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高中地理答題模版,答題技巧(附高中學習資料大全)

應廣大家長們的請求,小編特意準備了高中學習,高考備考的學習資料(九科資料,免費)

請私信"高中學習資料”免費獲取!

高中自然地理答題模板:

1、簡述地形特徵:

地形特徵:①地表形態特徵:如地形以平原;或以山地丘陵為主等。

②地勢高低起伏:如地勢西高東低等

簡述雲貴高原地形特徵:喀斯特地形廣佈,地形崎嶇,多山間壩子;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

2、分析或比較氣候特徵及形成原因

(1)氣候特徵:①氣候類型

②該氣候類型的氣溫季節分佈特點,如:夏季高溫冬季低溫(寒冷)

最冷月平均氣溫特點;

氣溫的年、日較差大小(表現海洋性和大陸性特點)

③該氣候類型的年降水量大小

降水的季節變化特點,如全年多雨;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降水集中的時間和長短等

(2)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緯度:主要影響該地的氣溫狀況,緯度越低,氣溫越高

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主要考慮影響降水情況

季風:夏季風,來自海洋,溫暖溼潤,降水豐富

冬季風,來自內陸,寒冷乾燥,降水稀少

地形地勢:對氣溫的影響是每上升1000米氣溫降低6℃,同時考慮陽坡和陰坡對氣溫的影響

對降水的影響: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海陸分佈:臨海迎風岸,年、日較差小,海洋性較強,降水較多

臨海離風岸或內陸地區,受海洋影響較小,年、日較差大,大陸性較強,降水較少

洋流影響:暖流,對沿岸地區有增溫增溼作用,降水較多,如遇迎風岸,降水豐富

寒流,對沿岸地區有降溫減溼作用,降水較少,如遇離風岸,降水稀少

3、河流的水文特徵及開發利用

水文特徵:(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為例)

流量: 流量受流域內年降水量的影響,流域內年降水量大的河流,流量大

水位(季節變化):受流域地區降水季節變化的影響,降水季節變化大,流量季節變化也大

汛期: 受流域內雨季的長短和雨量大小影響

含沙量:受流域內植被覆蓋率的大小影響,還要受流域內地形條件影響

結冰期:受流域內最冷月平均氣溫的影響,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河流有結冰期

凌汛: 如果河流流向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該河段在初冬結冰時或初春融冰時有凌訊現象。

河流的開發條件:(水力資源、內河航運等)

水力資源豐富的原因:

①流域內氣候溼潤,降水豐富,水量充足,河流流量大。

②流域內地形起伏大,地處地形落差大的地區,所以水力資源豐富。

航運開發條件:

①流域內氣候溼潤,降水豐富,水量充足,河流流量大。

②流域內地形平坦,河道寬闊,水系發達,河網密佈,水流平穩,通航里程較長。

內河航運發達的原因:

③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客貨流量大

④與湖、海相通,有優良港口,交通便利。

4、外力作用的影響和分佈

流水作用:多發生在溼潤、半溼潤地區;

高原、山地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形單元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

形成的地表形態:河谷(峽谷、V型谷)、瀑布、溶洞、石林、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

治理的措施,植樹造林(護坡林等),修建水庫等

平原、窪地等地形平坦低窪的地形單元以流水沉積作用為主,

形成的地表形態:河口三角洲、沖積扇、江心洲等。

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堵塞河道、洪澇災害加劇

治理的措施:修建水庫,退耕還林

風力作用:多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

高原、山地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形單元主要以風力侵蝕作用為主,

形成的地表形態:風蝕窪地、風蝕溝谷、風蝕蘑菇、裸岩荒漠等

平原、窪地等地形平坦低窪的地形單元主要以風力沉積作用為主,

形成的地表形態:沙壟、沙丘

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土地的荒(沙)漠化、次生鹽鹼化

產生的人為原因:不便利利用水資源;過度樵採;過度放牧;過度開墾

治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資源;解決生活能源,禁止過度樵採;合理放牧;恢復自然適生植被;退耕還林還草。

5、雪線高低的問題:

雪線:山地終年積雪的最低海拔高度

雪線高低主要取決於:溫度、降水

(1)溫度:緯度越高、溫度越低、雪線的海拔高度越低;

緯度越低、溫度越高、雪線的海拔高度越高

同一山地:陽坡:因受太陽輻射影響,溫度較高,所以雪線海拔較高

陰坡:因受太陽輻射影響,溫度較低,所以雪線海拔較低

(2)降水:降水多的地區,雪線海拔低;降水較少的山地,雪線海拔較高

同一山地,迎風坡降水多,雪線海拔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海拔高。

典型山地:喜瑪拉雅山脈南坡雪線低於北坡。

實用!高中地理答題模版,答題技巧(附高中學習資料大全)

綜合題的類型及答題方法

綜合題常見類別有:

(一)描述和闡釋事物

1.特徵問題:

近幾年考題常見的地理特徵描述答案組織模式之歸納:

1) 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生物)

2) 位置特徵(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半球位置、相鄰位置)

3) 水系特徵(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徵(流量、水位、含沙量、結冰期)

5) 降水特徵(降水總量、雨季長短、季節變化)

6) 氣候特徵(氣溫、降水、季節組合)

7) 地形特徵(地形類型、地勢起伏、主要地形區、海拔狀況)

8) 農業生產特徵(主要從農業地域類型、農作物種類和單位面積產量、農業各部門結構(所佔比重)、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專門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業生產特徵(主要從工業的發達程度、工業部門結構、工業技術水平、工業產品的銷售和工業原料能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等方面概括)

10) 地理事物的分佈特徵和分佈規律(主要從空間分佈(是否均勻、空間變化規律)和時間分配(季節和年際變化的大小)兩方面概括)

2.地理成因問題:包括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氣候類型成因、氣溫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關成因、湖泊、沼澤成因、洋流成因、海水鹽度成因、土壤成因。

3.自然災害類:包括天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氣候災害、水文災害、生物災害。

4.環境汙染與生態破壞類:包括酸雨、臭氧層破壞、全球變暖、水土流失、荒漠化、鹽鹼化。

(二)論證和探討問題

1.評價問題:問題常常表述為"條件、作用、意義、影響"等。

答題模版:①從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效益統一入手;②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辨證闡述;③從不同對象的角度來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對不同對象影響效果不同)。例如:遷出地和遷入地(人口遷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輸出地和輸入地(天然氣、電力)

