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差價、帶量採購勢在必行 醫用耗材黃金時代即將結束

如果說之前藥代轉耗材崗是因認為器械耗材崗大環境好、波動小、人員結構穩定的話,那麼現在的局面可能發生變化了。

藥品、器械耗材都屬於醫療領域,之前很多小夥伴去器械耗材崗是因為藥品領域這兩年過於動盪--從兩票制到零差價,再到一致性評價,再到輔助藥目錄、帶量採購、以及各省的價格聯動。可以說,老一輩醫藥人整個職業生涯都可能沒經歷過上述事件中類似的一兩件,但現在的醫藥代表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都經歷過了。(所以,回頭看看我們是這個行業歷史轉折點的見證人)

受到如此多的政策衝擊,醫藥行業很多人確實迷茫了,對藥品的未來擔憂,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焦慮。反觀器械耗材領域,過的穩穩當當,沒有什麼大的波瀾,一直是安靜的美男紙,悄聲無息的就把錢賺了,怎麼會不讓人羨慕!所以近幾年興起了藥品轉器械耗材。

但這一局面可能即將要被打破。

5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召開,在會議通過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還包括了《關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的改革方案》。

其實,在這之前,很多省市就已經為降低耗材價格進行預熱了。2018年10月9日,連雲港衛計委發佈《關於對部分醫用耗材價格調平後採購價格的公示》,844家公司10506種醫用耗材根據南京、蘇州、泰州最低價調整,104種降幅在90%以上,最高降幅達到99.96%。而此前,在江蘇省級平臺,已經有647個產品價格遭到碾壓。

2018年12月5日,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佈通知,公示了對2015年山東省醫療衛生機構高值耗材集中採購掛網產品的“議價參考值”,涉及6015個高值耗材。

2019年6月15日,北京醫耗聯動綜合改革正式實施。屆時北京市3700家公立醫療機構將不再收取5%和10%的加成費用,直接按採購進價收費。

據智採器械信息網消息,6月21日,安徽省召開省屬公立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會,會上發佈了《安徽省省屬公立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談判議價(試點)實施方案》,明確高值耗材帶量採購第一批產品範圍為:骨科植入(脊柱)類、眼科(人工晶體)類高值耗材。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藥品的黃金時代結束,耗材的黃金時代也即將落幕!零差價、帶量採購勢在必行,這是歷史趨勢。藥品幾年走完的路,耗材可能很短的時間就走完!

1.高值耗材受限制

未來耗材領域可能會受到嚴格管控,尤其是高值耗材首當其衝,畢竟高值耗材價格高昂,動不動就上萬,在醫保資金緊張的今天,降低高值耗材價格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老百姓確實會感受到醫療成本的降低。

像之前器械耗材領域價格比較高昂的有骨科耗材、心臟支架、心臟起搏器、球囊、眼科耗材等,未來都將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對象。這類耗材的價格降低是必然的趨勢,這是國產耗材搶佔市場的機會。

但之後器械耗材領域也會經歷很多動盪,現在進入耗材領域很可能相當於兩年前進入醫藥領域是一樣的場景。所以這個時期選擇耗材崗位要慎重,“藥品先行,器械隨後”,現在真不是器械耗材一定比藥品好乾的時代了。

2.耗佔比更加嚴格

藥品有藥佔比,耗材也有耗佔比,而且各科室耗佔比可能還大相徑庭。

比如骨科就是以耗材為主的,耗佔比肯定要高一些,其他的科室可能會相對低一些。但耗材比例的嚴格控制也是必然的,無論什麼科室,哪怕是骨科、心外科等以耗材為主的科室,比例也會被嚴格控制,耗材比會逐步下降。

而藥品和耗材不同的地方,藥品可以做院外市場彌補一部分市場下降的份額,但很多耗材不行。比如骨科耗材、心臟支架等。總不能到院外藥店說“你們這有心臟支架沒,給我來倆”,又或者說“給我來個人工髖關節”。所以,屆時進口高值耗材市場份額的下降,的確會是實實在在的下降。

同時,很多用到高值耗材的手術低級別或者醫護力量不足的醫院做不了,要想拓展市場短時間內很難,這需要比較長的臨床培養週期。但藥品相對來說簡單一些,所以帶量採購之後,各外企公司都是向縣級醫院和社區醫院進發,去搶佔市場。所以,從這方面說醫藥行業比較靈活一些,調整快一些。

3.院外藥房,集中配送

像骨科、心血管等科室的高值耗材是幾乎不可能在院外銷售的,因為本身使用技術難度高,又是三類醫療器械為主,要植入人體的,所以管理相對嚴格。但比如像敷料類或者一些其他價值低,一些不用植入人體的一類或者二類器械耗材還是有很多可以在院外進行銷售的。

所以,一旦實施帶量採購,那些沒中標的高值耗材要比沒中標的藥品難得多,畢竟很多藥品還可以放在院外銷售,但很多高值耗材是不可能放在院外的,這就相當於給很多高值耗材判了死刑。

同時國家也在實行耗材的集中配送,以前是經銷商在醫院建戶,醫院回款給經銷商。但近一年很多省市都要求全省市耗材配送業務給了國藥或者華潤這樣大的配送企業,集中統一配送,好處是醫院方便了管理,不好的地方是經銷商成本升高了,有的小規模納稅人甚至會減少10%以上的利潤。

但最大的風險是,以後廠家很可能就跳過經銷商直接和商業合作,就和藥品的模式很像了,很多經銷商會縮減業務規模,減少銷售人員,器械耗材行未來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小結:

其實我們現在應該看得出來了,這個行業沒有絕對的避風港,前兩年我們認為器械耗材是避風港,現在看來只不過藥品的下一站而已。現在在單純的認為器械耗材以後會比藥品好做就是欠考慮了,不要想著說躲在哪個崗位可以頤養天年,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是硬道理。行業肯定是要淘汰人的,你只有比別人跑的更快,才有生存下來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