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宁任满超:连闯三关的思考


河南洛宁任满超:连闯三关的思考

2020年4月,前天、昨天、今天,本人侥幸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三次挑战答题中通关,前天1074题,昨天1073题,今天1073题,都在不到70分钟答完。从2010年2月19日注册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至今不到两个月,从刚开始做挑战答题一次只能答对几道题(有时候不好意思说,是一道题也做不下来),到后来几十道题,渐渐上百道题,看看有几百道题,再到接近一千道题,特别是最近半个月几乎天天都能一次做到一千道题,自信心一点点增多。最近三天,天天能碰巧一口气答对一千多道题,显示通关,心里还是有话要说的。

能够有基础参加这样的全国性答题挑战赛,基础在几十年前的学校教育,感激曾经给我知识的学校老师。这里,我只是把我的班主任老师一一记录,是他们、他们的领导、同事的呵护,我才能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有基础。小学的班主任有两位,一位是任明道老师,我的第一个一年级美好时光就在这位老师身边飘扬。在接下来的五年,班主任是王明理。至今可以自豪的说,王老师的恩情我终生难忘。我能够顺利进入初中、高中,甚至成人教育,王老师的细心指导不能忘怀。多年以后,我专门写下《你好,老师》一篇短文,把我的感恩的心表露。在离家十里远上的初中,班主任老师也是两位。初一的是李温超,又名李虎林。那时,即便公办老师家里的农活也不少,李老师就是我们初中一年级的班主任。李老师和我爹年龄一样,我和他家的大儿子李学民同龄。初二和初三的班主任是贺超海老师。贺老师是从凡村初中调回本村的,也是为照顾家庭方便。李老师和贺老师都教语文课。贺老师有四个孩子,三个男孩一个女孩。他家老大比我高一届,老二低一届。贺老师说话办事干净利落,三个儿子都顺利考入高校,在当时是让人羡慕的。在洛宁一高中,班主任老师应该有三个,分别是孔令智老师、阴耀杰老师和范宗升老师。孔老师教的是化学课,阴老师教的是物理课,范老师教的是地理课。孔老师是洛宁县杨坡乡人。阴老师是洛宁县老城人。范老师是洛宁县涧口人。在洛阳参加成人教育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是席俊鹰。也许是我个子不高,也许是我走路肯摇,也许是我学习毛糙,我的每一位班主任都能叫上我的名字。现在,在我还用着老师们教的东西答题的时候,这些班主任可以说大多看不到,有的也许永远看不到了。我能走动的只有王明理老师和孔令智老师了。能答题通关,好好学习那是绝对不能少。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高中一毕业,那时候,是商品粮户口的好找工作,能考上大学的不愁工作。我呢,当兵不行挨不到,打工当时是两条路——建筑队和煤矿。可惜,这两条路,我一条也走不了。也曾随着表哥到三门峡市义马建筑队,那是伏天,热,咬,久,不到一个星期,败。也曾跟村人到洛阳市宜阳县煤矿,看看,怵。这两次,合起来不到半个月。一收秋,本家哥哥任长居是村副支书,向村党支部书记任海学推荐,我就开始当民办教师。这,一当就是整整二十五年!这个二十五年,不只是看看课本,看看教参,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多多少少还写过几次,零零星星的东西被洛宁县广播电台、《洛宁教育》报、《洛宁人大报》、《新洛宁》报、《洛阳教育报》、《小学教师培训》、《洛阳日报》采用,斗胆向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去信,冒昧争取河南省教育科研成果。这些,虽说是过眼烟云,可时时刻刻激荡起我思想的浪花。把新鲜的东西融入课堂,把真挚的情感集结成文字,美好的记录在这一段时间的挑战答题中,不知不觉就用在里面。我是一个性格恬静的人,我身边的人也都是烟火气儿十足的平头百姓。不断催促我前进的,人很多,有杨德山老师、郭世科老师、李麦武老师。这二十五年,和书本打交道,看看报刊,能按部就班生活,可以说,是我这三天能够一口气答对挑战答题的又一个台阶。

社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前进。在当了二十五年民办教师后,好多村子没有学校了。这样,我就从河南省洛宁县来到江苏省滨海县化工厂,不声不响就是十一年还多几个月。原本以为离开学校,我就和文字划清界限的,谁知手机的QQ、微信、邮箱、论坛比起纸质传媒更便捷了。在打工的闲暇,《中工网论坛》和《洛宁城事》是我最信赖的地方,开始用的《洛宁文苑吧》渐渐忘却。七零八落的文字归拢,可能有30多万字。我不是在滨海县嘛,这里的《故道》杂志(滨海县作家协会主办)、《黄海论坛》(滨海县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网络空间)我也隔三差五说上几句。可惜的是,随时随地学习时政,阅读奇闻异事,品评小说散文还不是那么顺手。在我们厂,我也曾因在《安全生产报》发表过小小说和短评得过两次奖励。在单位的业务培训上,我也曾用心用意,两次获得专业操作证书。宿舍楼的房间配备着有线电视。我还是觉得有一个专门的学习平台该有多好。2020年2月19日,在我们河南省洛宁县,在我们社区,洛宁县某中心学校的一位办事员向我力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这下好了!

