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被點名批評 “驚雷”就算了

近日來,一首《驚雷》惹的全網沸騰,先是各個版本的改編唱法讓這首流行喊麥一時間成了流行風,堪比當年天佑的《一人我飲酒醉》。但好景不長《驚雷》也像當年的《飲酒醉》一樣被歌手diss。

《驚雷》被點名批評  “驚雷”就算了

前幾日,著名歌手楊坤在40萬人的直播間被要求唱驚雷後,直言吐槽驚雷太難聽:""驚雷這歌我那天聽了一下啊,真的是給了我一個驚雷啊!神馬東西!一聲驚雷把我劈醒了,太雷了,要歌詞沒歌詞,要旋律沒旋律,神馬東西,現在說這倆字我都噁心。"

《驚雷》被點名批評  “驚雷”就算了

面對音樂人如此尖銳的評價,《驚雷》的原創作者MC六道也正面回應楊坤:"我想說音樂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麼多人喜歡驚雷,肯定在驚雷裡受到了快樂。給人快樂的音樂,就是好音樂。你看驚雷現在多火,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

《驚雷》被點名批評  “驚雷”就算了

兩個人針尖對麥芒,誰也不服誰,一時間雙方粉絲便開始各種辱罵、詆譭性評論、短視頻層出不窮。就在此時,楊坤再次回應所謂的《驚雷》事件,楊坤頗具戲劇性的回應還引用了周立波的大蒜理論。

《驚雷》被點名批評  “驚雷”就算了

“咖啡呢,我愛喝;大蒜呢,我也愛吃,但是《驚雷》就算了”而此前周立波曾言“喝咖啡的人絕不會吃大蒜,吃大蒜的人也不會喝咖啡”。並且楊坤直言在下次直播的時候好好談一下所謂的音樂。

《驚雷》被點名批評  “驚雷”就算了

就在雙方戰得不可開交之時,權威媒體新京報發聲了,直接引用《驚雷》原創作者的“音樂不分高低貴賤”補充一句“但分經典與糟粕”來評價。新京報表示:哪怕的北大學生用魯迅散文改編的說唱rap都可以代表時代,但絕對不會是《驚雷》。

新京報言辭犀利的評價,直接戳中這些所謂喊麥文化的痛點:所謂的喊麥文化,其內容無一不是征戰沙場,弒神除魔,最後獨得天下,大權盡歸我一人所有。本身表達的意思就具有誤導性。

《驚雷》被點名批評  “驚雷”就算了

這樣的音樂跟一刀999級的遊戲沒有區別,新鮮勁一過就再也沒有誰能想起,除此之外,早期各類以“MC”冠名的喊麥歌手尚且需要一個MIDI鍵盤自己編配,來實現真正的旋律,現在竟然連這種低成本的編曲方式也不需要,直接購買聲卡把音調調得渾厚低沉,配之以現成的“動次打次”的旋律就可以。

《驚雷》被點名批評  “驚雷”就算了

這不就好比一個人泡了碗泡麵非要說是自己精心烹飪的美味?李宗盛說過,“各位的審美決定我們這個時代音樂的面貌。作為音樂內容的生產者,是要負起責任的,這種喊麥文化不論是從製作還是歌詞內容都不應成為時代的主流。

《驚雷》被點名批評  “驚雷”就算了

最後,新京報還直言,2018年的“下架”風波給這類網絡流行的“喊麥文化”潑了一盆冷水後,竟不曾想因為短視頻的普及又讓這些喊麥文化死灰復燃。仔細斟酌這句話的背後意思,預計所謂的喊麥文化或許會迎來一次大整改,大下架。甚至以後都不會再有所謂的喊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