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獨立娛樂·出品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作者|妤十一

演技絕對近年娛樂圈的關鍵詞。大家沒掌握幾個點評演員的話術,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會看劇。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這不,翻翻微博,群眾忙著爭論誰在尬演;戳開彈幕,粉絲閉眼狂誇誰能飆戲;想著看點真人秀總能繞開吧,結果觀察類、生活類綜藝進入尾聲,一大波演技綜藝在路上。

從節目信息來看,衛視和視頻網站都爭先佈局自制演技綜藝。五檔待播節目中,既有浙江衛視《我就是演員2019》和愛奇藝《演員的品格2》的“前輩”,也有騰訊視頻《演員請就位》、優酷《演技派》和湖南衛視《閃耀的路人甲》三位“新秀”。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雖說,2017年《演員的誕生》播出,引發了觀眾的話題熱議,向市場證明了演技綜藝的魅力。但去年《我就是演員2018》、《演員的品格》上線後,口碑收視都表現平平。

今年下半年,五家更是陷入題材撞車的尷尬劣勢局面。好在賽制和立意上略有不同,算是避免了複製粘貼的尷尬。其中,《演員請就位》和《演技派》靠著自帶話題的導師陣容率先勾起了網友期待,可五檔節目最終會是各自美好,還是集體共沉淪仍需拭目以待。

不過,相較於綜藝本身,外界似乎對這類作品行業價值更感興趣。演技類綜藝在拍什麼?觀眾到底在乎演技嗎?而節目能否為熒幕輸送優質選手?

導師帶戲進組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覆盤《演員的誕生》的出圈始末,顯然靠的不是選手演技,而是戲裡戲外的兩次糾紛。

圍繞鄭爽演技行不行,章子怡和劉燁兩位導師上演了殿堂級吵架。先是口頭爭論,章子怡說出了“沒有信念感”的金句。而後劉燁手機拍桌,章子怡當場扔鞋,肢體衝突好不熱鬧。滿屏噱頭的視頻流出後,瞬間吸引好奇觀眾入坑。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之後,袁立隔空怒懟《演員的誕生》製作方魔鬼剪輯、劇本黑幕,更是帶動了節目進步出圈。一時間,《演員的誕生》成為“話題的誕生”,調動了觀眾圍觀、吐槽的熱情。

而到了《我就是演員》(《演員的誕生第二季》),缺乏撕逼名場面的加持,作品熱度明顯降低。同檔節目的兩季表現,為行業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經驗。今年的演技類綜藝節目,待播期間就賺足了原始話題。

論導師陣容,《演員請就位》和《演技派》兩檔綜藝都是賣點滿滿。其中,郭敬明和於正堪稱行走的話題。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演員請就位》由郭敬明、陳凱歌、趙薇和李少紅四位導演組成導師團。四位導師擅長的題材、作品的風格各有不同,創作理念上勢必會有碰撞。尤其是外界對郭敬明的導演水平觀點不一,想必後期不缺話題。

今年8月,郭敬明面容憔悴的素顏路透照流出,“臉部垮掉”的調侃聲此起彼伏。對此郭敬明回應參加節目錄制,導致狀態不佳,順道為《演員請就位》打了“廣告”。節目組就地取材,將“演技才是顏值”寫上了郭敬明的宣傳海報。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而隨著《演員請就位》的先導片不斷傳出,#沙溢把郭敬明演哭##郭敬明沙溢為劇本爭論#更是成為熱議話題,使得節目未播先火。

當然,《演技派》導師於正也不甘示弱。先是放出“頂級女神助陣”的謎題,貼一張背影海報讓觀眾來猜。評論區裡,陳紅、潘迎紫和章子怡的呼聲頗高。兩天後,他才正式公開答案:李嘉欣。

李嘉欣婚後處於退圈邊緣,如今復出參加綜藝自然話題十足。觀眾在八卦她私人生活的同時,也發出了“她哪部作品上升至演技派”的質疑。在這之後,於正圍繞演員演技發表數篇微博小論文,為《演技派》帶來了諸多流量。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距離節目播出尚有時日,提前放料的《演員請就位》和《演技派》的微博話題、微信指數表現較好。其中,#演員請就位#的微博話題閱讀6.6億,討論量18.1萬;#演技派#的微博話題閱讀1.8億,討論量26.1萬。

這屆演技綜藝,搞創新包就業?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大家聊起演技頭頭是道,可這個題材似乎沒能在熒幕上找到精彩有料的表達方式。

以《演員的誕生》來說,去年更名為《我就是演員》也沒能避免自我複製的尷尬。兩季節目執著於讓演員還原經典劇本,缺乏原創內容。雖說某些選手的“致敬演出”可圈可點,但觀眾去看原作不更帶感?

