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捐卵”進入中國校園 高校女生為何屢屢中招?

【綜合訊】近日,有媒體報道,“愛心捐卵”、“有償捐卵”的廣告出現在了上海的一些高校裡,甚至被直接張貼到了高校女生寢室,教室裡的桌子上,抽屜也未能倖免。而這一打著“愛心

捐贈”旗號的小廣告,實際上暗藏金錢交易。中國禁止將卵子用於商業化的行為,可為什麼屢禁不止,很多女大學生捐卵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愛心捐卵”進入中國校園 高校女生為何屢屢中招?

“卵子黑市”的黑色產業鏈已經存在很久了,這條黑色產業鏈已經把黑手伸進了校園裡。年輕的女大學生已經成為了很多地下中介的目標。這些打著捐卵旗號的工作,報酬豐厚而且“來錢快”,對現在還是學生沒有什麼收入的女大學生來說,吸引力是不小的。

“愛心捐卵”進入中國校園 高校女生為何屢屢中招?

通常這些中介都會聲稱捐卵非常安全,排卵是女性的正常生理代謝過程來打消這些年輕女生的疑慮,引誘她們一步步踏入陷阱。而這些年輕女生參加的原因只有一個,她們的回答都是“缺錢”。因為“缺錢”,她們買不起iphone,背不起名貴包包,整不起容,所以選擇捐卵賺錢。

實際上她們對捐卵這件事的危害有多少認知呢?很少,甚至沒有。她們對捐卵的認識可能只停留在兼職中介對她們的那套說法,或者是網上的一些模糊的無關痛癢的信息。很多人以為,捐卵並沒有什麼大的危害,排卵是人體正常生理現象,而且一次只捐一兩顆,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

“愛心捐卵”進入中國校園 高校女生為何屢屢中招?

替換高清大圖

分盲捐和麵試兩種模式,報酬還不同

據法制日報網報道,“一般捐卵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捐獻者18至26週歲,身高158釐米以上。捐卵分為面試捐和盲捐。面試需要定客戶。如果定不了可以盲捐,就是不見客戶直接捐卵。”一位捐卵機構諮詢顧問介紹說。

按照這名諮詢顧問的說法,如果考慮好要捐卵,需要先填寫一張申請表,然後定客戶,隨後安排體檢面試等。如果檢查條件合格,在來例假之後開始打促排針,打針大概需要10天左右時間。

而申請表中主要有姓名、年齡、身高、體重、血型、眼睛(單眼皮或雙眼皮)、膚色、臉型、學歷、近期生活照以及自我介紹視頻等內容。

這名顧問還稱對供卵者資料會採取保密措施,資料不會完全暴露,可以保密。至於合同,諮詢顧問說,談好之後會面籤。此外,這名諮詢顧問還提醒,在打促排針期間要按時來,如果無法全天都在,也需要在這期間按時打針、按時檢查。

對於報酬,這名諮詢顧問稱,補償金是根據捐卵者自身條件而定,每個人情況不同價格也不同。取卵後,可通過支付寶、微信等方式轉賬。

為了讓女大學生消除後顧之憂,這名諮詢顧問表示:“在取卵過程中會打麻藥,不會痛,而且取卵時間很短,5至8分鐘就結束了,取卵手術後一週左右就可以恢復。而且,不需要擔心以後的問題,捐獻的卵泡是客戶夫妻做試管用的,不管是盲捐還是面試定製都不會與你有聯繫的,取卵後你就可以回去了,不會再找你的。”

此外,還有機構要求除了填寫表格外,還要拍攝自我介紹小視頻。機構解釋說,捐卵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盲捐,不需要拍小視頻和麵試,補償1萬元(人民幣,下同)至1.5萬元;還有一種方式是面試,需要先把照片、視頻發給客戶,客戶看過後進行面試,面試通過以後才可以啟動,這種方式的補償是2萬至8萬元。

在問到手術醫院是否正規時,該機構稱,他們是正規醫院,但拒絕透露醫院名字,聲稱要在填完資料、定了補償金、有客戶之後再詳細告訴。

不正規的取卵或導致女性不孕

“卵子黑市”往往是和商業利益掛鉤的,當然希望一次取卵的數量越多越好,往往是“掠奪式”取卵,恨不得一次取二三十個。這種情況下,女性容易患上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引起腹腔積液、胸腔積液,局部或全身水腫。嚴重的還會發生腎臟衰竭、血栓病死亡。

不正規取卵中途如果操作不慎,可能會導致女孩子失去懷孕的能力。所以,卵巢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創傷,一不小心,就會導致一系列問題。另外還存在手術部位感染、出血、傷及其他器官等各種危害。

尤其地下診所的醫生,大多是江湖醫生。無資質、無專業證書、無執業資格。

北京某三甲醫院一位不願具名的醫生稱:“千萬不要去‘黑市’進行取卵。取卵短期內看似是結束了,但是後續的問題難以得到保障。因為年輕覺得沒事,而且在短期內可能身體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是後續如果導致不孕等問題,沒有人為這件事情來買單,長期的影響是不可估計的。”

中國禁止將卵子用於商業化行為

原中國國家衛計委曾下文明確規定,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以任何形式募集供卵者進行商業化的供卵行為,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配子、合子、胚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不得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

2016年11月17日,國家衛計委在其官方網站上公佈了《對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6226號建議的答覆(摘要) 》,答覆中明確要全面部署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要求各地嚴厲打擊代孕、非法採供精、非法採供卵等違法違規行為。

“愛心捐卵”進入中國校園 高校女生為何屢屢中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