2.比較問題

注意一點:兩邊都要回答

常見:特徵比較、區位比較、成因比較、分佈比較、結構比較等

3.措施問題

回答模版:四套系統

對症下藥(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現象成因,然後逐一對照找出對策);

②(技術)工程措施,生態措施,管理措施;

③開源節流(對資源類而言);

④層面結構式回答:法律層面,意識層面,管理層面(如應急預案、預警系統的建立等),結構層面(如能源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工業產業結構、農業產業結構等),措施層面[(技術)工程措施,生態措施,管理措施]

常見問題例如:

①河流洪澇災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環境汙染措施;③生態破壞措施;④自然災害措施。

4.規律問題

①地理點:如地帶性、非地帶性;

②等值線分佈特徵:數值變化規律、極值分佈、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閉合;

③面:形狀、大小;

④變化規律:包括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日變化、變化量、變化幅度、變化速度、變率大小等;

⑤時、空分佈規律。

實用!高中地理答題模版,答題技巧(附高中學習資料大全)

綜合題答題過程:

第一步審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圖材料,文字要畫出關鍵詞,進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圖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條件,包括圖例、註記、數字、線條、方向、經緯度、關鍵地點等,分析材料含義和用意,可能用在什麼地方,然後將所有能用的條件歸納,準備用。

第二步審問題:通過題目中的問題,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聯繫平時所學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題框架系統。如分析某地的農業區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和交通、市場、政策等社會經濟條件。

第三步語言表達:用自己形成的答題框架系統,聯繫題目給出的條件,進行逐項表達。

第四步檢查答案和條件:看所給條件是否有沒有用上的,與答案進一步對應補充。

審題時注意以下表述要求:

①簡述:簡單扼要敘述,必須把握要點;

②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

③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徵予以描述;

④綜述:對事物的總體特徵予以概括敘述;

⑤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

⑥寫出:對圖像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

⑦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繫等;

⑧對比(比較):列表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後對比或並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間的差別、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繫;

⑨評價: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佈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這需要平時樹立科學的觀點,具備正確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圖像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

審題結束,要心中有數,明確判斷考點所在,即考什麼?然後,開動記憶機器,搜尋腦海中保存的配件(知識),再根據題目要求,對零配件(知識)進行組裝(整合),組裝時要按照標準(規範表述),分點答題。答題前,可以先理模版,在草稿紙上,將所要答的內容,把關鍵詞語寫下,這樣考慮可以周到,可以避免模版混亂,東一點、西一點,修修補補,卷面不潔。

語言表達時要落實三要領:

(1)條理性:一個問題答一段,這樣條理清楚,脈絡分明,也可分點敘述;不要自始至終一個段落,連標點符號也點不全。

(2)層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給閱卷教師造成不分主次、不著邊際的不良印象。儘量少而精,問什麼答什麼。但如果沒把握,怕漏答知識點,根據目前的評分標準,則不如適當多答。

(3)完整性:答題時要求將地理原理與題目設問之間串以一個個地理鏈,使之巧妙相接,儘量具體詳細,但如果沒把握,可適度模糊處理,否則可能會自露馬腳。

4)注意"死"的採點、"活"的採點(必答點和選答點)。

地理考試中考生常見的能力問題

①審題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題目沒看完就開始作答;②讀圖和提取資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題條件;③不能準確認定區域位置,對地理空間位置的相互關係把握不準;④審題時不善於抓住關鍵詞,不能準確理解題目的設問重點,導致答非所問。

必備的應試能力:

(1)析題能力:嚴密審視問題的設置,把握設問的中心,明確回答的方向。切忌"牛頭對不上馬嘴"。

(2)組織能力:注重迎合設問組織答案,學會知識遷移和套路的遷移。切忌"詞不達意"。

(3)表述能力:要求多角度、條理性表述,學會分點,不能泛泛而談,切忌"前言不答後語"。

(4)答題技巧:答案描述要規範,採用要點式(要點全,落點準);要儘量要利用學科語言、課本語言、科學語言。把有把握的答案寫在前面。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失分,如字跡要清楚,避免錯別字,防止漏題,答在規定的範圍內。

(5)模糊語言能力:在有些題目確實不會做時,千萬不可讓試卷留空,要儘可能用模糊的語言表達,不清楚的知識不要寫。例如對有些原因分析題,可以仿造書本表達全球變暖的原因,"除自然原因外……"

(6)準確的估算能力:對留空較長的題目要特別關注後面所付分值,估算應該答題的要點數,分點數可適當多於你的估測數。

最後總結:心態平穩、審題第一、馬到成功

牢記解題三步曲

第一步:審清題意,對接課本原理——揭開面紗,進入原理庫

第二步:列出模版,組織材料語言——思維建模,進行篩選

第三步:問答結合,正向逆向檢查——再次審題,減少失誤

32類地理問題常見答題模版

一、影響日照時間長短的因素(如重慶市年日照時數僅1200多小時)

1.晝長; 2.地勢(地勢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時間長); 3.天氣氣候狀況。

二、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即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陽高度(即緯度);2.天氣狀況;3.地勢;4.空氣密度。

如為什麼青藏高原太陽輻射最強?

①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較大;②晴天多;③地勢高;④空氣稀薄,大氣潔淨。

三、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1.緯度;2.地形、地勢;3.下墊面性質(海陸位置、植被狀況、洋流等);4.天氣狀況。

四、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1.緯度:低緯小,高緯大;

2.下墊面性質:海洋小於陸地,沿海小於內陸,有植被的小於裸地;

3.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氣候的海洋性越強、氣溫年較差越小(最熱月氣溫在2或8月);氣候的大陸性越強、年較差越大(最熱月氣溫在1或7月,且秋溫大於春溫)。

五、影響氣溫日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1、緯度或太陽輻射:低緯區大於高緯區

2、季節變化:夏季大於冬季

3、下墊面:海小於陸、林地小於沙地、同一位置地勢越高氣溫日較差越小

六、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則是調洪,做法是修水庫、植樹造林;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則是洩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七、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氣候特徵)

人為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植被破壞、圍湖造田、佔用破壞河道)。

例如,長江洪災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

(1)流域廣,支流多;

(2)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含沙量增大;

(3)中下游多為平原,(荊江段)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流經溼潤地區,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有些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氾濫。

(二)人為原因:

1.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洩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從而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3.此外,人類活動佔用及破壞河道。

