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难掩独特建筑格局,高级的建筑无惧年代限制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可以说是天下闻名,一方面是由于本身的独特地理位置,北京自古就是皇家重地,皇城脚下的百姓民居自然也是别具特色,更是有市无价,重金难寻;另一方面胡同、四合院相结合的建筑本身就风格独特且饱含美感,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

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难掩独特建筑格局,高级的建筑无惧年代限制


起始于元大都时期的“街道-胡同-四合院”的规划概要,是总结了北宋汴梁与南宋临安的“坊巷制”的规划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形成了老舍先生眼中“天下第一”的规划格局。

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难掩独特建筑格局,高级的建筑无惧年代限制


如果您也如我一般,喜爱这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不妨前往一观,但是这边要给您一个小提示。现有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不足原有数量的十分之一,且部分仍然是私人民居,如果您游走在胡同中看到某个朱红小门开启,请不要随意进入,相信你我都不愿自家的私人空间变成景点,供人参观。

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难掩独特建筑格局,高级的建筑无惧年代限制


一些位于胡同间的名人故居的确是参观学习的好去处,但是也有很多因年久失修,被迫关闭或从未开放的。比如,位于帽儿胡同的婉容故居,如果不是专程寻找,很容易就会被错过,且看上去并不像“皇后”的娘家,现设为私宅不对外开放。

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难掩独特建筑格局,高级的建筑无惧年代限制


如果想领略北京四合院最完好的状态,您可以移步位于西城区柳荫街的恭王府参观,虽说这里并不是一般百姓的市井民居,但恭王府现为北京保存最为完好且唯一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并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

四合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北京四合院是在元大都合院式住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简单的一进四合院到二、三、四进院落的四合院,加之东、西跨院的大宅府邸,由于占地面积庞大,有的宅院要纵跨两条以上的胡同,甚至更长的进深。

01.一进四合院

明清时期的北京四合院数以万计,平面局部形式可随各家而有所改变,最基础的四合院为一进院落,这也是北京四合院的基础原型。

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难掩独特建筑格局,高级的建筑无惧年代限制


通常位于面阔5丈(约16米)、进深8丈(约25.6米)左右的长方形宅基地上,坐北面南,最北面是正房三间加东西耳房(称:三正两耳),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房五间,最东头一间辟为全院大门,院门向南开。

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难掩独特建筑格局,高级的建筑无惧年代限制


从东南隅的大门进入,就能看到镶砌在东厢房南山墙上的影壁,也称为“座山影壁”。向西经过一道矮垣上的月亮小门便真正进入了这宅子的内院。

02.二进四合院

明清北京城中最多见的就是二、三进的四合院,二进四合院占地约7丈(约22.4米)宽、10丈(约32米)深,正房可为三间。左右耳房各两间(三正四耳),东、西厢房南侧可各添一间“厢耳房”,两座厢耳房南墙一侧筑隔墙一道,将整座建筑分为内外两进院落。

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难掩独特建筑格局,高级的建筑无惧年代限制


南面的倒座房改为七间,大院门通常会设在东起第二间的位置,进门处设立单独的影壁墙。西转入屏门即为第一进院落,与第二进院落以垂花门相连,越过垂花门(二门)即进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的第二进院落,这里也是整座宅子装修的重中之重。

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难掩独特建筑格局,高级的建筑无惧年代限制


内院为3丈(约10米)见方的宽敞空间,正房、厢房前均设有回廊,各房与垂花门前由回廊相连。北京的住房讲究坐北面南的布局,正房(北房)最为舒适,西厢房次之,而东厢房和倒座房条件较为不佳,俗语云“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

03.三进四合院

在二进四合院后排加盖一排北房,称为后罩房,与正房之间形成一条狭长的空间,正房东耳房最尽头一间辟为联系主院和后院的通道,这就形成了第三进院落。宽7丈(约22.4米)、深13丈(约42.6米),这种制式也被称为北京“典型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难掩独特建筑格局,高级的建筑无惧年代限制


04.组合四合院

元大都时期的宅基地为八亩,即一块44步(约68米)见方的用地。而明清时期的宅基地面积则远远小于八亩,前文我们所说的最大的三进四合院的进深加上一进四合院的进深,即42.6米+25.6米=68.2米,约合元代的44步(约68米),这正是元大都时期一块宅基地的进深。

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难掩独特建筑格局,高级的建筑无惧年代限制


再看一座三进四合院的面阔为7丈(约22.4米),如果是三座三进四合院并排,即22.4米*3=67.2米,约合元代的44步(约68米),可见明清时期的大部分四合院落的面积不足元大都时期的三分之一,三进院落即为如此,又何况一进院落的四合院面积。

所以,北京许多大型的四合院都会呈现出中、东、西三路并联的建筑格局,总面积和元代的宅邸面积相仿,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恭王府,就是三路并进的格局,前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宅院,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园林风景。

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难掩独特建筑格局,高级的建筑无惧年代限制


05.院门朝向的讲究

如果您在游览老北京四合院之前游览过故宫,或许您会有这样的疑问,同样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什么紫禁城的宫门是正对着宫殿,而老北京的四合院要把院门开在东南一侧呢?

我们也见过有些外埠的四合院是把院门开在正中的,门前会加设影壁墙,就像紫禁城东西六宫的一些宫苑一般。但是,北京四合院由于风水讲究的原因,造就了大门偏离中轴线位置,院门开在东南方与绝大多数建筑迥然不同。

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难掩独特建筑格局,高级的建筑无惧年代限制


在北京,住房讲究风水是从祖辈就传下来的规矩,正房坐北为坎宅,如做坎宅,必开巽门。在自然界中“巽”代表风;在方位上,“巽”居东南方向,也就是说,在东南方向开门财源不竭,金钱流畅,所以要以“坎宅巽门”为最佳,人们也乐于遵循这样的讲究。

而至于,紫禁城中的宫门正对宫殿的真正原因我们也无从考究,大约也是关于风水而选择了坐北面南的正位,但是皇家权贵已经坐拥天下财富,又何愁宫门开在哪边更进财运呢!

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难掩独特建筑格局,高级的建筑无惧年代限制


然而,市井民居不比皇家宫苑,由于覆盖面积庞大,得以保存就更为困难。这些街巷、胡同、四合院的经历堪比紫禁城的历史,如今我们有幸游走其中,去感受北京城的古都韵味,还要感谢这些无声的历史演说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