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孩子如何修炼成的?


自信的孩子如何修炼成的?


三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作为班级的朗诵人走上了讲台。我在台下非常紧张,因为在我的前面是观看者,他们来自其他班级或年级。我担心自己演砸,可上台后就发现自己沉浸在朗诵的韵律中,紧张感全无。有了这一次成功的经历后,给了我极大的正反馈。只要是朗诵的事情,我都享受其中,不再畏惧。我在心里已经形成了一个认知:我擅长朗诵并且可以朗诵的很好。

慢慢地自己我可以自信地在公众场合表达,甚至有些过于自信。

还有一次经历,让我开始加强了自己心里的认知。自己刚工作的那会,员工工会组织了镇朗诵比赛。我又积极地报名了,本来抱着试试地心态,没想到拿到了第一名,并且获得了600元奖金。

这两次印象比较深的经历,让我开始思考自信是如何修炼的?它到底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练习?既然自信是一项重要品质,为什么我们身边总是会发现非常多不自信的人。我突然想到了几种情况:

一种是天生不自信,为什么会有天生不自信,这种情况,我会归因到小时候缺乏安全感,没有给予其更多的正反馈。

举个我家女儿的例子,周三晚上社区的陈大爷到我们家做客,正巧我们在吃放,招呼陈大爷坐下后,我们继续开始吃饭。只见我女儿歪着脑袋去瞅一瞅陈大爷,默不作声。我就和女儿说:“宝贝,陈爷爷来了,你有没有过去打招呼,你去陈爷爷那边玩吧~”女儿内心想去,但是自己不敢去,于是就开始叫奶奶。她的意思是让奶奶陪她一起去。敲重点了,为什么她只叫了奶奶?而没有叫爸爸、妈妈、爷爷。因为奶奶是陪伴她最多的人,奶奶代表着安全感。于是,奶奶就抱着我女儿去和陈爷爷打招呼,可女儿害羞,趴在奶奶的肩膀上不做声。于是,奶奶就告诉我女儿,快叫陈爷爷。这时候,女儿的嘴张开了,怯生生地叫着陈爷爷。可还是抱着奶奶的脖子,不松手。

我吃完饭也来到客厅和陈爷爷开始聊天,聊很多家常的话题,随后老公也坐到了客厅,氛围非常融洽,女儿都看在眼里。她从奶奶身上下来后就在我和她爸爸身边来回跑动,偶尔做个小游戏。这时候,我感觉到女儿的戒备心已经放下了,她觉得陈爷爷在这,她也是很安全的。一会已经进展到可以给陈爷爷背诗,扒开瓜子仁给陈爷爷吃。

从这个事情我发现,女儿也可以在陌生人面前自信地说、唱以及跳。只是她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她首要的是先保护自己。其次,她通过观察我们对陌生人的态度进一步验证陈爷爷是个不危险的人。

首先,当你觉得孩子不自信的时候,其实是你没有给其安全感,在没有安全感的前提下,谈何自信。

其次,当你发现孩子不自信的时候,要主动鼓励她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陪伴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最后,当孩子通过这一次的美好的经历,她会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了一套识别来家的陌生人,并自信与其沟通的模式。

一种是对自己未知的事物不自信

因为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在压力过程中就会表现地不自然,表现在于说话磕巴、不想去碰、恐惧地情绪产生等等。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他们从小当遇到未知事物的时候有不好的经历,导致他们有点抗拒未知的东西。我建议先从培养孩子正确认识这个事物开始,通过陪伴中地提问、引导、研究,让孩子对其产生好奇心。

一种是在比自己优秀的人/长者面前不自信

我以前也会有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说话不敢说。其实是因为觉得这些优秀的人或者长者都是比自己知识渊博的人,担心说错话得不到认可。但后面发现这个认知是错的,这些优秀的人/长者都是希望能够分享并且得到晚辈的坦诚沟通。通过这个经历,我也发现人是在不断进化的。

如果我们认识到以前的思考模式是错误地,我们就要及时调整,这也是跨出舒适圈很重要的一步。

我们呈现的世界其实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希望创造的是正向、积极、有爱的世界,那你所有的思考模式、行为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去调整。

如何成人后一直不自信,要怎么做?

1、觉察到自己不自信

时刻关注到自己的情绪、情感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觉察到自己的不自信。不自信主要会体现在一些行为、情绪上,将这些记录下来。

2、找到根源

然后进行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自己产生这样的行为/情绪,找到本质的根源。这其实就是逆天改命的基础路径,怕的是我们不去觉察,怕的是分析出来之后不能做到,知行合一是最难突破的。

3、定期反思&复盘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反而是已经从修炼自信上升到更高地维度了。

-我有朝着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标在迈进吗?是,做了哪些动作,不是,分析阻碍是什么?

-哪些人/事对你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为什么?

-做了哪些重大决策影响了我的生活/工作/人生轨迹,试着分析做这个决策的思考?


从自己开始进而为孩子做榜样,每个人都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