八、分析河流水能豐富的原因

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於地勢階梯過渡地帶,河流落差大);二是徑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條件

凌汛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冰期(時間在初春解凍和初冬封凍);二是流向較高緯。在我國凌汛最嚴重的是黃河,主要發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東河段)。

(二)潛水等水位線的應用

判定潛水的流向:垂直於潛水等水位線從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為潛水流向。

潛水面的坡度(潛水水力坡度):確定潛水流向之後,在流向上任取兩點的水位高差,除以兩點間的實際距離,即為潛水面的坡度。

潛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線與地形等高線相交點,二者高程差即為潛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點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線與地形等高線交點處,則可用內插法求出該點地面與潛水面的高程,潛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潛水與地表水的相互關係:根據潛水流向來判定,用垂線法或切線法解題。

利用等水位線圖合理地佈設取水井和排水溝: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潛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溝,一般應沿(平行)等水位線佈設水井和排水溝。

(三)解決缺水問題的措施

主要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入手:保護有限的水資源,防止水汙染;開發水資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強用水管理,增強節水意識,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長;控制人口增長。

九、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永久冰雪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響降水

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風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注:可根據該特點來判斷迎風坡或背風坡。

十、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譜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處的緯度(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帶

譜可能越複雜)。

另外,影響同一帶譜分佈的海拔高度主要取決於熱量(即陽坡和陰坡)。

十一、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自然因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

地形平坦開闊);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十二、開鑿隧道問題

開鑿隧道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滲漏問題;二是塌方問題。因此,開鑿隧道要

選擇在背斜處,因為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

題;並且,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十三、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

主要考慮以下3個方面:1.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處(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2.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儘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3.考慮佔地搬遷狀況,儘量少淹良田和村鎮。

十四、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條件

土地(地形、土壤)+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過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等技術改革,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範圍;另外,人們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不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使之適宜發展農業。

(二)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市場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市場區位及需求的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最為突出。

2.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即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減小。在最適宜的地方形成區域專業化生產,從而形成區域性或世界性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阿根廷5國成為世界主要商品糧生產國;荷蘭、丹麥、新西蘭等成為世界主要的乳畜產品供應國;拉丁美洲、非洲以及東南亞和南亞成為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

3.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

6.工業基礎

十五、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

1.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

2.從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氣象災害等方面去分析;

3.從春、夏、秋、冬4個季節的氣候條件分段分析。

例如,試分析華北地區棉花生長的氣候條件。

有利條件: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氣晴朗,有利於棉花後期生長和收摘。

不利條件:播種期適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十六、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條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經濟因素:農業基礎、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技術。

(三)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政策。

(四)環境因素:主要用於微觀佈局。

工業區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諸多的區位因素中,某種工業的區位選擇所要考慮的主導因素可能只有一個(或少數幾個),因此,在現實的區位選擇中,要首先考慮其主導因素或具有明顯優勢的條件。

注:①原料地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原因是工業所用原料的範圍越來越廣,可替代原料越來越多,加上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②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③沿海、沿江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對工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網絡的通達性越來越重要;⑤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

十七、區域工業發展條件分析

(一)分析模版

某地發展工業的條件,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來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條件;農業基礎(農業可以為工業提供糧食、副食品、原料、勞動力等);交通條件;市場條件;勞動力條件;技術條件;歷史條件;政策條件等9個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業發展條件時,不需要把每個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當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時應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大的方面去分析。③要有血有肉,適當地闡釋,切忌簡單地羅列幾個關鍵詞。

(二)舉例

例l:分析我國沿海四大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條件是:

(1)均位於我國東部沿海,海運方便,有利於對外開放,鐵路、公路、水運、管道運輸連接國內各地,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2)當地及鄰近地區資源或原料豐富,如,遼中南地區的鐵、石油,京津唐地區的煤、鐵、石油、海鹽、棉花等;

(3)京津唐和滬寧杭地區科技力量雄厚,遼中南地區工業基礎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臺和東南亞,為僑鄉,有吸引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優勢;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開放城市和經濟特區,享有發展經濟的優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鋼鐵企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海南為何目前仍沒有建立鋼鐵企業?

上海無煤無鐵,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發展鋼鐵工業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1)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上海位於長江人海處,居我國大陸南北沿海航運中

點,京滬、滬杭兩條鐵路在此相接,是水陸交通樞紐。可以利用便利海運、廉價的河運從內地和國外輸入煤鐵,發展臨海型鋼鐵工業。

(2)接近消費市場。上海市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上海所在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又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區,各種工業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鋼鐵,建立鋼鐵企業,可以就地消費,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成本。

(3)工業用水方便。上海位於長江人海口,大型現代化寶山鋼鐵聯合企業就建立在長江之濱,工業用水極為方便。

(4)技術力量雄厚。上海工業的發展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沿海地區老工業基地,知識技術密集,高等教育、科學技術都很發達,能為我國生產高、精、尖、新的產品,為全國鋼鐵企業培養和輸送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

海南島雖然蘊藏著豐富的富鐵礦,但由於能源短缺,開發較晚,技術落後,市場狹小,目前還沒有建立大型鋼鐵企業。自從1988年成立海南省以來,它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鋼鐵工業也會興起的(但須考慮環保的要求和產業的需要)。

十八、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數位於平原地區。因為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有利於交通聯繫和節省建築投資,是人口集中分佈地區,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環境。 (2)在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居住條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佈在高原上。 (3)山區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佈。

2.氣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佈在中低緯度氣溫適中,降水適度的沿海地區。

3.河流:河流對城市區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供水和運輸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現在河運的起點或終點、河流的匯合處、河口以及過河點。

(二)社會經濟因素

1.自然資源; 2.交通; 3.政治、4軍事、5宗教; 6科技;7旅遊。

十九、交通遺輸網中"線"的區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會經濟因素——決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約區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從自然因素考慮歸納如下:

(1)地形:地勢平坦,對交通線的選擇限鍩目少;地形起伏大,鐵路多要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對航空影響小。

(2)地質: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滲漏;地質不穩定一加固地基,避開斷層等。

(3)氣候: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公路、鐵路;氣象災害(大風、霧等)——水運、航空。

(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2.從人為因素考慮,歸納如下:

(1)合理佈局交通網——分配交通線上的客貨運量,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2)經濟:經濟發展了——客貨運量大增,資金充足;反過來,交通建設——加快物資流通,促進區域發展。

