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直连”、备付金100%交存后 第三方支付该如何应对?

2017年“断直连”及备付金交存相关政策正式出台

2013年,监管层建立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的基本框架,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银行卡套现、洗钱等风险提高,2015年底开始,监管层开始对备付金存管活动及支付机构业务连接系统出具规范一件,宣布将逐步取消备付金账户计付利息,且非银支付机构不得连接多家银行系统。该要点在2017年1月、8月明确。至此,备付金存管及跨行清算活动的监管规则成形,要点有: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金额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不计付利息;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断直连”、备付金100%交存后 第三方支付该如何应对?

第三方支付业务信息流、资金流改变,统一“断直连”

原有业务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设在银行,支付机构可以直连银行处理交易信息,并进行资金划转;部分中小型支付机构由于无银行支付渠道,通过间联银联、头部收单机构等机构处理交易、直连、间联模式并存。政策实施后,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设在央行下,全部交易信息通过银联或网联平台处理,均以间联模式运营。

“断直连”、备付金100%交存后 第三方支付该如何应对?

备付金将逐步全额交存,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入受损

收付款双方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由于资金在账户流转中产生一定的时间差,故平台会产生资金沉淀,这部分支付机构预收的代付货币资金即是客户备付金。在原有备付金政策下,备付金账户设在银行,由银行计付利息,支付机构得到的利息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且由于备付金金额较大,支付机构往往能获得银行的支付通道优惠,变相降低自身的通道成本,为防止支付机构挪用备付金,保证备付金的安全,监管要求备付金100%集中交存至指定机构,且不计付利息,直接使得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利息收入消失,并失去与银行间的议价能力。

“断直连”、备付金100%交存后 第三方支付该如何应对?

备付金利息收入消失将对支付机构收入产生3-30%负面影响

根据艾瑞方面估算,2017年备付金利息收入分别占到头部收单机构、中小型支付机构总收入的3-7%、30%,备付金新政策下该部分收入将伴随2019年1月14日备付金100%集中交存至央行而消失;另外,中小型支付机构有20%左右的收入来源于利用客户备付金的沉淀所进行的金融性投资,该部分收入也将消失。对于支付宝及财付通来说,超6000亿元的备付金将金额交存,无法产生利息收入。

“断直连”、备付金100%交存后 第三方支付该如何应对?

“断直连”后,通道成本升高,原有通道营收模式难以继续

政策实施前,部分无银行直连通道的支付机构间联银联的通道成本较高,故往往间联大型收单机构。该模式下,中小型支付机构通道成本降低,且大型收单机构可以获得通道收入。“断直连”政策实施后,所有支付机构间联银联或网联,大型收单机构的通道收入消失,必须间联银联的支付机构通道成本升高(网联暂无收费)。但由于通道收入在大型收单机构整体收入中占比比较低,且专门以通道收入作为盈利模式的支付机构不多,故“断直连”政策主要对支付机构的成本端产生影响,即增加了支付机构通道成本。

“断直连”、备付金100%交存后 第三方支付该如何应对?

“断直连”使支付机构通道建设能力持平,其他能力优势凸显

新的政策环境下,不同规模支付机构通道端建设能力基本上达到统一,利润空间的整体缩小或将重塑市场格局:支付宝、财付通凭借其强大的客户基础和自有资金维持竞争优势,在零售领域的业务拓展能力较强,竞争优势明显;头部收单机构部分客户资源通过代理商获得,利润变薄可催促其拓展直销模式下的客户,故具有良好客户拓展能力、合作资源的支付机构具有竞争优势;中小型支付机构客户、资金基础较差,可能会寻求其他拓展基础服务市场份额的路径。

“断直连”、备付金100%交存后 第三方支付该如何应对?

扩大市场份额、扩展收入来源成为支付机构的主要应对策略

为应对利润变薄的冲击,各类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战略重心转移。中小型支付机构向更加垂直的市场拓展基础业务;头部收单机构加强商户基础的建立以抢占市场份额,或增加商户服务能力以拓展盈利点;支付宝、财付通二者继续拓展零售端的市场,并继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文章来源:福建速汇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