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困惑,現在的夢想:利用國學教育,點燃孩子的內在覺醒

曾經的困惑,現在的夢想:利用國學教育,點燃孩子的內在覺醒

聽了古代教育思想線上授課,課堂上老師講,馬雲在談到未來的世界前景時這樣說,未來世界上只有中國、美國、阿里巴巴,老師講,未來世界將只有中國、美國、阿里巴巴類似的企業和國學教育。這種激情澎湃的教育夢想鼓舞著我,因為這也是我曾經的困惑和不敢想的夢想!

隨著中國的強大,中華文明將崛起於世界東方。目前中國的GTP處於世界第二位,而中國的製造業早在2011年就已世界第一,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在一個演講中嘿嘿道:未來十年,世界上將只有中國和外國,因為外國的製造業加在一起抵不上中國。

未來已來,世界可期。馬雲在一次演講中講到一個成功的人要具備三個素質:一是眼光,要著眼於人類發展的未來,不是要征服社會,而是要服務於社會,這正是華學十五字真言中的“對你好”,服務的更多的人成功了,快樂了,你也就成功了快樂了。二是要有胸懷,胸懷是在委屈中撐大的,這正是真言中的“只感恩不抱怨,只恭敬不傲慢”的力行。三是實力,實力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練就的,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一次進賬,都是一筆收入。

這也是國學中的經典思維。馬雲的成功無形當中應用了華學中的經典思維,所以老師華學教育的夢想必會大放異彩,為全球教育打造一張中國的臉!


曾經的困惑,現在的夢想:利用國學教育,點燃孩子的內在覺醒

我曾經的教育困惑

唐代韓愈在《師說》中提出了教育者的任務是:傳道受業解惑。要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成人成才,用教育大綱上的話說就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這裡,“傳道”、“成人”、“德”、“品”都是放在首位,但是在現行的基礎教育中放在首位的卻不是德行。

一位清華大學博士生在一個電視節目中向在座的各路大咖提出一個問題:如何找工作,身為導師的知名人士高曉松憤怒聲討:作為國內頂尖大學出來的博士生,思考的應是“國之重器”,應該著眼於怎樣改變社會,引領人類的發展,而不是去問如何找工作這樣的低層次的困惑,中國的好多大學“淪落為”一個個的職業培訓所,沒有了思想和高度

而作為基礎教育,學校、學生、老師整天圍繞應試教育忙活,所謂的

“考什麼,教什麼”,“教什麼,學什麼”,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只有分數,卻把“傳道”置之不理。

在這樣教育理念催生下的孩子,在家長、學校、社會三方圍剿下,整天圍著升學轉,沒有了自己的思考時間和實踐機會,也沒有人去教育培養他們的德行品操,“靈魂跟不上教育的步伐”,滋生很多問題,所謂的“巨嬰”就是這樣煉成的

縣城以上的地方還好一點,在農村,百分之八十的家長都出去打工了,這些留守孩子都是在爺爺奶奶的溺愛中長大的,不懂感恩,不知恭敬,眼裡只有自己,尤其是手機,抗害了多少孩子。

我喜歡寫文章,在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企鵝號、大魚號耕作兩三年。現在是自媒體時代,每個平臺內大量充斥的內容都是鼓吹知識付費,我也參加過很多平臺舉辦的各種各樣的培訓群訓練營,大家關注的都是如何賺流量、如何增粉吸粉、如何直播帶貨、如何撰寫10萬加百萬加的爆文軟文、如何經營付費專欄等

。不錯,生活在這個時代是需要一些利,“君子愛財”不是過錯,但作為聚集無數精英的媒體平臺如果只關注財利而忽略精神,不能聚焦著眼於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培養出一批批向古聖先賢那樣仰望星空的戰略大家,這個平臺的發展肯定走不遠走不長,“小勝靠智,大勝靠德”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曾經的困惑,現在的夢想:利用國學教育,點燃孩子的內在覺醒

我現在的夢想

其實,孩子的學習可分為兩個部分:為什麼學和怎樣學。絕大多數學校教師和教師都只關注瞭如何學,拼命在課堂教學模式上,教學設施設備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在覺醒。這樣的教學只適用於成績好的孩子,因為他們已經解決了為什麼學的問題,有高度的自律行為。但對於大多數懵懵懂懂的孩子,家長又沒有那個層次去教育引領,整天被動的學習,把本是快樂開心的學習行為弄得自己疲憊不堪。

如何解決為什麼學的問題,我多年來一直困惑,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入口,如今在華學裡找到了答案:就是利用華學體系,點燃孩子的內在覺醒。一旦內在覺醒,就會形成巨大的力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也是絕大多數優秀孩子的共同特點。

如何點燃孩子的內在覺醒?接通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源流。自古以來,中國就有

女媧補天、燧人取火、大禹治水、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與大自然抗爭不息的文化基因,出現了軒轅皇帝、堯舜禹湯、周武文王、孔子孟子等古聖先賢,有《論語》、《道德經》、《周易》等等浩如煙海的國學經典,湧現出儒、道、法等百家爭鳴的學說,沒有一個國家有如此完整源遠流長的文明。把這些“道”接到孩子身上,“厚德載物”,小小少年,胸懷天下,志向高遠,這就很容易解決“為什麼學”的問題,覺醒了的孩子,引導到位後,運行在正確的軌道上,未來的發展就有無限的可能。


曾經的困惑,現在的夢想:利用國學教育,點燃孩子的內在覺醒

我希望遇到這樣一所學校:

1. 把“道”和“德”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首先解決孩子“為什麼學”的問題,到就是中國國學經典,華學經典,德就是厚德載物,解決“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的人生困惑。

2. 以活動為載體,身體力行,在活動中深化孩子對國學經典的理解。誦讀、解讀都是隻是理論層面的問題,通過開展活動體驗才是關鍵。

3. 構建以國學經典為主要內容的校本課程,並進一步物化。有校本教材,有物化平臺,比如國學館、華服禮儀教育、小義工基地等。

4. 形成以“十五字真言”為核心的校園文化。

從這所學校走出的孩子,不僅具有“謙謙君子,溫良如玉”的外表,也有“剛正不阿,勇毅果敢”的強大內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