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下的“數智化”時代

近日,中央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指出,一些傳統行業受衝擊較大,而無人配送、智能製造、在線消費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

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戰“疫”下的“數智化”時代

無接觸配送、智能製造、在線消費……這些數字化、智能化新技術新產業,在此次疫情抗擊中風起雲湧、大顯身手。

從大街上來去自如的機器人快遞小車、病房裡自由穿梭的送餐機器人、懸停半空為車流導航的無人機,到各社區投入使用的無接觸快遞櫃,種種以“免接觸”“數智化”(數字化、智能化)為特徵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為抗疫時代的中國經濟增添了強勁的動能。

轉型智能製造提速

“缺人”給企業復工復產帶來的挑戰不可忽視。疫情之下,業內人士認為企業智能轉型的步伐將進一步提速。

疫情期間,一些地方在採用AGV(移動機器人)噴灑藥物,包括很多酒店、醫療機構、室外,都會有AGV或者是移動機器人去代替人工。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戰“疫”下的“數智化”時代

據瞭解,我國85%的大中型企業對實施智能製造有了初步規劃並開始實踐,能夠實現對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核心業務進行流程化管理。

相關專家認為,對電子企業和機器人企業而言,困難是暫時的,此次疫情促使的智能製造提速將給這些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無人供應鏈成熱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郵政局復強調要儘量避免快遞員與收件人的直接接觸,儘可能採用自取自寄、智能快件箱投遞等模式來履職最後一公里配送。

這就會產生兩個“客觀事實”:一是疫情期間,快件不用送貨上門,當面簽收(實際上很多小區的隔離防疫措施也不允許);二是可以投遞到站、投遞到櫃,然後由收件人自取。


疫情當前,為了儘量減少人員接觸帶來的新冠肺炎傳染風險,“無接觸配送”近乎成為物流行業的標配,智能快遞櫃也因此受益。目前,中國主要城市智能快件箱已達40.6萬組,較2018年增加12.7萬組。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戰“疫”下的“數智化”時代

此外阿里、京東、順豐、三通一達、美團、餓了麼、蘇寧均在推出自己的無人機無人車系統,順豐甚至推出了無人車/無人機/快遞塔/智能櫃組合的末端完整解決方案。

據公開信息顯示,疫情爆發後,天狼、地狼、分揀AGV機器人等在京東物流的70多座不同層級智能倉中應用,京東物流智能倉日分揀包裹量正不斷攀升。

除了在智能倉應用機器人之外,京東物流還將配送機器人派上前線,以降低疫區配送人員在高危環境下配送時被感染的風險。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智能農業:農業創新風口

“無人化”春耕、智能化生產、全自主作業……今年,無人智能裝備在“防疫情、保春耕”中大顯身手,一天萬畝高效作業,精準、省時、省力,智能機器人正在成為我國農業創新的風口。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戰“疫”下的“數智化”時代

無人機、無人車、無人駕駛拖拉機等農業機器人技術,是未來智慧農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預測,到2024年,預計會有70萬臺機器人在田裡工作,屆時農業機器人可有效填補農村勞動力缺口。


如今,農業機器人研究已得到廣泛應用,在自動化鬆土、播種、打藥、採收等方面已開始替代傳統生產方式。智慧農業以智慧生產為核心,而智慧產業鏈將為其提供信息化服務支撐。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用科技打造抗擊疫情的利器

用數字減少人人接觸的風險

用平臺建起商品流通的金橋

用創新撥邁開物流產業發展的腳步

你有找到

快遞行業的其他機遇嗎?

快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