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京復工居家隔離第三天:督導,用理性思維阻抗恐懼,讓人想逃跑

北京,暖陽,微風不燥。

早上,我睡醒後,拿起手機打開今日頭條,翻看新冠肺炎疫情情況。似乎,這一個月以來,每天早上都是如此,不知不覺間都成了習慣了。彷彿像小動物要外出覓食前,都要查看一下週邊環境,確認安全與否。人啊,歸根結底,都逃脫不了,動物習性和自然法則。

返京復工居家隔離第三天:督導,用理性思維阻抗恐懼,讓人想逃跑


量體溫的烏龍

社區人員每天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4點左右,會上門來測量體溫。辛苦~~

有個烏龍事件必須提一下。第一天上午測體溫的時候,我愛人還在裹著被子嗮太陽。看到工作人員來了,才匆忙起床。結果一測體溫,39.7度!!!我看到工作人員的驚慌,過了幾秒鐘他才恢復過來。說等5分鐘再測一下,結果是37.3,還是有些高。我又看到工作人員往後退了兩步。微表情心理學告訴我,這可以害怕和防禦的姿勢,我急忙解釋道我愛人在曬太陽不發燒。又過了5分鐘,我愛人的體溫終於測到在36.6左右。

經此烏龍後,我愛人每天早上準時起床,比鬧鐘還好!我們安心隔離,不給國家添亂!

返京復工居家隔離第三天:督導,用理性思維阻抗恐懼,讓人想逃跑


督導學習不停歇,是心理諮詢師和標配

有一句詩,那堪回首月明中。是啊,人們總有一些不好的回憶。甚至有些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遭受到拋棄,虐待、生離死別等等。有一種防禦機制叫做阻抗。可以用迴避、轉換等等方式讓人們不受到痛苦經歷的影響。

在心理諮詢中,來訪者會表現中各種各樣的行為和認知,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心理諮詢師會在諮訪關係裡,起到一個穩定的客體。讓來訪者在這段關係裡成長,逐漸把這個穩定的客體帶來的感受和體驗,內化到自己的結構裡,從而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

每個來到心理諮詢室的來訪者,都是了不起的,這需要很大勇氣的,畢竟要面對真實的自己。

就像在督導時,面對深層又沒有被覺察的恐懼,我們總想逃跑!


返京復工居家隔離第三天:督導,用理性思維阻抗恐懼,讓人想逃跑


心理諮詢師不算命,但釋夢堪比周公。

朋友來電,說夢見自己,回到了大學時代,正在進行生物課考試。看著同學都進入考場,自己還悠悠然在外面閒玩。進了考場後,發現考場很大,自己找了一個位置,開始答題。可是快答題結束的時候,監考老師說,這不是自己的卷子。需要找到自己的座位,但是怎麼找都找不到自己的座位,著急中,自己就醒了。那種擔憂的情緒,讓自己整個早上都心情低落。

返京復工居家隔離第三天:督導,用理性思維阻抗恐懼,讓人想逃跑


經過簡單溝通後,朋友說了最近自己壓力很大,尤其是工作方面。現在在家出不去,無法工作,快兩個月不工作了,擔心自己不能勝任工作了。特別焦慮。當朋友覺察到自己的焦慮情緒後,逐漸有些釋然。要付費諮詢。

這可不行!心理諮詢師要中立,諮訪關係就是單一的。不給朋友做諮詢。但是偶爾聊聊天,還是可以的。如果真心付費,就等疫情過去,朋友多多聚會吧!

充實的一天,給自己一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