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價上漲,國內糧油價位還能穩定嗎?

提要:近期國際糧食市場波動不斷,我國的糧油價格是否會出現大規模上漲?

最近關於糧油價位上漲確實受到了不少國人的關注,尤其是不少地區發生了搶購現象。隨著疫情在國際範圍的發酵,不少國家開始限制或者禁止練市出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近期糧食價位的上漲,而市場就是這麼奇怪,糧價越漲,大家越擔心供給不夠,越會主動積極的搶購糧食,反而糧價越便宜,越是無人問津,那麼國內大米、麵粉這樣的民生物資會漲價嗎?在這裡科學興農查閱了我國各地區的超市的糧油價位,基本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國內糧油略有上漲,但不具備可持續上漲邏輯,應該說是屬於正常波動。

全球糧價上漲,國內糧油價位還能穩定嗎?

國內糧油動盪的原因?

關心國內糧油市場行情的人應該知道,最近國際範圍的糧油市場確實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不是國際糧食生產局勢發生了多麼大變化,更多的在於國際糧食流通性變差,使得原本並不缺糧的市場也變得缺糧了。而像伊拉克、菲律賓這樣的糧食進口大國,在當前這種局勢下,甚至提高糧價都不見得能夠從市場拿到糧食,所以說這種局勢下國際糧價不漲的話反而奇怪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內糧油價位不受國際局勢的影響著怎麼可能呢?比如說超市的泰國香米,如今已經幾乎進不到新貨了,不漲價你覺得可能嗎?然而如果你一味的盯著這種進口大米的話,確實感受到了糧價的上漲,但是反觀國內大米,普通散裝大米基本上依舊維持在2.3元每斤,這種平價大米並不是沒有。

全球糧價上漲,國內糧油價位還能穩定嗎?

運營成本的增加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內用工成本方面也確實有所提高,疫情最為緊張的時候,工人需要補貼,運輸費用大幅度上漲,這些成本幾乎增加了一倍。當時的糧價上漲其實並非是由於糧食供給不足,更多的反而是由於用工成本的增加,將這些用工成本疊加到了銷售價而導致的糧價上漲,其實這也只是市場短暫的行為,因為國內糧食市場供給充足,這種糧價波動屬於正常現象,並不具備可持續性。如今大米批發價在每噸4200-4800元,這樣的價位完全正常,近一個月估計都不會再出現大的波動,而在5-6月份之後,大米價位或許會有所提高,但是這也是受季節性的波動,因為五一以後,大米的加工會增加一道烘乾程序,這也是之後糧價上漲的因素,但是這並不會導致糧油價位大波動。

全球糧價上漲,國內糧油價位還能穩定嗎?

​糧食豐產,糧油儲備豐富

最後要說國內糧油價位能夠維持穩定的基礎與根本:糧油儲備豐富,糧食連年豐產,去年我國產糧13277億斤,歷史新高,而且在玉米、小麥、水稻三大主糧上,我國保持了95%以上的自給率,口糧方面有保障,2019年我國人均口糧940斤,遠遠高出國際800斤的國際安全線。另外我國的糧食收儲制度非常的完善,庫存的小麥與稻穀可供全國人民一年以上消費。

綜合上述這些因素,科學興農有理由相信國內糧價能夠維持穩定,而實際上近期糧食價位也真的還算是平穩,雖說部分地區發生了糧食搶購現象,但是幾位方面也並沒有出現大起大落,而且這些發生搶購的區域,當地政府都對本地糧食儲備進行了澄清,糧食儲備至少維持3個月。應該說近期的糧食價位波動,應該還是在大家的可承受範圍之內,擔心糧食大漲價以及糧食供給短缺,恐怕都有點杞人憂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