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我們怎麼才能讓孩子更加快的適應新學期

學校上課了,“開學恐懼症”成為熱門話題。它並非專業醫學術語,而是表達了一種情緒上的障礙,其具體指在假期尾聲或開學伊始,學生表現出因想到“開學”而產生的情緒低落、渾身疲勞、記憶力減退、失眠等情況,有時還會出現頭痛、胃痛等症狀。

學生們怕開學,究竟在怕什麼?

每個學生對開學的恐懼各有不同,其一便是迎面襲來的學業壓力。假期是一段悠閒時光,開學則會面臨上課、作業以及接連不斷的階段性考試。考試成績更是每個人心中的一道坎,考好了皆大歡喜,考不好自然垂頭喪氣,每每想到這些不可預期的後果,都會讓人增添一分焦慮。

第二個不想開學的原因是社交恐懼。當學生從家庭迴歸學校,意味著社交人數從幾人擴大到幾十人,社交關係也隨之變得複雜。假期中習慣於宅在家裡的學生們,馬上需要面對幾十位同學和老師,要從自己的世界走出來融入校園小社會,和他們交流、探討、和諧共處。這種社交關係的巨大改變對許多學生來說並非易事,許多不擅交際的人會因此壓力倍增。

如何應對開學恐懼症?

首先,在假期後期,學生可以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和生活狀態,制定出一個和學校作息較為吻合的作息時間表。這是進行一種心理暗示,讓自己能平穩地度過從假期到上學的階段。

更重要的是,學生們應該去思考、探索學習的真正意義。學習從來不是為了卷面上的分數,更不是考試排名。中考、高考都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人的一生上一個怎樣的學校只是階段性目標,這一切的過程其實都是為了幫助我們一步步走向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當我們領悟學習的價值,就會從心底想要去學習,想要為自己而學。新的一學期代表新的系統性的學習生涯,有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有一起學習的夥伴可以討論,這樣的環境和資源只有學校才能夠賦予。面對學業上的壓力,與其焦慮不安,不如積極前行,邁出第一步就等於成功了一大半。

提及社交恐懼,探索如何與人和諧相處是我們一生都在討論的課題。所以,如果這門課你還沒有學好,請不要慌張,要相信每個人都擁有與人和諧共處的能力。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真誠永遠是人與人交往的前提。在閒暇時光中,可以主動與朋友多聯繫,探討日常生活和學習,逐漸擴展自己的舒適圈,在和朋友的交談中緩解開學的焦慮,對和老師同學建立良好關係充滿期待和信心。當然,這個世界是多元的,我們不必為了迎合他人刻意成為一個“社交達人”。不擅交流和不願交流是兩個概念,如果你交友不多卻生活精彩,從未感到孤獨,那麼也不需要強迫自己去擴大朋友圈,快樂和充實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此外,拯救“開學恐懼症”,家長和老師的角色很重要。與其說孩子要開學了,不如說家長也要開學了。在假期和開學的過渡期裡,父母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狀態,多交流溝通,緩解他們的焦慮,另外自己也要進行開學的心理建設,要記住家庭永遠是孩子最溫暖的支撐。開學初期,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循序漸進,不宜過多佈置作業,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著力培養學生高效的學習方法。老師既是學生的引導者,也是他們的夥伴,要多關心學生的日常心理狀態,注重讓學生全面發展。

其實,恐懼源於未知和不確定,每一個有“開學恐懼症”的孩子內心深處都在渴望健康的學校生活。希望大家多一些善意、鼓勵和支持,讓開學打開的不是焦慮和壓力,而是快樂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