得擁有這部志”。此情此景實是感人至深,令人動容。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瑯琊宋氏家藏宋名立誥命

達州與臨沂相隔千山萬水,乾隆與當今相距280餘年,但達州人民對我祖的情義竟不減當年。這不能不說是先祖有德,我族有緣。而且更充分體現了達州人民的淳樸善良和熱情好客的優良品質得到了良好傳承。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交通便捷的達州

收到達州人民寄來的《直隸達州志》,除了激動,便是感激!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乾隆《直隸達州志》

翻開《達州志》,第一次看到名立公如此眾多的作品和才思。其中不僅有其親筆撰書的序言,還有文章10餘篇、詩歌多首。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宋名立親筆撰書“續修達州志敘”

《直隸達州志》共分四卷,卷一為:天文、沿革、建置、道里、風俗,五個部分;卷二為:賦役、學校、水利、鹽茶,四個部分;卷三為:秩官、兵營、鄉賢、科目、流寓、寺觀、災異,七個部分;卷四為:藝文。名立公的作品,除了序言全部收錄在《藝文》中。面對這部凝聚著先祖心血、文采和汗水的方誌,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在那些聲情並茂,情景交融的先祖詩文中,讓人深切感受到的,首先是他對達州百姓的真摯情感和“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家國情懷。而最能體現名立公才思與夙願的還是他親手撰書的序言。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但由於自身才疏學淺,對先祖墨寶難盡領悟,只好懇請遠在濰坊高就的沂水縣文化學者黨同如先生予以幫助。

經過黨先生連續幾天夜以繼日的辛勤努力,終於讓這篇序言完美無缺地再現在大家面前。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續修達州志序”共有700餘字,分7個章節。序言引經據典,對仗工整,邏輯嚴密,文采飛揚。既談古論今,又激情滿懷;既事無鉅細,又總攬全局,活生生是一幅達州美麗厚重的歷史畫卷。而結尾處更是情深意切,謙遜包容,充滿了對達州的深情與眷戀。實數難的佳品之作。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宋名立書法作品

名立公是瑯琊宋氏十一世祖,字令聞,號補齋,是明崇禎督察院副都御史宋鳴梧公的曾孫,其祖父為明崇禎戶部侍郎宋之普公,是清康熙刑部員外郎宋瞻祖公的四子;屬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蒼山街道長新橋村人 ,歲貢生,誥授奉直大夫,歷任河南裕州、汝州知州,四川達州直隸州牧署,順慶府知府;生於康熙戊寅(1698年)十二月,卒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配胡氏,誥封宜人;側李氏,勒封孺人;生三子:元裕、元汝、元同。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名立公曾祖父:明督察院副都御史宋鳴梧公肖像

名立公為官清正,所到之處政績卓著,有口皆碑,史書多有記載。他一生好學上進,知識淵博,不僅能文善書,還先後組織主持編修了《續修裕州志》(1740年)、《汝州續志》(1743年)、《直隸達州志》(1747年)等地方誌書。其所親撰手書的“汝州續志序”、“續修達州志序”、“續修裕州志序”和“琅琊宋氏二修家譜序”等,更是文采斐然,字體灑脫,頗具大家風範。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名立公祖父:明戶部左侍郎宋之普公

名立公於乾隆十年(1745年)秋天,從河南汝州知州任上奉旨赴四川達州任知州,歷時多年。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直隸達州志》纂修於乾隆七年(1742年)。在達州任職期間,名立公禮賢下士,勤政為民,走遍了達州的山山水水。他修橋補路,開辦學堂,修整寺院、府衙,孤貧養濟院、捐建義倉等等,為達州百姓實實在在地做了一些好事。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名立公父親:清康熙刑部員外郎宋瞻祖公