起初,这位好友说我一用就会喜欢它。我也就是看到随时随地可以收看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中央教育台、各地卫视频道,可以收听中央广播电台和各地广播电台。起初,我不很在意学习积分和挑战答题。年头岁尾,我就会退休,不在乎积分多少,不在乎排名前后,不用为挑战答题劳力费神。在2020年2月19日到3月20日这一个月,我就是窝在洛宁县社区,就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我开始试着做《挑战答题》,它有一个诱人的口号“答对继续,答错离开”,这不就是淘汰赛嘛,我凭什么要离开?还有一句广告词“给你一个平台,展现你的能力”。这话说的!好像哪里有一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吧,应该和它一个意思。平心静气,这些年,商品粮户口那样的金字招牌似乎进入仓库,没有考上大学没有正式工作没有当上兵的人一样有自己的天地。原来只有城里人才有的社会保险,我们今天一样享受,一样介入。原来城市的高楼,如今大多成了农村人的家业。原来只有排成铅字才叫发表的,现在我们手指一点一样可以飞翔天涯海角。我自己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有权利学习在《学习强国》认真收听收看留言,我有义务提高自己的学习积分,增加排名,在挑战答题上再上一层楼。

挑战答题题库就是百宝箱。从2月19日到3月1日,我一次只能做对很不好意思的几道题到十几道题。我打开学习达人的一看,人家都是一口气一千多题。我还看到,他们的成绩也是一步一步慢慢走来的。我把做错的,截屏,看看,抹去,再做。在家,我可以用纸笔记录,可不能养成习惯,出门总不能带上纸笔。这样,我就一天记上几条,不贪心。3月2日到3月15日,挑战答题的一次答对题数慢慢就上来了。这是那几天的最高记录“34 、52、47、89、78、161、90、179、75、87、93、132、163、277”。人家高手一口气能答对1000多道题,咱只好一天试着做1000道题。这,从几道题到几十道题,慢慢我可以一下子做对上一百道题,这不有一次二百多道题了。这样,又过了半个月,就是3月份结束了,我的答题最高记录也慢慢有起色。3月16日,320题。3月19日,360题。3月23日,571题。3月25日,473题。3月26日,336题。3月29日,551题。3月31日,724题。我,严守定数,一天就做1000个题。空余时间,听听豫剧,看看美食,学学时事政治,我的学习积分、段位也在一天天朝上移动着。

2020年的过年,平平静静。待在洛宁县城,除去两天一次到超市添置一丁点儿米面油盐菜馍,可以说就在院子里转悠。不聚集,不串门。吃吃,睡睡,走走,看看,《学习强国》的挑战答题成了我一天的乐趣、任务。4月来了,我来到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在一个快递公司干着活儿。原本打算过罢年,能在正月十五前来上班的,谁知拖拖拉拉到今天4月12日,公司的好多岗位还在等待开张。这样,闲空儿还是骑马赶驴——绰绰有余。3月底,《学习强国》挑战答题,最多一次能答对700多道题。到这个月,一口气答对上千道题,好像容易一些。不过,要想一口气答完,达到全对,达到通关,还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这,有点叫人难以置信。不是大多数挑战答题见过,怎么还不能做好呢?

去年的三月份到今天,滨海县的化工厂停产,放假时间我就来南通。在这里,不像滨海一个人一个宿舍(说着是两个人,室友常年不照面),这里最多是十个人一间宿舍,再自由放任显然不合适。活儿要干,觉要睡,饭要吃,《学习强国》挑战答题要做。挑战,必备的是知识储备。我原来认识太简单,想着只要我会做,我就能一溜儿跑下去。“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一天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把“每日做题”、“每周做题”、“专项做题”先通过。这个,不慌不忙的,脑子有答案的,直接过。心里没底的,看看答案,心里盘盘,再过。这样,25个试题就算过了,一来为挑战答题做了铺陈,二来也增添了学习积分17分,一箭双雕,何乐不为。专项答题和每周答题,不是天天都有新内容。没有新内容的日子更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窝在床上,看看感兴趣的文章,新闻,文学,党史,科普,也不过半个小时功夫,随心所欲,几篇文字,眼睛一瞄,蹦上来12分。我过去玩手机,那是从来不用耳机的,当然耳机就扔在滨海县的宿舍,可能在抽屉里。眼下,十个八个人一个宿舍,我尽量不说活,怎么好意思放电视听广播欣赏戏曲歌曲呢。听听看看,只能在吃饭前后,上班空隙了。好在,一天也就不到半个小时。学习,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看到惬意的,推荐给好友,保存在空间,点点赞,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在做挑战答题之前,这些,好比做广播体操前的预备——原地踏步。到了这个月,我才知道,打完一套“挑战答题”组合拳,那是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光景儿的。有时,正高高兴兴,进入状态,一套拳打到一半、八成、眼看扫尾,电话来了,微信来了。你说,哪个重要?你心里嘀咕,人家是有事情,还是逗着玩。好,答题放弃!有好几次,答对的题数接近四位数,曙光在前,胜利在望,网络无法连接,一切努力,归位为零!我用的是普普通通的手机,三年前买的时候掏了900块钱。这玩意,一次把电池充满,也就是能撑一个小时左右。现在,你要想把一套挑战答题敲打一遍,你可想好了,充电器在口袋,插板在手边,凳子在脚边,床铺在身边否?就有那么几次,一次到1024,一次1052,手机停机,黑屏!

