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01前言

在儒家文化浸润下长大的中国人,总是习惯性地避谈生死,

尤其在锣鼓喧天遍地张灯结彩的春节。

在我儿时的堂屋,当糯米装满碗,碗里插上三根香,烧红的猪头摆上案桌,洗手洁面,必得跪下敬祖宗先人。但要是在过年时期不小心脱口提“死”字,往往要被长辈们一顿好训,不仅连说三声“呸”,还得再摸摸木头。

这时候,刚穿上新衣新鞋的喜气,也挨不住在瞬间低了头成了霜打了的茄子,尽管那时并不明白“死”为何物。

现如今,春节依然是那个春节,烟花齐放合家欢,电视里的春晚年年都热闹,但父母老去的速度却完全超乎了想象。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我们逐渐意识到有某种不可言说的东西正在悄悄靠近,却又抓不住、握不紧,却一年赛一年地对离别这种东西更加沉重了起来。

正是这种对于离别的恐惧,让人到中年的北漂导演陆庆屹春节回家乡后,架好手边1500元买的三角架,决定用单反相机拍摄一部关于父母的家庭影像记录。

却不想,连拍了四个春天的时间,就不小心让这部片子走到了电影院里,在人们凝噎的泪眼中,又走进了金马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的入围名单。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很多人在影院初看《四个春天》时,抱怨乏味沉闷,质问这样稀松平常的生活也能走上大荧幕?

而当我在疫情期间回到故乡父母身边,再次回顾这部电影后,才终于体悟到,电影里如春水初盛的平静之下,其实蕴藏着十分蓬勃有力的、内力深厚的关于生与死的探索。

我想,这正是很多人复看这部电影后,依然泪如雨下的原因。

02 关于生:父母那一辈,朴素的生活与朴素的生存

有人曾说,个人最大的英雄主义,即是在当下平凡的生活中创造意义。要论对生命或是生活的热爱,都越不过对四季更迭、时令节气的敏锐与珍惜。

很多人在电影院里看完《四个春天》后,都联想到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但我想的更多的反而是沧浪亭中沈复和芸娘的《浮生六记》。

书里曾说“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翌日清晨,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四季风物的美感,旷世爱侣的深情相伴,全部浓缩在此一句。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而在《四个春天》里,关于父亲和母亲的相依相守,爱与陪伴,点滴情趣,也美好得如同带着露珠的清晨。

作为贵州小县城里普通的一对老人,在三个子女都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他们熏烤腊肠,花一整天的时间从庭前树上采下花椒,分给四邻与亲朋;

采下沾着露水的金银花,关心天台的花草与廊檐下飞回的燕子,称赞他们络绎不绝的叫声,给天井池水中的金鱼换水,一起坐在廊前染发,月光下拉响旧日的小提琴;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中学物理老师退休的父亲,会修理各种家具家电和仪器,老来信奉的箴言,是希望自己每天都能为家里做一件有贡献的小事,古稀之年,依旧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会20多种乐器,还会用电脑剪辑自己拍的片子,没有朋友,从不寂寞。

母亲是当地唱山歌的一把好手,闲时父亲拉二胡,母亲就手拿着扇子和帕子在一旁起舞,厨房里食物的滋滋作响的空档,母亲一个人悄悄跳起华尔兹。

即使子女远在北京和东北,但二老每日与歌声、植物相伴,春来爬山踏青,折枝采绿,笑声不绝。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走过岁月的长河,他们也曾有过结婚摆宴后还钱几十年的辛酸,但也就是在这种朴素的生活中,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有的诗意与情趣,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有爱的家庭氛围,将苦难重重的生活变成了朴素的生存哲学——

他们动手能力极强,且一生都自给自足,乐观豁达,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一句“安逸啊”与“好玩得很”。

每到春节祭拜上香,母亲就会交代身旁的儿子,要记得家里的传统,凡事自力更生。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说到底,《四个春天》关于“生”的部分,演绎的是乡愁,也是生命的来处。

电影里,当母亲的好友拎着礼物带着丈夫过来探访,一起唱的山歌里藏着下里巴人的哲理:“人无艺术身不贵,不会娱乐是蠢才”,细品之下,叫人忍不住咂摸其中滋味——

如果是人世的苦难是一种恒量,真正让普通家庭穿越人世风雨的,恰恰是这些精神上的娱乐,消解了崎岖风雨中的大半的惆怅。

在《四个春天》里,这对享受生命的父母,向我们展示农村老年人朴素的生活美学,这种有趣的相处模式,也让眼下负荷过重的年轻人,对理想婚姻生活开始有了些许期待。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而作为子女身份的我们呢?

