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此句節自傅大士的禪詩。

傅大士本名傅翕,是五代時期梁武帝時代的人,是“中國禪宗”尚未開始之前的一位禪師,先為漁夫,後來舍漁而務農耕。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這首禪詩,作於耕作階段,所講的全是反話。抓了鋤頭但手是空的,騎著水牛卻在步行;人從橋上走過,看到的是橋在流,水沒有流。從一般常識的角度來看,像是語無倫次的瘋癲話。仔細推敲,的確也有它的道理。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空著的手才可能去抓鋤頭,步行的人才可能騎上水牛。過橋的時候,橋在腳下一步步過去,但是水始終都在橋下,倒是橋從腳下流走了。這些都很正常啊!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空手把鋤頭”是說手上抓住鋤頭時,千萬不要以為你的心從此就被鋤頭佔有了,永遠放不下來了;抓了鋤頭時的手依然要自自在在,好像沒有鋤頭一樣。

“步行騎水牛 ”是說騎著水牛時,不要執著於非得有水牛讓你騎不可,有牛可騎當然好,可是不要貪戀著水牛的方便,你還是隨時可以步行,有沒有水牛騎都可以,騎水牛和步行的心態要完全一樣;有水牛就騎水牛,沒水牛騎就用步行。

詩人把鋤頭和水牛比作煩惱,煩惱拿不起就放下,放下就輕鬆了。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這是另外一個境界了。有些人行色匆匆,今天到東,明天到西,下週往北,再一週又向南行,週而復始地跑來跑去,來來回回,人是一天天老了,環境倒似乎未變。其實先後來到同一個地方,時間不一樣了,景色自然有所差別,環境經常在變,就好比橋一直在流。為什麼說水不流呢?每次看到橋下都有水,所以未曾流掉;流動的狀態與事實永遠不變,就像是說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無常的事實永遠不變,所以說水沒有在流,也是事實。易言之,是水流的現象沒有流走。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是有等於無、無等於有,有無不二。“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是動等於靜、靜等於動,動靜不二。這告訴我們,不要把常識世界當成不變的事實,否則徒增痛苦煩惱。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人活著,誰都會有煩惱,每天都有煩惱,最重要的是你不理會煩惱,煩惱自然就沒有了!野花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日日生。煩惱天天有,不揀自然無。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心頭無閒事,便是自在人。沉浮人生,路途彎彎,胸懷若谷,諸事等閒。不忘人恩,不計人怨,不思人非,不念人過,更不能以怨報德。

這個世界,沒有一成不變的永恆,人生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開心,也有失落。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麼生活對於我們來說永遠都不會坦然,永遠都沒有歡笑。人生應該有所追求,但暫時得不到並不會阻礙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擁有一顆平常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潤滑液劑。開心時,好好把握;煩惱時,不必在意。不羨慕別人的輝煌,更不要嘲笑別人的不幸。人這一輩子,機遇難同,幸也好,不幸也罷,都是自己的人生。

如果能對世界做如此的看法,心胸自然開朗。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