其中在剛到達州兩年的時間裡,僅《直隸達州志》中記載的,就先後修建了:閣溪橋、木壩鋪路、小尖山寺、孤貧院、鐵山路、小尖山路、七里溝路、羅江口路、高嶺路等眾多的惠民工程。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而在之後的幾年中,以名立公勤政愛民的秉性,他為達州百姓所做的事情一定數不勝數。而僅僅續修《直隸達州志》一項,就為達州歷史、人文和文化傳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實為我輩之楷模。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達州市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北接陝西安康和湖北十堰,東鄰萬州直達三峽庫區,南連嘉陵江與重慶臨近,幅員面積1.66萬平方公里,現有人口638萬。清朝時期的達州,下轄東鄉、太平和新寧三縣。現轄通川區、達縣、大竹縣、宣漢縣、渠縣、開江縣,五縣一區,並代管萬源市。是四川人口、資源等大市和川東工業重鎮以及秦巴地區商貿中心,素有“川東明珠”之稱。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達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達州上古屬巴地,自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設縣治所,歷為州、郡、府、專署、地區所在地,隋、唐稱通州,宋、元、明、清為達州,1999年撤銷達川地區,成立地級達州市。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達州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的故鄉,宋代文學家張思訓、清代思想家、教育家唐甄等均出自於此。達州曾還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等都曾在這裡浴血奮戰過。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達州交通便捷,商貿活躍,是四川通江達海的交通大通道。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達州山川秀美,旅遊資源豐富。全市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國家AA級旅遊區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4個,省級森林公園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達州各種自然、人文景觀異彩紛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宣漢縣羅家壩巴人文化遺址和渠縣漢闕,堪稱我國古代文化瑰寶;宣漢百里峽漂流堪與“小三峽”媲美;萬源八臺山、雄奇花萼山,有“川東峨嵋”之稱;還有龍潭河、大竹五峰山、真佛山等景區。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面對今日之達州,名立公在天之靈一定足矣!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然而,讓我們再來看一看280年前的達州,雖然沒有當今這般絢麗、氣派、充滿了現代化氣息,但卻另有一番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和詩情畫意般的韻味。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續修達州志敘

粵自九州辨壤,職方掌輿地之圖;六合同風,太史備輶軒之採。山陬海澨,郭景純猶且釋經;郡列州分,班孟堅於焉作志。既已神州赤縣,具有全書;凡蓀下邑鴻都,豈無私乘。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維東川之繡壤,實西蜀之名區。鳳嶺嵯峨,巴渠蕩潏。池名萬頃,春申君結客之鄉;山號峨城,舞陽侯揮戈之地。夜月射丁溪之館,杜宇啼紅;春風鳴丙穴之泉,嘉魚漾碧。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若夫德堪俎豆,代產偉人;品重璚璋,世傳賢範。著述則韻酣晨露,既潤古而彫今;風騷則筆參化工,亦抽心而呈親。至如編成常璩,特標巾幗之芳型;傳自更生,不減鬚眉之冷譽。凡斯之類,所宜亟收。自古以來,未之或泯者也。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然而,水流山峙,既多陵谷之悲;人往風微,不少滄桑之感。茫茫勝蹟,隨白日以俱沉;渺渺芳徽,若彩雲而易散。庾開府之集,五存五亡;杜徵西之碑,一沉一立。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或者,荒煙幕靂,即指為玉女之墳;斷瓦飄零,遂疑是相臣之閣。潭中龍現,大都鄒衍之荒唐;石上蘭生,悉是偃師之附會。既異聞而異見,乃傳信而傳疑。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更當明祚之將移,適逢賊氛之方熾。戰馬鳴,戛雲亭畔門掩蓬蒿;徵旗出,明月潭前巢無燕雀。緣薦典籍,幾經灰燼之餘;凡彼圖書,悉在淪亡之內。縱承百年嘉運,未及旁求;遂使一郡章程,幾於廢墜。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前牧恆州陳君者,詳為考核,倍極蒐羅。乃於散佚之餘,密恣排編之舉,固工裝成䵶鼊,邁蕭繹之金樓;襲以巾箱,跨張融之至海矣。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餘也一麾出守,三載專城,得覩蕭規,時循禹步。荷廳晝靜,撫此新編;棠舍賓稀,謄言前志。讀馬遷之史,已難其勤;閱陳壽之書,或虞其簡。日新月異,不無踵事而增華;目見耳聞,唯欲信今而傳後。篋中蠹蝕,或得諸殘編斷簡之間;碣上苔纏,偶拾於蔓草荒煙之際。一百五年往事,詢黃髮以周知;十六萬戶提封,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展青箱而如見。徵文考獻,無非方冊之遺;顒微闡幽,亦寓激揚之意。不慚窺豹,授以雕鐫;敢效續新,命之剞劂。斟酌損益,庶有補於前賢;博雅宏通,請以俟夫來者。

乾隆十有二年歲次丁卯,孟冬下浣,知直隸達州事,琅琊宋名立題


一部《達州志》,先祖不了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