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diss的不僅是“驚雷”,還有農村底層青年的文化生活

楊坤在直播時對近日大火的喊麥作品《驚雷》提出質疑,稱其“俗氣、噁心”。之後《驚雷》的作者六道回應稱“楊坤老師你的作品都沒有驚雷這麼火吧”,這也使大眾多驚雷和喊麥的關注度再次提高,網友們也在等待楊坤的進一步回應。隨後楊坤稱“寧願喝咖啡吃大蒜,也不會喜歡驚雷。”

首先讓我們來大致瞭解一下喊麥。喊麥在中國出現的時間不長,主要流行在中國北方的小城市和農村青年當中。其早期作品主要利用現成dj曲目,由麥手進行填詞之後再喊出來,大多也沒有明確的主題,內容大多大同小異。到今天其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很多麥手會找專業的作曲者為自己所作的麥詞進行譜曲,使作品更加完美。

楊坤diss的不僅是“驚雷”,還有農村底層青年的文化生活

事實上,主流社會對喊麥這一文化現象的爭議已經由來已久,只不過《驚雷》的這次爆火和楊坤的評價再一次將這一爭論推上臺面。前兩年喊麥作品《一人飲酒醉》火遍大江南北,甚至登上2018年浙江衛視的跨年晚會作為壓軸節目登場,當時浙江衛視的這一舉動就備受爭議。但隨著2018年1月,廣電總局發佈最嚴禁令,明確規定節目中紋身藝人、嘻哈藝人、亞文化(非主流文化)、喊麥、喪文化(頹廢文化)不得請用。這標誌著,喊麥這一表演形式將不在可能會登上主流電視節目,只能在小圈子中“蜷縮”,這也讓喊麥迎來“寒冬”。最近驚雷的爆火,被“另類圈”(喊麥作者們所組成的零散圈子)更是視為一次“文藝復興”,即喊麥的復興。

楊坤diss的不僅是“驚雷”,還有農村底層青年的文化生活

其實楊坤對《驚雷》的質疑點便是認為其曲調單一,內容沒有主題,這是事實也是喊麥一直不被主流音樂所排斥的重要原因。但另一個事實便是很多麥手們也並沒有將自己的作品以音樂自居,他們稱自己的作品為“另類”,是區別於音樂的一種表演形式,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改進作品的創作,推動著圈子的進步。如網絡紅人“小少焱”、“柯鎮惡”等,他們就是其中的代表。

楊坤diss的不僅是“驚雷”,還有農村底層青年的文化生活

青年們對喊麥的喜愛,說明這是一種被它們所認可的一種表演形式。雖然喊麥中也有糟粕存在,這也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也是當初被廣電總局所禁的重要原因。但是它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大洗牌,留下的至少是無害的東西,而其中很多作品中還蘊涵著很多中國傳統的元素,這也不失為傳播傳統文化的一種渠道。如“小少焱”《上古山海經》就融入了很多《山海經》神話故事的元素。

另類,作為很多底層青年所接受的表演形式,主流文化應該對它多些瞭解,多些包容,多些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