(3)資金——儘量減少橋樑、隧道,縮短里程,節省投資。

(4)人口分佈——儘量聯繫城鎮、人口稠密區,最大限度受益。

(5)汙染——幹線不要穿過城區,遠離重要文物古蹟等。

(6)政治:京九線—一維持香港穩定與繁榮;進藏鐵路一加強援藏,鞏固國

防等。

(7)科技——如在凍土上修築鐵路的技術已解決等。

注:公路選線的分析方法:

(1)國道選線的一般原則:路線基本方向以直達運輸為主,並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儘量縮短線路長度,以節省運營時間。

(2)地方性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地方性公路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的

需要為主,可以儘量多地通過當地的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

(3)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

①從宏觀上要考慮自然、社會經濟、科技等因素;

②從微觀上考慮是在交通量最大、線路最短、佔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間尋求平衡。

二十、交通運輸網中"點"的區位因素

1.交通運輸點的區位選擇同樣也要受社會經濟、技術、自然等因素的影響,但是不同的點其主導因索是不同的。如對港口來說,自然因素起著基礎和決定作用;而對火車站、汽車站、航空港來說,社會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從總體上說,點的區位選擇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火車站、汽車站、航空港需要考慮場所條件、交通條件、客貨流集中程度等

港口需要考慮自然條件(水域、陸域);社會經濟條件(經濟腹地、城市等)

2.影響港口的區位因素

(1)水域條件(包括航行條件、停泊條件)

河港:沿河,水深、流緩、河寬、少淤——提供淡水和空間

海港:沿海,水深、港闊、易靠岸、有避風浪的海灣

(2)築港條件

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小——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3)腹地條件

經濟腹地:經濟腹地的大小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

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

(4)城市依託:城市為港口提供人、財、物的優勢,有利於港口建設和發展。

(5)政策條件(如天津市濱海新區的港口建設)

自由貿易港

對外開放港口

注:對港口來說,自然因素決定港口的位置;社會經濟因素影響著港口的興衰。兩者缺一不可。

應用:如分析紐約港的主要區位因素:①哈得孫河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風的深水海港並且保證了入港航道應有的寬度和大量船舶拋錨所需的空間;②哈得孫河口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築以及紐約市進行合理的平面佈局提供了有利條件;③紐約港的經濟腹地是美國最發達的東北部工業區,有多條鐵路通往美國各地;④紐約港以紐約市為依託,紐約市是美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人、財、物的優勢對港口的建設和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3.影響汽車站的區位因素

汽車站區位選擇的總原則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體地說,要考慮以下4個要素:①路寬;⑦與市內交通聯繫;③與市外交通聯繫;④工程量。

4.影響航空港的區位因素

(1)自然條件:航空港對自然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①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②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③氣候條件:少雲霧、雷雨和大風。

(2)社會因素:要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繫。

(3)經濟因素:需要建在經濟發達的城市郊區。

二一、交通運輸中的點、線的典型案例與區位選擇

1.京九線、南昆線和青藏線區位選擇的異同

(1)從完善路網、經濟發展需要、人口與城市分佈、自然條件、科學技術5個方面加以比較。

(2)突出共同點:社會經濟條件是主導因素,自然條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質條件的限制)。

(3)不同地位:京九線是全國南北幹線,南昆線是西南地區出海通道,青藏鐵路有利於開發邊疆,加強西藏和內地聯繫。

(4)不同的自然條件:京九線突出溝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線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鐵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氣候區,此處地質地貌複雜。

2."西氣東輸"管道建設的區位因素分析

(1)建設"西氣東輸"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線地區的天然氣輸送到能源緊缺的東部沿海地區,最終到達上海市。

(2)沿線選點的主要區位因素:沿線油、氣田的分佈(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佈。

沿線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黃河並穿越多條河流。

二二、生態環境問題

1、水土流失問題

我國典型地區:黃土高原---- 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黃土土質疏鬆 (2)人為原因:①植被的破壞;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輪荒);③開礦。

治理的措施:①壓縮農業用地,擴大林、草種植面積;②植樹造林;③小流域綜合治理。

治理的意義: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

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建立良性生態系統;建立生態農業模式,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2、荒漠化問題

我國典型的地區:西北地區(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地)

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處於內陸地區,降水少;②全球變暖,蒸發旺盛;③鼠害、

蝗害。 (2)人為原因:①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過度開墾;②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③交通線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治理措施: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控制載畜量;營造"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牧;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禁止採伐髮菜等

治理意義: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保護土地資源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3、乾旱缺水問題

我國典型地區:華北地區、西北、長江中下游地區。

例如華北地區:

產生原因:(1)自然原因:①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②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 (2)人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②水汙染嚴重;③浪費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從開源、節流兩方面去思考分析)①南水北調;②修建水庫;③控制人口數量,提高素質;④減少水汙染;減少浪費,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業的發展;⑥發展節水農業;採用滴灌、噴灌農業灌溉技術,提高利用率;⑦實行水價調節,樹立節水意識;海水淡化等。

(拓展思考:華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較強②夏季風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冬小麥返青用水大。 東北地區為何沒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氣溫回升慢,蒸發較弱②有春季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長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廣東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陸風,降水少 ②冬季氣溫較高,蒸發較強 ③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等 沙特阿拉伯乾旱:熱帶沙漠氣候,終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4、土壤鹽鹼化

我國典型地區:黃淮海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

華北平原鹽鹼化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形低窪; ②春秋季節乾旱,蒸發量旺盛

③土壤中鹽分向地表積聚 ④鹼性土壤 (2)人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治理措施:①引淡淋鹽;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農田覆蓋;④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⑤採取噴灌、滴灌技術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區鹽鹼化

我國典型地區:北方廣大地區和南方城市

產生的原因:過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①控制抽取地下水;②實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國典型地區:珠江口、杭州灣、渤海等,尤其以夏季為盛

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氣溫高;②靜水;③靜風;④海域相對封閉。(2)人為原因:①沿岸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排入海洋的工業和生活汙水多; ②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 ③由於海洋開發程度高和養殖業規模的擴大,嚴重的汙染了養殖水域。

二三、自然災害(既有天災,又有人禍)

1、洪澇災害

我國典型地區:東北;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氣候)①降水持續時間長,降水集中(如長江流域的梅雨天氣);②夏季風的強弱變化(副高強:南旱北澇;副高弱:南澇北旱);③颱風的影響;④厄爾尼諾現象(水文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樹枝狀水系),匯水集中;⑦河道彎曲(荊江河段)。(地形)⑧地勢低窪(海河、珠江)

