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之夜“0”成了他们最爱的数字,北京疫情数据从这里发出

北京时间零点整。“新增确诊病例数:0。”

不眠之夜“0”成了他们最爱的数字,北京疫情数据从这里发出

孙秀梅轻轻敲击键盘,在报表上填上“0”这个数字,长吁一口气。最近三个月,这是她最喜欢的数字。孙秀梅随手抓过一根辣条放在嘴里,刚刚萌发的困意,顷刻被一股剧烈的辣味击退了。

这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每个午夜,是市疾控中心综合信息组工作人员最忙的时候,每天都要填写报表的他们,被同事称为“表哥”“表姐”。“每天要填的表,多达30余项,每一项都非常重要。”孙秀梅说,她所在的综合信息组一共有17名工作人员,包括16位“表姐”、1位“表哥”。

综合信息组是疾控部门对外信息报送统一出口,下设小组主要包括疫情报告组和综合信息报送组。这里报送的数字是全市人民最关心的数据:北京市新增确诊病例数,疑似病例数,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密切接触者管理情况……

“表哥”“表姐”的办公桌上,都散落着几种“去火药”,因为长时间熬夜,嗓子疼,眼睛肿;办公室的角落里放着无糖可乐,“解困的,还不发胖。”孙秀梅说。

零点一到,综合信息组就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疫情报告组开始紧张地备份系统数据,查看统计报表,计算疑似转确诊的转化率,计算报告发病率,绘制高中低疫情风险地图……综合信息报送组核对不同来源数据库信息,核对统计报表,记录特殊病例,对数据进行逻辑校验……从疫情初始至今,孙秀梅和同事们每天如此。

“我们的组员都有一颗玲珑心。”市疾控中心综合信息报送组组长高婷说,这里所有报送出去的信息,都做到“有问必能答”,“数字会说话。我们这些做信息报送的人,对经手的每一个数据的来龙去脉都要了然于胸,这样报送出去的信息才能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入夜,孙秀梅和另外两名“表姐”一起值班。三个人的手机里,都定了7个闹钟:0时、2时、5时、6时、12时、19时、24时。“我们的工作就像一个不停运转的信息整合工厂,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 孙秀梅说。

疫情高峰期,面对新增几十例的数据,大家都是心头一沉;疫情逐渐平缓,“0”渐渐多了,大家又满心欢喜。

“0点是第一波报送高峰。” 孙秀梅说。填完表格之后,值班的三个人开始写报告,“报告上的每一个数字都要三个人交叉核对三遍,就担心出差错。”凌晨两点,闹钟响了。零点之后的第一批表格全部填写完成,孙秀梅和同事们又开始准备早上6点的数据报送材料。

“表哥”“表姐”们每个人每班需要连续工作26个小时,枯燥辛苦,但他们咬牙坚持着,他们知道,自己统计的每一张报表,绘制的每一张疫情地图,都是政府部门和北京市民获取疫情防控信息的重要来源。

疫情不退,每个零点时刻,这里都是灯火通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