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團隊潛能讓大家更有效的工作?

最近讀了一本比較好的書《高績效教練》 (英文名 Coaching for performance,建議能讀英文原版的去看英文原版),給我比較大的啟發。 作為早期從技術一線高工轉為Manager的一名同學,早期的管理風格比較習慣直接建議一線同學。這種方式雖然簡單直接,帶來的效果就是,一件事情可能要反覆說很多遍才能奏效,或者一個方案有可能被執行的並不完善,被過濾掉大量信息。後期有意識到這種問題,嘗試轉變風格,從直接討論變為嘗試引導,對不熟悉的領域 高工來lead。這本書更系統的告訴了為什麼這麼做能讓大家得到更多的鍛鍊。也希望在以後的coach工作中,自己也能不斷實踐和改進,提出更多的有效問題,幫助團隊成員成長。

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講述領導力的書,而且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甚至進行親子教育上都有比較好的示範和指導意義。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21世紀管理挑戰》中說 “20世紀管理學的最偉大貢獻是將體力勞動者的生產力提高了50倍,而21實際管理學的挑戰則是如何將知識員工的生產力提高50倍”。相比較工業革命利用機器等工具提升了體力勞動者的生產力,提升知識員工的生產力更具有挑戰。

為什麼需要教練存在

教練的存在在於相信人的潛能,激發人的潛能,從而發揮更大的價值。

教練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認清目標,培養自信,而不是替對方解決問題。所以他的深層互動目標是幫助輔導對象建立自信,從而更有可能完成目標。

如果傳統的管理者僅僅通過告知的方式來進行教練,對於被輔導的同學,唯一考驗的是他們的記憶力。書中舉了一個跳騷教練,僅僅通過告知方式教授緊急應變程序,得到的效果如下圖


如何激發團隊潛能讓大家更有效的工作?

不同coach方法的知識殘留


培訓對象的知識殘留

卓越教練的本質

卓越教練的本質是培養覺察力和責任感。

覺察力的關鍵在於,完成任務的本人對任務本身的觀察,體察。比如運動員覺察力專注在某一個動作時,就會減少甚至消除該動作當下的不適,讓最終的運動動作更加流暢和完美。

責任感是另一個教練的目標。因為只有當人們真正接受,選擇或者為了達到目標的想法和行動負責時,他的表現才會真正提升;而被告知,被要求,被期待,缺無法賦予責任感,無法激發大家內在的責任感,從而也無法高質量的完成目標任務。

樊登讀書會里舉得一個例子是,滑雪教練為什麼可以培養出網球高手?

因為滑雪教練不打網球,因此會減少指令的輸出,會詢問選手狀態,讓選手找到自己舒服的狀態滑雪教練通過詢問具有網球基礎的選手自己的感覺,讓他們自己承擔了成長的責任


如何激發團隊潛能讓大家更有效的工作?

教練的本質


如何成為卓越的教練

卓越教練進行coach的關鍵步驟在於提出有效的問題。

“告知或提出封閉式問題,人們就不需要思考;提出開放性問題,人們自然就會思考”

開放性問題要求描述性答案,促進了被coach對象的覺察力。封閉式問題只需要絕對準確的回答,對於一個問題如果他的答案只有“是”或者“否”,那這顯然是一個封閉性問題。開放性問題應該已尋求量化或者實事的詞語開始。

有效的問題 要能引起對方的思考.

GROW模型

能按照以下順序提出有效問題的一個輔助模型-GROW模型


如何激發團隊潛能讓大家更有效的工作?

GROW模型


  • Goal:目標。這裡的目標主要是績效目標,比如“完成code review工具,30%的程序達到免測”,“下個月賣出100套工具”,“4月底前,6個穩定性指標達到三個九”這些都是具體的目標,而”成為市場領跑者“ 這類的是中級目標
  • Reality:現狀。認清現狀,有助於人們樹立更清晰的目標
  • Options:選擇。探索所有可能的方案,教練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做到的是不斷引導,而且不加評判
  • Will(What,When,Who,Will):這裡麵包括一系列具體的問題。你要做什麼?你打算什麼時候去做?做了這個會實現你的目標嗎?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都有哪些人與此相關?你還需要什麼支持?你打算什麼時候,如何獲得這些支持?有多少可能性能會執行你的方案(1分到10分表示你願意採取行動的意願)阻礙你實施行動的主要因素是什麼?調整這個因素會幫助你採取行動嗎?

這本書書後面的章節還有比較完善的補充,也就是如果一件事從經歷中學習是很必要的,那就需要採用Coaching(教練)的方式。如果不是希望激發人們的潛力,產生超預期表現,而僅僅涉及到執行,那就發號施令吧。

學習與快樂

學習的本質是快樂的。”我們在做事之前不需要知道怎麼做,因為我們都是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學會走路,跑步,騎車的。“

激勵與自信

工作的安全感和工作體驗的質量是很多人優先考慮的。如果不能得到這些,錢這一明顯的外在激勵因素就會變得更重要。馬斯洛需求層次模型,在工作中並不是從低到高的實現,而是需要先實現高層次的尊重需求。(一直以來對馬斯洛模型的誤解),不然我們也就無法解釋”不為五斗米折腰“,甚至最近的”華為退出美國市場“的決策。

馬斯洛需求層次模型


如何激發團隊潛能讓大家更有效的工作?

馬斯洛模型


馬斯洛在他生命的最後時期有加上了一個層級,稱之為”自我完全實現“。發展知識過程不是目的。領導要隨時準備做”對的事情“,而且要具有很高的服務意識。”服務往往是意義和目的的歸宿“。


團隊教練

作為團隊leader,以下的問題是有效的,可以review自己任務的貢獻,比如在實踐中我會問到的問題

對你來說,目前你負責領域最困難/最耗時的是哪部分大概要花多長時間難點在哪裡有什麼解決辦法嗎?需要什麼幫助?需要我提供什麼支持?如果這麼做了,可能遇到的困難是什麼?解決這個問題真的能解決困難或者耗時的問題嗎?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終能帶來的效果對目標,其他同學有幫助嗎?

當然也有coach不成功的情況,個別不喜歡思考的同學會想逃避責任,會說”不知道......“, 這正是最具有挫敗感的部分。需要持續的這部分同學確認,這個是不是真的要解決的問題,引導思考,再次coach。(”他們希望得到指令,因為不想負責任“)但是要取得進步,必須來自內在的思考。


最後,領導者的挑戰

也許,唯一能夠限制我們的是目光短淺和自我設限!


希望自我也能不斷學習,完善自己,勇者無懼,激發團隊每一個成員為自己的成長負責,上帝保佑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