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漢繡:追求充實豐滿的熱鬧氣氛

漢繡,中國特色傳統刺繡工藝之一,以楚繡為基礎,融匯南北諸家繡法之長,揉合出了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繡法。

工藝|漢繡:追求充實豐滿的熱鬧氣氛

康秀麗作品《楚風》

它的用針有別於四大名繡,採用一套鋪、平、織、間、壓、纜、摻、盤、套、墊、扣的針法,以“平金夾繡”為主要表現形式,分層破色、層次分明,對比強烈。追求充實豐滿、富麗堂皇的熱鬧氣氛,繡品可以枝上生花,花上生葉,葉上還可出枝,充分體現了“花無正果,熱鬧為先”的美學思想,呈現出渾厚、富麗的色彩。

工藝|漢繡:追求充實豐滿的熱鬧氣氛

漢繡——九頭鳥

漢繡下針果斷,圖案邊緣齊整,名之曰“齊針”。繡品多從外圍啟繡,然後層層向內走針,進而鋪滿繡面。除“齊針”的基本針法外,漢繡還根據繡品不同的質地和花紋,靈活運用諸如墊針繡、鋪針繡、紋針繡、遊針繡、關針繡、潤針繡、凸針繡、堆金繡、雙面繡等等針法,富有很強的立體感,在繡業中獨樹一幟。

工藝|漢繡:追求充實豐滿的熱鬧氣氛

漢繡——梅開五福盛世中華

漢繡主要流行於湖北的荊州、荊門,武漢、洪湖、仙桃,潛江一帶。漢繡作品曾多次在京展出,還參加了巴黎、華沙等國際展覽,受到好評。

工藝|漢繡:追求充實豐滿的熱鬧氣氛

先秦時期是我國刺繡的發端時期,但我國,絲織工業最高水平的代表非楚國絲織業莫屬,屈原的《楚辭.招魂》:“翡翠珠被,爛齊光些”“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描繪的是一幅楚宮絲織品圖,而漢繡的大膽多變、大雅若俗的風格更是繼承了古楚人的基因特性,現今廣為流傳的楚文化藝術遺產均是造型清秀、韻致俊逸、色彩富麗、線條流暢的藝術珍品,漢繡紋樣也不乏此類藝術特色的呈現。

工藝|漢繡:追求充實豐滿的熱鬧氣氛

但漢繡的鼎盛期毫無疑問是明末清初,荊州江陵是湖北地區早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所在。漢口鎮作為軍事重地在明清時期得到發展,商家雲集是此地即江陵之後成為湖北新的政治經濟為華中心。漢劇隨著漢口鎮的繁榮得以傳播,此時,荊州刺繡便不僅僅用於民俗服飾和宗教祭祀,同時還被應用於地方戲劇配行,頭(劇裝)。漢劇發展給漢繡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荊州傳播到漢,最終將武昌作為生產基地。

工藝|漢繡:追求充實豐滿的熱鬧氣氛

清末時期,繡鋪多開於武昌的營坊口、塘角、白沙洲、積玉橋和漢口的黃陂街、大夾街等地,當時還成立了一個繡局,就是專門管理漢繡的一個機構,這些(漢繡)店鋪都集中在漢口,就是萬壽宮一帶,也就是我們的大興樓這一帶,據資料記載共有3嫁,所以當時形成了武漢一個有名的繡花街,繡工大概有2000多人,將漢繡發展推動至鼎盛時期。當時大批的名重花稿畫師,如童玲橋、張進前,除此之外還有擅長龍鳳圖案的楊新階等等。隨著濃厚的藝術氛圍影響,武漢刺繡業將培養重點放在畫工和設計人員身上,這便是漢繡技藝得以良性發展的關鍵所在。

工藝|漢繡:追求充實豐滿的熱鬧氣氛

關注小編:wenwanjianwen

有更多驚喜等待大家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