如果不是疫情如狂风呼啸凌虐过这个春天,我们大概不会突然多了这样与故乡的父母亲长期共处的机会。

从上个世纪最艰苦年代走过来的父母,他们如何看待生活?他们情感的归处在哪里?他们曾经靠什么信念,来消解生活中的大部分烦恼?从前我们从未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当与故乡亲人共处的时光意外来临,我们也开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观察父母的生活——

倘若你的眼睛是一个镜头,在一场避疫的长期相处中,用一个抽离于子女的身份来真正的了解和理解他们。

那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日子里,他们没有被贫穷击退对生活的向往,没有被生活的苦楚磨平热爱,在一蔬一饭里,期待春天到来,燕子回巢,大地回春,在某种特定的家庭氛围下,将子女养大成人,目送他们远行。

这是他们生生不息的力量。

03关于死:中国传统家庭对死亡本身的消化

春日来,廊前飞回的燕子在衔泥筑巢时,父亲便开始对着儿子欢天喜地介绍着鸟窝的位置,而母亲也在一旁劝说,要他少欢喜一些,不然来年飞走时心又得灰个好几天。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对待年复一年都会春回的燕子,他们都如此不舍别离,但命运却是个翻云覆雨的大手,让他们在年逾古稀时,一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

陆庆屹拍到第二个春天,患癌的姐姐庆伟突然病重离世,让整个家庭突然蒙上了一层阴影。观众突然开始明白,在影片开头的一段长镜头中,一家人齐齐整整走过河边,背景乐其实是一首丧歌。

平静的生活下永远有意外在前方蓄势。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一切美好如梦的团圆之春,似乎从这里开始急转直下。

姐姐的去世变成了这部家庭影像记录最大的变故,也让一切岁月静好戛然而止。

在母亲抱着弥留阶段的姐姐时,整个影片的色调都开始走向了不幸。

区别于第一个春天的欢喜饱满,整个第二段与第三段春天记录,也都是关于死亡、回忆与悲伤的。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难以忘记影片庆伟在医院病重弥留时,那些告别的细节。

母亲父亲还有弟弟们怀抱着庆伟,为她按摩,在疼痛来临时轻声为她祷告。画面里,庆伟疼的半昏迷,弟弟将耳朵凑近时,她气若游丝地说了一句:“我觉得这一切好恐怖。”而弟弟告诉她:“你不是孤单一人,我们都在这儿呢”,然后亲了亲姐姐的脸。

吸着氧气的姐姐说:“我一直都想努力回报父母,却是这样的结果。”母亲抚摸着她的脸说:“你不要东想西想,爸爸妈妈都爱你,弟弟们也爱你,亲亲戚戚都爱你。”

《四个春天》这部电影,我前后起码已经看了五遍以上,但每每到了姐姐去世的春天一章节,总依然忍不住抽噎落泪。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里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但其实,学会告别是一生的功课。《四个春天》中亲人们,因为长于爱的沟通与表达,我们也因此看到了一个传统家庭在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时,充满着爱与不舍的真实反映。

对于历经过亲人离世的观影者来说,死亡这个题材是个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尤其是在猝不及防的状态下经历至亲之人的死亡,那种曾经失去过的疼痛永不会消失。

但如果当时像《四个春天》里一样,懂得好好告别,好好拥抱,也许在我们内心当中的遗憾和悔恨会更少一些,内心里有一部分关于逝去的痛楚,会被心中的爱所替代。

影片中,在母亲的鼓励下,陆庆屹依然用镜头记录着一切:姐姐去世前的陪伴、出殡、下葬,即使他在拍摄过程中一度因为悲伤而晕厥。

当出殡后的宾客散尽,在父亲和母亲心中,对姐姐的悼亡才刚刚拉开序幕。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她死后,原本如此热爱生活的父母亲就像一夜老去,歌声与笑声陡然消失,生活如同一出缓慢进行的默剧。

我想,在一部纪录片中去探讨死亡,并不是导演陆庆屹的初衷,但是在一场原本很纯粹的家庭记录中,命运和岁月却在此刻变成了真正的导演,父母亲人一小心却成了“演员”,这场戏,不能叫停,也不再重来。

直到第四个春天快要结束,父母亲在在姐姐坟头种起了植物,新鲜鲜、暖烘烘、绿油油。

到了下雪了时候,父亲在雪地里写下了庆伟的名字,砍来的那颗细竹子插在坟头,

“庆伟,我们又来看你咯。”

每一次家中开餐前,父母为姐姐留好的碗筷和椅子,一切好似在变化,又好像从来不曾变过,父母的歌声舞蹈又起,春夏秋冬又一春。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接近尾声时,在导演的镜头语言里,姐姐好像从未离开。正如太阳每一天都会升起来,鸡鸣又会叫起来,金鱼依然鲜活,姐姐的空房间还在,父母的呼唤尚在。

我们开始明白,一个中国传统家庭对死亡的消化是随着时间而淡出吗?不,只是随着永不褪色的记忆漂浮如云烟,在山林里,在山谷间,恍惚中好似故人来。

所有观影者,都在泪眼中经受了一场很好的生命教育。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04尾声:未知生,焉知死

这几年,非虚构写作开始风靡起来,而纪录片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也算是电影中的非虚构作品。

在《四个春天》之前,我从没意识到,一个扎根在土壤中如此琐碎与日常的纪录片电影,竟然也能这么令人回味。

很多人说,羡慕那些在电影院看了个开头就开始抱怨着乏味的人,真正在岁月这条蜿蜒的河水中淌过,才开始知道这部电影的厚度和重量,尤其是其中关于死亡的直言不讳。

看完豆瓣8.9的高分电影《四个春天》,我含着泪抱住了身边的父母

近年来,影院中爆满的往往是那些轻松的喜剧,真正严肃的题材让观众望而却步,毕竟生活中苦难和压力的浓度已经够高了。

无疑,能把这样一部作品搬上银幕,导演和发行方都是大胆的,因为他们深切地知道,真正能直指心灵的,往往是严肃与深刻。

孔子有云,未知生,焉知死。经历过这次新冠疫情的考验,我们终于也到了可以大方谈论生与死的时刻。

人活着,大抵不过是时时可死,步步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