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創】他實為《四庫全書》的首倡者,更是博聞閎覽於學無不通

那些書法家們~第352篇

【原創】他實為《四庫全書》的首倡者,更是博聞閎覽於學無不通

朱筠的祖父官為中書舍人;他的父親朱文炳,曾任陝西盩厔(今周至)知縣。朱筠兄弟四人,長兄朱堂,為陝西大荔縣縣丞;次兄朱垣,乾隆辛未年進士、山東濟陽長清知縣;弟朱珪,體仁閣大學士。

故事:【原創】他實為《四庫全書》的首倡者,更是博聞閎覽於學無不通


朱筠出生在盩厔縣,八歲隨父母返回京師。朱筠少兒時代就表現出了他的聰慧,十三歲他便通“五經”,開始了學作古文;十五歲時就已經文彩顯著了。乾隆十二年,和弟弟朱珪同登進士榜,那年,他十九歲,弟弟朱珪十七歲。兄弟二人同時被選為庶吉士,又同時被授予翰林。朱筠八歲入京,在京城生活了三十多年,京城的文化氛圍影響了他、成就了他。大學士劉統勳凡是遇到難決大事,除了請朱筠去劉府就商,有時還輕車簡從,過訪諮詢。詩文與學術上的成就,使得朱筠在很長時間裡享有盛名,並引起天下仕子的學習摹仿,領袖文壇。

朱筠的文學才能也受到乾隆的重視,從乾隆二十六年到三十六年,在十年的時間裡,朱筠先後被任命為會試同考官、順天鄉試同考官、己丑科會試同考官、福建鄉試正考官。在舉子科考中多次被選為考官,說明他的文風的影響力和在儒林的影響力。朱筠為人性格比較簡單、質直,沒有城府。他和兄長及弟弟朱珪關係都很密切;他好交遊,對儒林學子更是用心良苦,尤喜獎拔後生小子。那怕對只有一藝之長的人,也讚不絕口。絕不以刻薄語言評人長短,更不以汰評之誚,點評詩文。他這樣要求自己,同時也要求他的工作助手。他認為樹藝先樹人,天下士子,莫不尊重他,一時趨之若鶩。

故事:【原創】他實為《四庫全書》的首倡者,更是博聞閎覽於學無不通


乾隆三十六年秋,朱筠又調為安徽學政,在安徽期間,詳為經營六書,以自己收藏的宋槧《說文解字》加序後,重新發刊,廣佈學宮各處,語重心長的對學生們說:“《說文解字》是古學的源頭。”當時婺源的江永、歙縣的汪雙池皆為清朝有數的名儒,品端學粹,著述等身,終身未能進仕。他特意專程去拜祭他們,並幫助落實入祭鄉賢祠。為此,他特意捐贈了一筆資費。

朱筠在安徽學政任上時,紹興人章文鑣還困於屋場,他建議朱筠應該趁此太平盛世,搜盡天下遺書,仿劉向《七略》,條別群書,以充國家圖書之藏。朱筠於是向乾隆上奏仿《永樂大典》,做一盛世圖書,“中秘所貯《永樂大典》,裒集至富,但分析篇次,以四聲韻字為部居,割裂破碎,與散佚無異。請旨敕下儒臣,採輯討論,以還舊觀,可得人間未見書數百種。”。乾隆對朱筠的建議極為讚賞,下詔求天下珍藏孤本、珍本圖書。朱筠除了悉心搜訪圖書,還再次建議設館專辦。朱筠的建議點醒了乾隆,他立即下旨開四庫全書館,用戴震等五人為纂修官,整理各省徵集上來的珍本書籍及從《永樂大典》上輯出孤本的工作,僅從《永樂大典》上,就找到了五百餘部孤本書籍。朱筠是當時著名的藏書家,也進呈了家藏圖書數十種,《四庫全書總目》著錄了他收藏的書籍15種,他實為《四庫全書》的首倡者。

故事:【原創】他實為《四庫全書》的首倡者,更是博聞閎覽於學無不通


朱筠愛書,藏書極富。曹寅家的“楝亭”盡收江南藏書,藏書一時富有天下。曹家敗落後,楝亭藏書歸於外甥富察昌齡“謙益堂”。富察沒落,這批書被朱筠所得大部。包括順平王崇簡的“青箱堂”的藏書,也為朱筠“淑花吟舫”所藏。聚書有3萬餘卷,抄本10餘種。他的弟弟朱珪有詩贈朱筠道:“挾策亡羊忙底事,掃除脈望曬書頻”。他所收藏的圖書在晚年遇火災,損失了不少。藏書到他的兒子朱錫庚時,書盡散。

朱筠在安徽學政任上,為了工作需要,更從為國養士出發,設了一個與學政不太相符的幕府。他聘請了一批才華卓著,名聲較大的國內著名學者為他的幕僚。舊時代,一些不入八股的大儒,為生計所迫,遊幕宦府是他們重要的謀生途徑。朱筠設幕,更多糾合文學之士及苦於學問者為優選對象,來做他考評士子時的左右助手。他的幕府中曾經集中了戴震、邵晉涵、王念孫、汪中,及他的弟子中人,興化任大椿、龍溪李威、陽湖洪亮吉、孫星衍、會稽章學誠、偃師武億、全椒吳鼒,一時大家雲集。

故事:【原創】他實為《四庫全書》的首倡者,更是博聞閎覽於學無不通


朱筠因為安徽一生員欠下捐納而取得貢生資格者費用一事上,他有失察之過,吏部將朱筠降三級調用。乾隆知道後,以朱筠學問優異而下旨:“朱筠學問尚優,著仍以編修用,在四庫全書處行走。”特授他重為翰林院編修,又充《四庫全書》纂修官,又負責《日下舊聞考》總纂修之一。

因為乾隆“極賞其才”,乾降四十四年,朱筠奉特旨督學福建,他為自己的幕客陳宋賦寫了一首詩《送陳秋士遷館和仲則韻》:

世人笑狂嘔,情為我輩重。

性憐西鄰邊,兩間書屋空。

黃先走破城,陳復發覆懲。

唧唧強書蟲,去來絕可恫。

朱筠出任福建,僅一年就回了京城,朝廷命他的弟弟朱珪前往替代。閩中書生聽說朱筠離任,抓著他的車轅送了數百里,仍然不願分手。臨別之時,送行的人都送了他一塊石頭,他把這些石頭在積試院中堆成一座小山,名字叫“三百三十有三士亭”。回京師後僅一年,因痰疾卒於家,時年五十二。

故事:【原創】他實為《四庫全書》的首倡者,更是博聞閎覽於學無不通


朱筠閱覽廣博,於學無不通曉。對經術在繼承鄭、孔之說的基礎上,參考了宋元諸儒之說,形成了自己的主張。他在史學上主要用涑水先生之法,對諸史考究貫串,證其同異,以釐正渠。他的詩歌遠學韓愈,近學蘇軾,三十歲左右,天下震驚其名。

朱筠尤好金石文字,他的書法以六書為宗,直追隋以前書跡,形成了自然勁媚、古趣盎然的書風。生平所過郡縣、足跡可及之地訪摩厓舊刻,古剎殘碑。尤其是對唐以上的書跡,他熱愛到讓人歎為觀止,大跌眼鏡的地步。他還在這些書跡邊上自書題名刻石,追蹤古人,以示仰望。

朱筠(1729-1781),字竹君,又字美叔,號笥河,祖籍今蕭山城廂鎮黃家河村人。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故事:【原創】他實為《四庫全書》的首倡者,更是博聞閎覽於學無不通

盧秀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