(2)人為原因:①濫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河床抬升;②圍湖造田;③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設(渭河流域)及其他活動

治理措施:①植樹造林,建設防護林體系;②退耕還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裁彎取直,加固大堤;⑤開挖入海河道(淮河);⑥修建分洪區;⑦建立洪水預報預警系統等

2、沙塵暴現象

我國典型地區:西北;華北地區;東北地區也有

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氣候乾旱,降水少;②快行冷鋒天氣影響,春季大風日數多,風力的吹揚;③地表植被稀少等關;④多鬆散碎屑物 (2)人為原因:①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過度開墾、破壞水源、工礦交通建設等;

治理措施:①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②控制載畜量;③營造"三北防護林④退耕還林、還牧;⑤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⑥禁止採扒髮菜等

3、地震

我國典型地區:東部臺海地區;西南、西北新寧甘地區、太行山-京津唐

形成原因: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劇烈。

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級大,破壞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佈多,人口集中;淺源地震;發生的時間可能在夜間;誘發其他災害等

減輕災害的措施: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和減災意識;建立災害監測預報體系;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提高建築物的抗震強度;植樹造林,建立防護林體系;加強國際合作等。

4、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嚴重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殼運動強烈、山體中斷層發育,岩石破碎;②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起伏大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2)人為原因:對植被的破壞

治理措施:恢復植被、水泥護坡

5、鹹潮

鹹潮多發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區,以冬季最為嚴重

鹹潮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哪些?

自然原因: (氣候) ①冬季降水少,氣候乾旱,河流正處枯水期,流量較小;②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地形)③地勢地平,河汊縱橫;(天文)④朔望日天文大潮加劇了鹹潮。

人為原因:①人類生產、生活用水增多;②下游無序採沙,使河床降低等。

鹹潮發生時可能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及人類活動帶來什麼危害有:①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②對企業生產造成威脅,生產設備容易氧化、腐蝕,鍋爐容易積垢;③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內的鹽度升高,危害到當地的植物生存。

從長遠看,防治鹹潮可採取哪些措施

①加強監測,建立預警機制;②採取調水以淡壓鹹;③對河流水資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強統一調度、統一管理;④節約用水

6、颱風

颱風多發生夏秋季節,主要發生海域為-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灣

颱風災害由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造成

颱風對我國的有利方面:①帶來豐沛降水,緩解長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緩解高溫酷暑天氣

如何減小颱風損失:加強颱風的監測和預報(氣象衛星跟蹤、沿海雷達監測)、緊急撤離

二四、農業區位分析

1、灌溉農業區位分析

典型地區: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區位因素:有利:①熱量充足,溫差大;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

不利:①水資源短缺;②冬季受寒潮和暴風雪影響;③土壤的鹽鹼化等

2、商品穀物農業

我國典型地區:東北松嫩及三江平原地區

分析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②地形平坦開闊;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①地多人少,農產品商品率高;②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③交通便利;④市場廣闊;⑤工業比較發達;⑥國家政策扶持

(3)不利因素:①熱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劇;③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凍害的影響等。

與美國商品穀物農業比較:

相同點:①農業地域類型相同;②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③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④交通便利;⑤市場廣闊;⑥工業比較發達;⑦農業生產過程的自然條件相似。

不同點:

經營方式 專業化水平 科技水平、勞動生產率 糧食單產

美國 家庭農場 高 高 高

中國 國營農場 低 低 低

3、我國水稻種植業

典型地區: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洞庭湖鄱陽湖平原、成都平原等

分析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②三角洲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河網密佈,水源充足。(2)社會經濟因素:①勞動力充足;②市場廣闊;③歷史悠久;④喜食偏好

(3)不利: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②受颱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影響;③酸雨危害

4、畜牧業

典型地區:內蒙古草原(四大牧場:內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分析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草場面積廣闊;沒有大型食肉動物;東部地區夏季降水多些,有利於牧草生長(降水從東向西遞減)。(2)社會經濟因素:牧業生產經驗豐富;市場潛力廣闊;國家政策扶持等草 (3)不利:氣候乾旱,降水少;草場退化;荒漠化加劇;冬季暴風雪、寒潮影響;鼠害、蝗災嚴重。

5、乳畜業

典型地區:西歐、美國東北部、新西蘭等地區和國家(尤其是溫海氣候區)

分析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氣候溫和溼潤,不利於穀物成熟,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②草場面積廣闊;③地形平坦,平原面積廣(新西蘭除外)

(2)社會經濟因素:①城市分佈集中,人口密集,消費市場廣闊;②交通便捷。

6、大牧場放牧業

典型地區: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分析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草場面積大 (2)社會經濟因素:①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②距離海港近;③交通條件改善,冷藏技術的進步。

7、混合農業

典型地區:澳大利亞的墨累-達令盆地

墨累-達令盆地混合農業優點:①農場成為一個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②農民可有效地利用時間

安排農業活動③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比較珠三角基塘農業與墨累-達令盆地混合農業生產特點的異同 農產品 經營方式 科技水平 機械化水平

澳大利亞 羊肉、小麥 家庭農場 高 高

基塘農業 魚、桑蠶、甘蔗等 家庭 低 低

8、城市郊區農業

典型地區:上海市郊區農業

分析區位:(1)自然因素: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①市場消費量大;②交通方便;③發展花卉、蔬菜等農作物單位面積的價值高,可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④土地面積小,有利於集約化生產。

發展方向: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生態旅遊

二五、工業區位分析

1、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1)地理位置:瀕臨渤海、黃海;地理位置優越。

(2)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3)社會經濟因素: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資源支持;

國家政策支持;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許多礦產資源瀕臨枯竭,資源相對不足;水資源不足;科技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結構相

對單一;市場經濟不發達,計劃經濟影響大;區內環境汙染大。

調整措施: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大力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積極引進外資;治理環境汙染。

2、京津唐工業基地(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於溫帶季風區,瀕臨渤海,區內有全國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經

濟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溫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地形平坦。

(3)社會經濟因素:資源豐富(華北油田、開灤煤田、長蘆鹽場、棉花等);交通便利(海運、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類型齊全);科技發達;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不足;汙染嚴重

發展方向:資源型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3、滬寧杭工業基地(我國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1)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

