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核酸采样 逆行“尖兵”的尖峰时刻 最多时每日采样900例

重庆:核酸采样 逆行“尖兵”的尖峰时刻  最多时每日采样900例

文杨正在进行核酸采样


重庆:核酸采样 逆行“尖兵”的尖峰时刻  最多时每日采样900例

穆秋兰(左)正在进行采样前的防护


核酸采集员要直面患者,呼吸之间就可能感染病毒。但他们更要保证采集的核酸样本质量,因为检测结果与疫情通报数字息息相关。

为了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所有湖北、境外的入区返区人员、养老机构人员,都必须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自3月13日重庆九龙坡区降为低风险区至今,此项工作共开展检测1439例。为此,承担此项工作的来自九龙坡区21个基层卫生单位、公立医院发热门诊的300余名医务工作者,根据上报数据对检测对象进行严密采样,最多时每日采样高达900例。

“红区”最具风险的工作

“您坐好,头往后仰,放松。对,张嘴,放松,再放松……”“哇──”重庆建设医院穆秋兰刚将咽拭子伸进返区人员陈先生的嘴里,一股分泌物便从陈先生的嘴里呕吐出来,直扑穆秋兰身上,她的面屏上沾满细密的呕吐物,防护服上也是斑斑点点。穆秋兰并没有躲闪,只是平静地擦掉呕吐物。

“对不起,我不做了,别再把您传染了。”陈先生满脸歉意,起身想走。穆秋兰把他按回到椅子上:“您可能太紧张了,不要紧,我们再来一次。您绷住劲儿,我只要几秒钟就行。”

穆秋兰打开手电筒,再次尝试把咽拭子伸向陈先生的喉咙。“哇──”陈先生又干呕起来。穆秋兰端来一杯水:“您漱漱口,咱们再来一次。”陈先生把椅子往墙壁上靠,身子抵紧椅背,努力张大嘴巴。“对,就这样,啊─ ─好,成功了!谢谢您。”穆秋兰把取出的核酸样本迅速装进一支试管,封装、消毒,放置在样品箱里。

这个场景,就是核酸样本采集过程,它是“红区”里最具风险的工作,也是穆秋兰和重庆建设医院采集员们的日常。连日来,她们辗转于九龙镇、杨家坪街道、黄桷坪街道、谢家湾街道的众多社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穆秋兰说:“在一线采样存在一定的风险,可我们更清楚漏掉一个患者会存在更大的潜在风险。所以,我们必须挺住,当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咽拭子采样必须稳准狠

说起核酸样本的采集,中梁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屠秀颇具经验,她是第一个获准进入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场所的基层护士。屠秀给记者“科普”了一段:“您瞧这个木棍儿,就是网红‘咽拭子’,长10厘米左右,一端缠着薄薄的一截棉织物,像根特大号棉签。很简单是吧?这个简单的物件可牵扯着人们天天关注的‘治愈病例’的数字呢。这么说吧,我们提取的样本,通过检测,将决定患者是否能出院、治愈病例是否有变化,但是要保证样本采集的有效性,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通常取核酸样本,只要三五秒钟就成,但在某些市民身上可能会花十几分钟。我们每天上午8点至11点采集样本,通常有100多个需要被检测的市民。”

屠秀收住笑容,接着“科普”:“咽拭子采样时,要准确到位。”屠秀指着自己的喉咙,“啊──就在扁桃体下后方,这叫‘咽后壁’,这里分泌物富集,又最敏感。这只特大号棉签的棉织物有点毛刺感,刷到喉咙,谁受得了。所以就得快,要稳、准、狠,心软手不能软,当然力度也要适中,不然市民会很痛苦。只有这样才能采到足够的核酸,提供有效的样本。”

采集员是逆行的“尖兵”

我区核酸样本的有效率高不高呢?“那必须高啊!”高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文杨是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有抗击非典的经验,他每天都带领同事们采样检测。文杨说:“我们医院要负责东三街和集中隔离点的所有采样工作,这一个月,单人采集核酸样本最多的一天有100余次,有效率超过90%。”

一个多月以来,文杨和同事们也摸索出了更多采样的经验。他介绍,一般越是年龄大的人,虽然咽喉敏感度低,但配合度较差。遇到这样的患者,必须先安抚,给他减压。“市民做核酸测试的心情都很迫切,恨不得马上检测出结果,可我们不能马虎,必须保证质量。别的不说,就说那一身装备吧,三层手套、三层鞋套,护目镜、防护服、隔离衣,进一次‘红区’,就得充分利用。如果失效一次,就会增加医疗成本,还会让市民多受一次罪。”

如果说,“红区”里的医护人员都是逆行者,那么核酸样本采集员就是逆行的“尖兵”,每次采样,都是他们的“尖峰时刻”。他们要直面患者,并不得不承受呕吐物的袭扰,呼吸之间,就可能感染病毒,但他们从未有过退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