如此,我把挑战答题就放在饭后或睡前,专门留下一个小时。平心静气,不声不响,还好,到今天2020年4月12日,4天5次通关!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的一个学习平台,是面向全国的。我能够侥幸三天三次在“挑战答题”中通关,对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同时也是继续做好“挑战答题”的一个起点。我不知道这句话“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是俗语,还是名言,可我还是信服的。我有一个想法,只要《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办着,我就尽力学习着,特别是把“挑战答题”一项坚持着。我是平头百姓,学习只是兴趣,不求闻达。今后怎样更好地去参加“挑战答题”呢?初步想着。头一条,化整为零。眼下,做完一遍,这几天是1074道题,需要花费大约70分钟。我把这70分钟一分为三,一次做400道题,大约需要20分钟,有时间就接着,做错或者有事就停下,下次继续,如此,就轻松多了。饭前饭后,睡前睡后,自由的时间还是有的。再者,把五天作为一个学习时段,哪天空闲多,就多学,空闲少就少学,甚至停顿。比如这一段时间,有时可能有整天不上班的,就多试图挑战题,次日忙起来就放下来。有的朋友就会嘀咕,那会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呢?哈哈,这个只有看自己的修为了。口袋里揣上一支笔一个小笔记本,看看,算算,不是啥弄不过来的。再次,别把“挑战答题”当成包袱,只是要答对题数,只要通关次数。在做题中,把自己感兴趣的再看看,再记记,再想想。我不知道,《学习强国》平台有多少个学员(也可以说用户,也可以说粉丝)。每一个用户的出身、学业、职业、兴趣那一定是绚丽多彩的。像我,在没有使用《学习强国》时,还不知道山东省、陕西省、安徽省、湖北省的豫剧和河南省的一样精彩。在没有使用《学习强国》时,不知道《二十四史》没有《清史》,也没有《左传》。我就得看看,《清史》怎么不在《二十四史》?《左传》为什么不在《二十四史》?我上初中时,《历史》课本明明记载的是“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可《学习强国》就把这个名字变成“魏徵”。这样的事例远不止一个。这就催促着再学习,再学习。看着是答题慢了,实际是答题在下个月,下一年更快,更有信心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要贪快,不要贪多,一天就1000道题,五天一个时段。第四,把《学习强国》“挑战答题”中,和生活工作有关系的单独记录,誊写在笔记本上。这十一年多,我大多数时间在化工厂,和安全相关的例如灭火器的使用就在《学习强国》更加巩固。最后,多多交流。在我所在的学习党组,标兵还是很多的,例如任克俭、黄兴民、余培元、贾聪敏。

《学习强国》平台的学习积分段位是十个,第十个是“十年一剑”。我只是三天三通关,争取更多天更多次通关,争取,争取!

河南洛宁任满超:连闯三关的思考

作者简介:任满超,1984年洛宁一高中毕业。1994年开始,在《洛宁教育》发表散文《芳草情》,在《新洛宁》发表图片《劫后余生》,在《洛阳日报》发表《电线不要缠在树上》,在《洛宁之窗》发表散文《拍照的滋味》、《书城》发表散文《心中的神灵寨》,《故道》发表散文《你好,老师!》。2016年,《人民日报》等微信公众号采用精选留言670条,其中2次获《河南日报农村版》“神评”;《闪小说作家论坛》《陀螺文化网》发帖5次;《中国安全生产网》发表文章10篇,其中《八大特种作业三句半,经典!!!》和《原来危化品离我们这么近!》入选该网“大咖驾到”专栏,后一篇被搜狐、新浪博客、重庆、河南、陕西等地12家媒体转发。2016年,是作者丰收的一年。2017年在《中工网》论坛有4篇文章入选“两会建言”,一篇文章被《中国安全生产网》作为“35号E案”选用。先后在《洛宁城事》网站和《入围洛宁网》发布文章数十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