(2)自然因素: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佈,水源充足。

(3)社會經濟因素: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經濟腹地寬廣;工業聯繫好;政策扶持;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豐富的農副產品等。

不足: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汙染嚴重。

發展方向:高、精、尖方向發展;結構輕型化。

4、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輕工業為主)

區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南海,靠近港澳地區。

(2)自然因素: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3)社會經濟因素:海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靠近港澳地區便於引進外資和技術管理;地處僑鄉,藉助華僑和華人引進外資和技術;市場經濟發達。

不足:能源、資源不足

5、東部沿海工業地帶

範圍:5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14個沿海開放城市(84年)(廣東:廣州、 湛江)(廣東92年沿海、沿邊、沿江開放城市:珠海、深圳、汕頭)、四個工業基地

優勢條件:有眾多優良港口和通達國內外許多地區和國家的海運航線;便於引進外資、發展外向型企業,開展對外貿易;經濟發達、技術雄厚、基礎好。

發展方向:大秦鐵路、神黃鐵路;秦皇島港煤炭輸出港;秦山、大亞灣、田灣、嶺澳核電站;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工程

6、長江沿岸工業地帶

範圍:以滬寧杭為龍頭工業區;以武漢為中心鋼鐵、輕紡工業;以宜昌、重慶為中心電力等工業發展;以攀枝花為中心鋼鐵工業;以西昌為中心的火箭發射基地;湘贛地區多種有色金屬工業等。

優勢條件:①工農業發達;②人口眾多;③礦產、水利資源豐富;④水運得天獨厚;⑤經濟腹地廣闊

7、隴海-蘭新鐵路工業地帶

範圍:連雲港、徐州、鄭州、洛陽、西安、蘭州、新疆烏魯木齊

優勢條件:能源豐富、資源豐富;第二條歐亞大陸橋

8、意大利新興工業基地和我國鄉鎮企業(浙江溫州)

區位分析:大批廉價勞動力;20世紀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漲價;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意大利經濟高度開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點:①以中小企業為主;②輕工業為主;③生產過程分散;④資本集中程度低;⑤分佈在小城鎮或農村。

相同點:(同上)

不同點:①企業之間相互競爭;②沒有形成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絡。

調整措施:①重視專業分工和團結合作;②形成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絡;③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實施產業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④及時把握國際市場產品的需求信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⑤形成規模生產;⑥樹立品牌意識;加大培訓,提高

職工的技術素質;與國外大企業進行合作,提升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

9、"硅谷"

典型地區:美國硅谷、德國慕尼黑、日本的九州島、英國的蘇格蘭中部地區、印度的班加羅爾。

區位分析:(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

(2)社會經濟因素:科技發達(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軍事定貨(美國硅谷)。

特點:①科技人才比例高;②增長速度快;③產品更新換代週期短;④研究開發費用比例高;⑤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發展變化原因:利用遷入地區的勞動力、土地便宜等優勢條件。

10、傳統工業區

典型地區: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區、美國東北區、我國遼中南工業基地等

區位分析:(1)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豐富水源。

(2)社會經濟因素:經濟開發早;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農業資源支持;廣闊的市場。

特點:煤鐵資源豐富;以傳統工業為主;以大型工業企業為中心

整治措施:省略(魯爾區)

11、城市工業佈局

區位因素:(經濟效益)土地租金——大型企業佔地面積大,遠郊佈局;中型企業,近郊;小

企業,市內;

交通——沿交通線分佈,可節省運輸成本;資源-城市外圍儘可能靠

近資源分佈區(例如:鋼鐵靠近鐵礦、發電廠靠近煤炭基地);

工業聯繫——投入-產出聯繫密切,可集中佈局

(環境效益)主導風向——盛行風的下風地帶、與季風區主導風向垂直的郊外、最

大風頻的下風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城市熱力環流之外;

水源——產生汙水工業佈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遠離水源;

距離城市的遠近——規模小無汙染的工業佈局在城區、對環境汙染嚴

重的工業佈局遠離城區;

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溫,廢氣不宜擴散,不能佈局冶金、化工等工業;

設置防護帶——工業區與居民區之間設置防護帶減少對居民區的直接汙染,美化環境;

環境——高科技工業佈局在環境優美的地區;

(社會效益)

12、工業集聚和分散

集聚有利意義:①充分利用基礎設施;②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協作;④降低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④擴大總體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獲得規模效益。

不利意義:①工業集聚導致企業之間爭地、爭水、爭公共設施,加劇資源、能源緊張狀況;②加劇地區的環境汙染。

分散的區位因素:①產品"輕、薄、短、小",便於航空運輸;②接近市場;接近勞動力豐富地區;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較低的地區;③減少環境汙染。(美國工業向西部和南部遷移原因:①西部和南部新興工業發展快,就業機會多;②環境優美,汙染少。)

分散有利:①尋找最優區位,降低生產成本;②減少汙染確 不利:①不能充分利用基礎設施,不利於信息交流與協作;②運輸成本加大;③集聚、規模效益低

14、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帶(五個工業區)

區位條件:有利—島國,多優良港口;工業基礎好;不利—礦產資源貧乏,市場狹小。

促進發展的原因:深刻的歷史原因;重視科技;發展教育;海運便利。

二六、能源問題

1、我國能源利用的現狀:①以煤炭為主,利用石油、天然氣,積極發展水電,穩妥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風能、沼氣、地熱能、海洋能等。②能源利用存在問題:煤炭過多、水電少

2、我國能源消費利用變化特點: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比例上升。

3、我國主要的核電站:廣東-大亞灣、嶺澳;浙江-秦山;江蘇-田灣等。建設原因:①常規能源不足;②人口集中,工農業發達,能源需求大。

4、目前能源利用緊張原因:①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國耗能大的工業發展快,加劇了能源緊張;②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③能源勘探、開採跟不上國民經濟需求;④國際石油價格上漲;⑤我國缺少石油儲備體系。

5、調整措施:①採取多元化戰略,進口石油;②建立石油儲備體系;③加大能源勘探、採取,增加能源產量;④加快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工程建設;⑤穩妥發展核電;因地制宜地發展沼氣、太陽能、水能、風能、海洋能等;⑥加大技術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⑦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節約能源的意識;⑧實現產業升級,適當限制耗能大的工業發展;

6、中哈輸油管道的建設是兩國雙贏的結果原因:哈薩克斯坦可以將石油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哈薩克斯坦沿線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對中國而言可以減少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增加石油進口的多元化;中國將獲得一個長期穩定的陸路石油來源;管道處於亞洲內陸,輸油線路安全;就近可以節省運輸費用。

