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奇育记MEET的第508篇内容#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电影「绿皮书」拿下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角三项大奖。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 「绿皮书」海报


影片中处处都透露着一些细节,从不同的视角可以理解出不同的意图。

当大家都在谈论电影中的表现手法、细腻的人物刻画;讨论60年代美国的种族歧视,以及电影主题的政治正确;讨论社会人遇到文化人后的相互拯救时......

我突然在Tony身上体会到一种笃定的自我感觉。虽然他是一个社会底层的白人,粗俗、贪点小便宜,甚至脏话连篇,但是他有自己清晰的底线,那就是无论我做什么,我只做我应该做的事情。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 「绿皮书」剧照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Tony Lip,一个白人底层的小市民,虽然脾气暴躁,言语粗俗,爱吃垃圾食品,但是他非常真实,我做即我想。虽然生活在最底层,但是他是那个知道自己是谁,尝试让自己活得舒适自在的人,从电影中的几个小细节,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是如何坚持自己的:

● 当听到博士要求自己除了做司机,还要做贴身男仆的时候,他坚定地拒绝了,并且在博士挽留他的时候,顺带为自己涨了工资。

● 不是男仆就坚决不会为博士搬运行李,一波眼神较量后,自然有人去搬。

● 因为姓太难念,博士建议调整,what?调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上流社会的人聪明多了,以他们的智力难道连一个名字也念不出来?所以为什么要我改?

● 当博士怕他跳槽,要为他升职加薪的时候,他告诉博士,我只拿我应得的125美金。

他明白自己的底线原则,活得非常清晰,知道自己是谁,坚持不被世界改变。

Shirley博士,一位黑人钢琴家,从小接受古典音乐培养,拥有良好的教养,虽然和白人得到了一样的教育,却没有得到和白人一样应有的尊重,渴望帮助黑人发声,但是却害怕不被认同。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 「绿皮书」剧照

影片最能够体现出他看似外表强大,实则内心自卑的部分,就是雨夜的那段暴走:“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我甚至不够男人,告诉我,Tony,我是谁!”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 「绿皮书」剧照

他将尊严放在第一位,不敢低头,为了不去演出场地提供的简陋卫生间,他甚至要开车半个小时回酒店。

所有的坚持,不过是为了保护内在那个弱小又不被认同的自己。

认识Tony以后,Shirley才发觉,想要过得开心,首先是自己需要放下一部分的戒备。别人不在乎你的感受,你又何必在乎别人的感受呢?

Tony带Shirley用手吃炸鸡——学会放下;反抗侮辱自己的人——学会攻击;最后在演出场地拒绝Shirley用餐,一番交涉后,Shirley告诉Tony:“我会上台,如果你想让我这么做的话”,Tony带Shirley离开了演出现场——学会拒绝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 「绿皮书」剧照

两个人在这一段旅途中彼此成就。什么是成长,就是学会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明确自己的需求,从心而行。

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眼光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在「绿皮书」中看到Tony的每一次拒绝,我都会想,如果是自己,在那个时候,我是不是也敢拒绝,因为每一次拒绝,都有可能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而一旦在意了别人的看法,其实就是掩盖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我的来访者中,这样不敢拒绝的讨好型人格,几乎占了大半,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太在意别人的评价,甚至母女两代人,都非常彻底地将讨好型人格延续了下来。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小伊的妈妈,隐忍了一辈子,她很善良,全心全意地为别人好,替所有人做完能做的事,却总是吃力不讨好。爸爸有暴力倾向,对母亲没有丝毫的尊重,非打即骂,妈妈因为心里受的委屈消化不了,长期的情绪压抑导致她在50多岁就早早地因病过世了。

而小伊,虽然看到妈妈在家庭中承受的一切压力,却一直秉承着妈妈的教诲:只要你真真正正地对别人好,别人自然会为你好。于是她很认真地对老公好,不断地付出,希望对方看见,但最终老公出轨,第一次婚姻以离婚收场。

巧合的是,在接下来的恋爱里,小伊一直都是被抛弃的那一个,她反反复复地重复着受害者的形象,难以自拔,却始终想不通是为什么。

因为,无条件讨好的人进入情感必遭厌恶。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他们相信只有自己为对方做得足够多,才可以得到爱,或者,只要自己为对方做得足够多,就可以得到爱。“讨好对方”变成了“得到爱”的前提。

原本是想要让关系更好地维系,事实却常常事与愿违。

没有人告诉他们,一味讨好和让步,也会“勾引”别人对自己的剥削和轻贱。

就像小伊,不断小心翼翼地讨好、维系,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人性就是如此,面对一个不需要自己在意和付出的人,为什么要花精力在ta身上?随手一招就会为我肝脑涂地的人,那为什么要花心思在ta身上?

正是因为你无条件的“善”,勾起了对方心中“恶”的一面。于是你永远被轻视,永远处于弱势。

所以从今天开始,所有不会拒绝、一味讨好的人,都学着做一个不好惹的人吧。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在「绿皮书」中因为被拒绝在演出的餐厅用餐,Shirley博士也拒绝了在这儿的演出,最后到了一家黑人酒吧,真正地宣泄了一次自我。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 「绿皮书」剧照


所以,学会拒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懂得适时的拒绝,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有自己边界感的人。

讨好型的人不懂拒绝,这种感受来自于一种害怕被抛弃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早年的体验,因为他们害怕拒绝、不讨好父母后,自己被父母抛弃。

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是一个成年人,清晰自己边界感的拒绝,并不会让我们被抛弃,没有人可以抛弃你,除了你自己。

所以,你必须尊重自己的需求,没有人会主动过来满足你的需要。对伴侣、对同事、对父母、对孩子,亦如此。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对于讨好者而言,直接讲出自己的需求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讨好者们特别向往那种人际关系很和谐、别人都对自己很热情、很照顾自己的环境。

因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不需要开口别人就能够理解和回应自己了。

但讨好者所渴望的在本质上是一种“边界混乱”的相处模式,即自己能为别人负责,别人也能为自己负责。

很不幸,这个世界上没有这种模式的存在。

你所期望得到的,不会因为你所讨好的人而给予,你所害怕的,也不会因为你所讨好的人而消失,所以学着放下自己的这种模式,学Shirley博士一样,真正地拒绝一次,你会体会到找到自我的快感。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无论你的成长环境如何,无论你是何种性格,都将蒋方舟的这段话送与你:

“每个人都有一个他独特的价值,在他实现这个价值的过程中,他有可能是张牙舞爪的,他有可能显得很笨拙。

但是如果你放弃了追求个人的独特价值,去建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的话,那其实是冒了非常大的风险:

你吸引来的人,也不是你真正欣赏的人。

真正能够欣赏到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拒绝并不可怕,拒绝是种美德。告诉对方你的界限在哪,对方才会更清楚的知道你是谁,并学会欣赏你。

Don't be afraid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会说“不”的人,活得有多爽?┃「绿皮书」带来的治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