去年愛奇藝上線的《演員的品格》,在賽制和立意上出現明顯改變,將鏡頭對準了新人隊伍,講述了普通人如何成長為真正的演員。雖說節目更像是真正的“演員的誕生”,但素人嘉賓極大削減了節目討論度。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今年三檔全新的演技綜藝,也都選擇另闢蹊徑,尋找不一樣的切入角度。

其中,《演員請就位》顯然側重於電影演員的挑選。陳凱歌、李少紅都是頗有名氣的導演,分別執導了《霸王別姬》和《大明宮詞》的經典作品。而趙薇、郭敬明則是青年導演代表之一,各自拍出過《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小時代系列》的賣座青春片。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不同時代導演的對話,更易產生觀點的交鋒。學院派和商業派的對決,也許將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發生。

而從《演員請就位》的通稿來看,製作方對實景佈置、幕後情況的製作創新非常滿意。獨立君倒覺得形式應當服務內容,隔壁《幻樂之城》搞沉浸式觀演也沒能征服觀眾。

《演技派》也搞實景搭建,不過內容偏向劇集,主打年輕演員片場生存真人秀節目,節目模式上和《演員的品格》差別不大。但這檔綜藝由於正帶著御用選角團去經紀公司挑選新人,再甄選出正式學員進行授課和試鏡,多了幾分“選秀”意味。

相對來說,《閃耀的路人甲》最不像是演技綜藝。雖說節目引入了群演這一特色工種,但搞得卻是實景推理真人秀。用推理來考驗演技,好像也沒跑題。而且這檔節目的製作團隊,負責過《明星大偵探》《密室大逃脫》和《我是大偵探》等作品,具有一定創作優勢。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除了節目賽制和內容的創新外,今年的演技綜藝也不再停留於尬聊演技,而是放大節目的行業價值,真正落實“向市場輸送選手”的關鍵一步。

去年《演員的品格》就為參賽演員提供了就業崗位,為勝出選手量身定製了IP劇。丁禹兮、姜嫄、張舒淪和黃米依等選手靠綜藝圈了一波粉絲,可出演的定製劇《未來的秘密》仍撲得悄無聲息。不過從網友來看,大家一致覺得是劇本和導演毀掉了演員。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而今年《演員請就位》的勝出者將獲得出演電影的機會,《演技派》奪得主角席位的選手能出演歡娛下部作品。於正素有爆款推手的期待,這餅倒是也讓觀眾多了些期待。

演技到底多重要?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在全民討論演技的當下,整容式演技、劇拋臉和缺乏靈魂等新穎點評詞應運而生。稍微有些熱度的作品,都能看到關於演員表現的千字長文。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群眾對演技的崇拜,也讓一些演員頂著戲骨、戲痴的人設翻紅。《演員的誕生》播出後,週一圍、凌瀟肅和任素汐就憑藉舞臺表現圈粉無數。那在綜藝裡勝出的演員,就能代表評估演技的標準嗎?

獨立君倒覺得未必如此,甚至都難以代表演員個人的水準。週一圍和章子怡共同主演的《胭脂扣》,堪稱《演員的誕生》的經典場面。而正是這場戲,讓“沉默十多年”的週一圍一夜間備受矚目,貼上了戲痴的標籤。

可很快,週一圍在《創業時代》和《傾城時光》的表現,又讓其墜入神壇。原本被大家稱讚“情感豐富、入戲極深”的表演方式,反而淪為“用力過猛,做作油膩”。一時間,竟不知是週一圍真的飄了,還是觀眾口味變了。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仔細想想,業內人士在演技問題上都沒能得出標準答案,只能以體驗派、方法派和表現派區別。說到底,千人千標準,趣味無爭辯。

而且從這兩年走紅的劇集來看,演技也不是影響收視的關鍵。去年的《娘道》、《延禧攻略》,今年的《親愛的,熱愛的》、《陳情令》,觀眾對於主角演技的評價千差萬別,但這絲毫未能阻擋節目出圈成為爆款。

《延禧攻略》播出後,譚卓扮演的高貴妃最先引發演技之爭。有的人認為她言行舉止過於誇張,橫眉瞪眼的演技約等於流量小花。但也有人覺得她結合角色性格,進行了恰到好處的演繹。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之後,網友又對吳謹言的言論展開點評。當然,她在《延禧攻略》裡的表現並不出色,甚至留下了“吃麵式演技”的槽點。

但因為這部劇因為人設給力,故事節奏緊湊,滿足了觀眾追劇的爽點,仍然獲得了180多億的播放,超過了同期對壘的《如懿傳》。不看演技派周迅,選擇了勉強能看的吳謹言,足以證明了劇情比演技更重要。

近期,吳謹言因《你是我的答案》的演技遭受全網群嘲。拜託!大家第一天看她表演嗎?而且從這部劇尷尬的情感走向來看,即便換個能夠hold住的女演員也難逃撲街命運。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親愛的,熱愛的》和《陳情令》的出圈,更是證明了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劇情和人設才是王道。《親愛的,熱愛的》的甜寵愛情,讓現實缺糖的觀眾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微博、抖音上火的是韓商言的愛情,而不是李現的演技。

而《陳情令》則以“忘羨CP”滿足了女性觀眾的觀影慾望,“博君一肖”讓無數網友忘記了初播時“面癱”“演技太差”的吐槽,轉頭就加入了真香陣營。

觀眾需要演技類綜藝嗎?

顯然,一部爆款劇的誕生是需要製作方清楚知道自己為誰拍劇。在為核心受眾情感服務的前提下,把握好劇情、節奏和演員才能錦上添花。想靠演技綜藝來改變行業現狀,遠不如先學如何講好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