7、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對東、西部地區影響:有利於改善能源生產、消費結構和能源地域分佈;有利於緩解東部地區能源供應緊張的矛盾;有利於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保護環境;有利於改善經濟結構,刺激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基礎設施的建設,拉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緩解農村生態壓力。

問題及其影響:管道途徑地區地貌類型複雜、植被稀少、生態脆弱;工程建設可能會產生新的水土流失或荒漠化,工程難度大,要注意環境保護。

二七、城市區位

1、分析我國武漢市的城市區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於長江和漢江匯合處—有水運和供水條件;中國大陸的中部—九省通衢 自然因素: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處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

坦,長江、漢江匯合處,為城市提供豐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轉。

社會經濟因素:附近鐵礦、棉花資源;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京廣鐵路穿過,交通便利;科技發達;勞動力豐富,素質高;湖北省省會城市,華中地區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現代工業、新興高科技產業(光谷)。(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棉紡織、光谷等)。

2、第一批城市誕生的地區:世界上一些大河衝擊平原,如:長江黃河中下游平原;恆河和印度河、尼羅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由於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條件,使農業發達;便利的水運。

3、上海市的發展

優越的區位因素:①便捷的交通;②廣闊的經濟腹地;③高素質的勞動力;④充足的農副產品供應;⑤溫暖溼潤、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不利之處——資源能源不足

城市化問題:產生——城市人口膨脹;用地規模擴大;表現——①用地緊張,城市建設滯後;道路狹小,交通堵塞;②居住擁擠;③綠地面積小,環境質量差。

浦東新區的規模和發展:作用——解決城市化問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有利條件——位置:接近上海繁華市區;地形:平坦、開發空間大;

水源:河網密集,水源充足;產業:農業為主,開發成本低

城市規劃:分為城市化地區和非城市化地區兩部分;採取軸向發展與綜合組團相結合的佈局形態;縱橫交錯的快速幹道和河流;各種類型的綠地組成綠化體系。

二八、人口問題

現階段我國人口主要問題為:①人口基數大、增長快 ②人口老齡化

1、發展中國家人口迅速增加的問題:①糧食供應不足;②就業問題嚴重;③人民生活貧困化;④妨礙人力資源形成;⑤產生持久的環境壓力。

2、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問題:①社會經濟負擔加重;②影響社會勞動力生產率提高;③國防兵力不足;④老年人養老問題。(措施: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

3、我國人口流動的影響:(1)有利影響—①人口流動給城市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為城市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②促進了城市商業的發展,增加城市的收入;③改變城市的經濟結構,為城市經濟結構體制改革深化發展作出貢獻;④促進城市第三產業發展;⑤促進城市周圍地區的農、牧、漁、副業的發展

(2)不利影響:①大量流動人口的湧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壓力;②加劇城市的環境汙染;③給城市的社會治安管理帶來問題;④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

4、目前我國人口遷移的原因:①城鄉收入差距大;②國家政策允許人口流動;③我國人口眾多,農村剩餘勞動力多。

5、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影響:①獲取足夠的勞動力;②有利於當地資源的開發;③給城市環境造成影響。

對遷出地影響:①加強與外界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於緩解當地的人地矛盾;③有利於增加收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上海成為人口遷入地原因:經濟發達,收入高,就業機會多)

6、珠三角人口問題(包括人口數量、質量、結構、分佈等方面)(靜態、動態)

①增長迅速,人口機械增長、自然增長都較快 ②流動人口數量大 ③綜合素質提升較快,但

三十、工程建設區位分析

(一)鐵路建設區位:自然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戰略因素;科技因素等

典型鐵路:京九鐵路;南昆鐵路;青藏鐵路;泛亞鐵路等。

南昆鐵路建設的區位因素:

(1)社會意義 合理佈局交通網

(2)經濟意義

① 有利於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出:西南區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少數民族集中。南昆鐵路的修建解決了雲南磷礦和貴州煤炭的外運,促進了紅水河水能和廣西平果鋁礦的開發。

②有利於發揮鐵路對經濟輻射的作用:鐵路的輻射作用可加快對外開放,使西南區形成"沿海、沿江、沿邊"的形勢,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3、有利於開發旅遊資源,帶動第三產業發展:開闢旅遊熱線,使西南豐富的旅遊資源得到開發(喀斯特地形,少數民族風情、世界文化遺產等),並能帶動該地區相關產業乃至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

(3)政治意義

①有利於鞏固民族團結:西南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少數民族人中總數的一半以上,僅雲南省就有20多個少數民族。南昆鐵路所經之處分佈著10多個少數民族,鐵路的通車為他們帶來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於加快西南區脫貧速度:西南區是我國貧困人口分佈最為集中的地區,南昆鐵路通車前,全國貧困人口中的1/3分佈在本區,1997年南昆鐵路建成通車後,貧困人口數大幅度下降。

③有利於社會穩定 ;

(4)戰略意義

①有利於加快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南昆線的建設使西南區具有"三沿"的區位優勢,南連北海、湛江、欽州和防城港等港口,東西有國際鐵路、公路通往滇桂兩省眾多的過境口岸,有利於發展對外貿易和邊境貿易,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分工,促進國際區域經濟合作。

②有利於鞏固國防,保衛邊疆:南昆鐵路穿越在西南邊疆,在戰時對於鞏固國防,保衛邊疆的作用不可忽視。

(二)、公路建設區位

1、我國高速公路發展快的原因:

公路運輸機動靈活、週轉速度快、裝卸方便、對自然條件適應性強;我國各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公路運輸的需求增加;國民經濟的發展,地方財政的寬裕,高速公路以較快的速度發展,高速通暢的道路為公路運輸帶來活力

2、佈局原則:

國道:以直達運輸為主,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儘量縮短線路長度節約運營時間。

省道: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和居民生活需要。

4、廣東省高速公路網建設問題和困難:人多地少,佔用大量良田,拆遷量大,易引發社會矛盾;多丘陵山地,工程量大;河流眾多,修橋量大。沿線地區噪音汙染,影響村民出行。

有利條件:經濟發達,建設資金充裕;沿線人口眾多,城鎮密集,經濟效益高

(三)港口的建設區位

荷蘭的鹿特丹的區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置適中,位於歐洲西部的中部。

自然區位:位於萊茵河口,河海聯運便利;港闊水深,不淤不凍;地形平坦,有利於建港口。

社會經濟因素:經濟腹地廣闊;位於第二條歐亞大陸橋的終點,連接中歐、中亞、東亞等地;

以鹿特丹為依託。

如果是上海港的區位因素還需要說明不利因素:三角洲地形坡度緩,水流慢,泥沙容易淤積,影響通航。(目前泥沙淤積減少的原因是什麼?)

