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究竟給當時的人類帶來了怎樣改變。

我們知道,科學、技術、工業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併為人類自身服務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產物。進入近代以來,特別是第一次科技革命後,世界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人類漫長的文明史上,每一次科技的突破往往伴隨而來的生產力的飛躍和社會制度的變革。工業革命 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戰勝封建生產方式; 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推動城市化進程;人類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迎來了現代化的黎明曙光。


近代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究竟給當時的人類帶來了怎樣改變。

如果說大航海時代是世界近現代文明開端的話,那麼大航海時代以後的幾百年裡,人類社會共發生了3次對人類影響較大的科技革命,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程。毋庸置疑,在發生科技革命之前,人們首先迎來的是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繁榮與復興。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過:我情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能失去一個莎士比亞。正是由於莎士比亞的文學,牛頓的力學,亞當斯密的經濟學,英國才打開了第一次科技革命大門的鑰匙,走上了崛起之路。此後,第一次科技革命在歐美國家如火如荼的展開。


近代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究竟給當時的人類帶來了怎樣改變。

18世紀60年代中期,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變革,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人類從此進入了“蒸汽時代”,從那時起,一座座工廠拔起而起、機器的巨大轟鳴聲取代了手工生產,人類迎來了工業化的黎明。就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沒多久,人類迎來了以電氣化為主要標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讓人類告別了黑暗,從光明照亮了萬家燈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人類又迎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成為了一個地球村,世界變小了,我們聯為了一個整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這樣說,第一次工業革命讓世界動起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讓世界亮起來了,第三次工業革命把整個世界連起來了。工業革命還包含有其他豐富的內容,像是組織結構和生產方式的變革。 據相關資料顯示一次工業革命包含兩次技術革命,時長約100 年。近代工業化以來,共發生三次工業革命,分別是“機械化”革命、“電氣化”革命和“信息化”革命。現在處於第五次技術革命的後半段,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前半段。當第六次技術革命完成時,即2090 年前後,第三次工業革命才完成。


近代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究竟給當時的人類帶來了怎樣改變。

縱觀世界歷史,科技革命猶如洶湧澎湃的浪潮,一次又一次更加深刻、廣泛地推動著社會進步。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賦予了人類改造自然的新手段、新形勢,使人類對自然的影響在深入拓展。同時也為人類發揮其創造力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科技的痕跡深深地烙在人類發展的每一個角落。科學技術拓展和提升了人的能力,改變了人的生產、生活方式,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精神和物質文明。科技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當就會造福於人類利用的不好可能會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當一個個新興科技被應用為軍事方面時候,它所帶來的戰爭破壞力也與日俱增。在上個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隨著一個個新型武器的發明以及在戰場上的應用,使得人類蒙受了一次次巨大的災難。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必須站在唯物辯證的高度去認真審視科學技術的利弊,正確加以利用,促進人類社會發展。


近代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究竟給當時的人類帶來了怎樣改變。

培根曾說:“在所有的能為人類造福的財富中,我發覺,再沒有什麼能比改善人類生活的新技術、新貢獻和新發明更加偉大的了。”我們有理由相信,一項又一項尖端技術,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得到充分利用,人類的明天也將會更加美好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