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记感悟

人生于此世间,从其生时至其老死,由柔弱到强壮再到衰老,其表现形式与植物何其相似!

是故,人的身体也是属于生命的一种形式。

所谓生命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从其诞生到其灭亡的一个过程。

然而,人乃至牲畜不同于植物的地方在于其情感。有喜,有怒,有忧伤,有恐惧,有爱乐,有厌恶等七情六欲。

所以,动物与植物的表现在于:动物是从生到灭过程中的有所感受;而植物则是从生到灭的一个过程,无有感受。一个表现为动态,另一个则表现为静态。

由此而产生两种形态,一种是生灵,一种是生命!

生命是处于寂灭的状态,无攀缘,心如死灰,无知无觉。

生灵是处于萌动的状态,有所攀缘,心思活跃,有知有觉。

生命则是死物,生灵则是活物。

人所修炼,与其最初,先入寂灭场中,心如死灰,身如枯槁,令心无为而不攀缘,摄念归与心,令心不动,稳如磐石。修命则如是,然只修命不修性,如同经文言,寿万载不过一愚翁而已。为何如同愚翁,恰如植物,与寂灭场中入定,心无攀缘,无知无觉,虽寿万载不过一阴灵而已!

心体已识,其修性者,感之遂通,灵灵寂寂,妙用无穷。隐于人世间,和光化物,接人待事 ,令心无染无著,把得持,做得主。心不为境所役,常清净无欲,阳神凝聚,脱壳飞升,逍遥于九天之外!

神则觉照之意,如同阳光普照大地,神灵则如同开眼见世间,处处皆明。神不灵者,如同盲人观见,处处皆暗。觉而能知即神灵,觉而不知即神不灵。如同冥字,六根黯然,各自为主,所以七趣牵引流入轮回,而无所知。

为道者从善之意,不得为邪法,不得谋取利益,不得谋取功名,不得贪图美色淫欲。有欲则皆不从,若不然,五蕴场中,自心中自生幻象,其根本乃自心中之欲。随其所欲而生其境,心为境役,则落入魔难,一失人身,则万劫不复!

最大的敌人往往就是自己,与天斗容易,与自己斗却难。人生于世间,种种经历,一切欲望,犹如脱缰野马,桀骜不驯。想要令其驯服,何其艰难。

执着于事,病知是痴,意乱情迷,利欲熏心,求名心切,若谈放下,何其艰难!

2019.12.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