(四)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區位因素:①地形有適當的坡度,以保證排水。②地面平坦開闊,以利於跑道建設及飛機起降。③良好的地質條件,以保證地基穩定。④與城市有一定的距離,並有快速交通幹道相連接。⑤跑道沿盛行風的方向修建,以利於飛機逆風起飛和降落。⑥雲、霧和暴雨出現頻率較少的地區等。⑦、經濟發達,人流物流量大。

(五)城市交通

1、特點

2、佈局原則:滿足人們出行的需要;節約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保護環境等

3、城市內部交通運輸方式:公路;高速公路;地鐵;水運;輕軌鐵路;

4、保持城市交通暢通的措施:合理規劃城市道路;拓展城市道路;建設立交橋;將過境幹道與城市道路分離;控制貨車進入市區;鼓勵市民乘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車發展等。

(六)三峽工程

意義:防洪(提高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緩解洪水對武漢市的威脅;減輕洞庭湖淤積;大幅度減少分蓄洪造成的損失)發電(緩解華中、華東地區能源緊張狀況;變輸煤為輸電,減輕鐵路運輸的壓力;水電代替火電,環境效益十分顯著);航運;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調、水產養殖、旅遊。

環境效益 防洪、防治血吸蟲病;有利於中下游減輕洞庭湖淤積、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質、調節局部氣候,減輕環境汙染

(社會經濟效益:有利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利於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有利於擴大就業;有利於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利於提高長江上游的通航能力;有利於該地區脫貧致富,促進經濟發展;有利於西部大開發的實施。)

對庫區不利:①淹沒土地、耕地②加劇水土流失和環境汙染③誘發地質災害(地震、滑坡)

④加重泥沙淤積⑤影響物種生存⑥增加蚊蟲孳生

對長江三角洲影響:不利影響:①長江三角洲長速減慢;②長江口海岸侵蝕,海水倒灌;③長江河口生態環境改變,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④影響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 有利影響:①河口淤泥減少,提高了河口的通航能力;②有利於改善長江水情(泥沙減少,枯水期)

(七)南水北調工程

調水路線 東線 中線 西線

可調水量 大 較大 較小

源地水質 較差 較好 最好

地形、地勢對調水線路的影響 (揚州江都)黃河以南需要提水,過黃河順流而下 地形較複雜,但水基本自流到華北(三峽、鄭州、石家莊、北京等) 地形複雜,工程艱鉅

(過巴顏喀拉山、從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到西北)

現有可利用的配套設施 京杭大運河及其沿線湖泊(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 三峽、丹江口水庫 差

工程原則:"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汙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南水北調過程中注意防止水體汙染,節約用水,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調水的原因:一方面:南方降水豐富,水資源充足;另一方面,北方缺水(原因略)

(八)西電東送

南線;將貴州烏江、雲南瀾滄江和廣西、雲南、貴州三省交界處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的水電資源及雲貴的部分火電開發調往廣東。

中線:將三峽、金沙江干流水電送往華東地區

北線:黃河上游水電和山西、陝西、內蒙古坑口火電送往京津唐地區。

對西部的意義:改變西部的能源消費結構,促進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有利於退耕還林和水土保持;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有利於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東部地區: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張狀況;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穩步發展。

實用!高中地理答題模版,答題技巧(附高中學習資料大全)

三一、等值線的遞變規律及其成因分析

1、等溫線

(1)水平分佈規律:①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我國由南向北遞減)

原因:太陽高度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太陽輻射逐漸遞減;

②由城市中心向郊區遞減("熱島效應")原因:城市由於人口集中,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釋放大量熱量

(2)垂直分佈規律:①由山麓到山頂遞減。原因:海拔高度越高,獲取地面的熱量越少;

②在1000M深度以淺,水溫隨深度遞減,1000M深度以下,水溫變化不大。原因:表層海

水受太陽輻射的影響明顯,深層海水影響小。

2、等"氣溫年較差"線

(1)緯度變化:由低緯度向中、高緯度遞增。原因是低緯度太陽輻射季節變化小,中緯度變化大;低緯度晝夜長短季節變化小;中、高緯度晝夜長短季節變化大。

(2)經度變化:由沿海向內陸遞增。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我國是由南向北遞增;由東向西遞增)

3、等降水量線

(1)我國由南向北遞減。原因是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線東西分佈)

(2)我國由東向西遞減。原因是離海洋越遠,水汽越難以到達。(等降水量線南北分佈)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遞減。原因是城市氣溫高,盛行上升氣流,城市中心區塵埃多,凝結核多,降水多("雨島效應")。

4、等鹽度線(表層)

從南北半球副熱帶海區向低緯度和高緯度兩側遞減。

原因是副熱帶海區氣溫高,蒸發量大於降水量 ;低緯度和高緯度降水量大於蒸發量。

5、等地租線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幹線向四周遞減

原因是由於地租受通達度和距離市中心距離遠近不同的影響。

6、等壓線

同一位置:海拔越高氣壓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

同一水平面:氣溫越低氣壓越高。原因是氣溫越低,空氣密度越大。

7、等震線:地震烈度相等的各點連線、不是同心圓

一般地說,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減。烈度大小受地震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構造和地面建築物的影響。

8、等潛水位線:地下潛水自由水位的海拔高度連線

潛水埋藏深度:地面等高線數值-潛水等高線數值

潛水流速:看等潛水線的坡度

潛水流向:垂直於等潛水線從高處流向低處

潛水與河水的相互補給:根據切線法或垂線法去判斷

9、等深線

10、等太陽輻射線

11、等物候線

三二、商業中心和商業網點的區位

1、 廣義的商業中心:即商業城市,一是有穩定的商品來源區和銷售區,有商品經濟發達的廣闊的腹地;二是有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便於貨物的集散。

2、 狹義的商業中心:城市中的商業街,一是市場最優二是交通最優。城市中的商業小區,建在居民住宅區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為目的。

3、 商業網點:受自然、社會、經濟和技術等因素的制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