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30歲倒計時,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背後是怎樣的焦慮

還有一個月就到2020年了,這意味著距離第一批90後30歲,只剩下了31天。昨天,“90後30歲倒計時”的話題也是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90後30歲倒計時,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背後是怎樣的焦慮

忙著隨份子,存款不多,不在頻繁更新朋友圈了,秋褲不需要媽媽提醒就自己穿上了,保溫杯裡面開始泡枸杞了,30歲也這樣沒有徵兆的來了……


90後30歲倒計時,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背後是怎樣的焦慮

上面這些現狀,你是否找到了自己?

90後的髮型

曾經喊著“頭可duan,xue可流,髮型不可亂”的90後,近年來,脫髮人群呈直線上升趨勢,平均6個90後中就有一位出現脫髮的情況。有數據顯示,今年“雙11”,江西、河北、湖南等地購買防脫髮產品的人中,90後佔比均超過58%。


90後30歲倒計時,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背後是怎樣的焦慮

90後的睡眠

曾經倒頭就能睡著的我們,據某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助眠類用品、保健品的成交量大幅增加。讓人意外的是,購買這些產品的主力人群並非是中老年人,而是20-29歲之間的90後。

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90後購買進口助眠類商品的增幅為119%,人數佔總消費人數的比例為61%,超過了其他年齡群體的總和。

來自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的《中國睡眠指數》,把睡眠質量分為甜美、舒適、苦澀、煩躁、不眠五個等級。調查顯示,大多數90後睡眠處在“苦澀區”“煩躁區”和“不眠區”的總人數佔比達68.2%,總體呈現出“需要輾轉反側,才能安然入睡”的狀態。此外,90後平均入睡時間為23:50,“睡得最晚”也是90後的睡眠標籤。


90後30歲倒計時,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背後是怎樣的焦慮

90後的飲食

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餐飲外賣市場的整體交易規模達1952.9億元,同比增長35%。換算一下,中國一天的外賣規模就超過了20億。

有數據顯示,24歲以下人群是外賣訂單的主體。95後、00後實實在在地撐起了外賣訂餐的“半壁江山”,成為外賣經濟的主力。

事實上,年輕消費者的確越來越喜歡在外賣平臺上消費,這也促成了交易規模的擴大。如今很多外賣平臺不僅可以送餐,生鮮美食、代購送藥、送花上門、便利店配送生活用品……當然,在肯定外賣給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需要警惕由此帶來的部分年輕人缺乏運動、“宅”過了頭等負面效應。


90後30歲倒計時,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背後是怎樣的焦慮

讓90後輾轉反側的原因是什麼呢?

據《2019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有54.3%的90後會在入睡前玩手機或iPad等電子設備,入睡前平均玩手機時間為50分鐘。夜晚已經成為90後尋找自我、釋放壓力的窗口。此外,“宅”、缺乏運動、夜生活豐富也是原因之一。

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背後是怎樣的焦慮

前段時間,“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話題在社交平臺上引起熱議。有網友坦言,平時作息不規律,生怕看到體檢結果有異常,增加心理負擔。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3.6%的受訪青年有過害怕看體檢報告的經歷。62.6%的受訪青年表示平時壓力大,怕體檢查出問題,60.9%的受訪青年坦言生活方式不健康,“作”得太多,已經給身體造成了損害。

這屆90後有點兒矛盾,一邊“敷最貴的面膜,吃最貴的保健品”,網紅抗糖丸、褪黑素來者不拒。一邊又“點最便宜的外賣,熬最深的夜”,瘋狂壓榨自己的身體。“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引起熱議,從正面角度來看,至少說明了這屆年輕人開始重視身體健康了,但又帶著點諱疾忌醫的意味。據丁香園發佈的《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在各個年齡層的人群中,90後對自己的健康評分竟是最低。足以說明90後對自身健康狀況普遍的“心虛”,以及背後深深的焦慮。


90後30歲倒計時,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背後是怎樣的焦慮


禿如其來,90後開始朋克養生:敷著最貴的面膜,熬著最長的夜;啤酒加枸杞,蹦迪帶護膝。而在今年某電商平臺的8·18購物節期間,20-35歲之間消費者成為消費主力。

網絡購物的數據也能側面反映出90後群體的一些生活面貌:

1、早出晚歸,加班苦幹,擠地鐵趕公交,生活被壓縮到了“凌晨一角”:

“12·12”數據顯示,青年白領成夜間消費大戶,22點-01點為下單小高峰,其中,零食、酒水、寵物消費增長明顯品類,分別增長76%、72%、1941.08%。

2、報復性熬夜,間歇性養生:

“12·12”期間,青年白領的枸杞、燕窩、保健茶飲等保健品消費分別增長365.1%、942%、2343%。不少體育愛好者也是熬夜大戶。

3、面膜成為當代職場人士的最愛:

數據顯示,“12·12”期間面膜銷量同比增長173.7%。

4.睡眠狀況不佳,睡前玩手機

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餐飲外賣市場的整體交易規模達1952.9億元,同比增長35%。

除了吃飯靠外賣,睡前玩手機也是90後的一大“標籤”。

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把睡眠質量分為甜美、舒適、苦澀、煩躁、不眠五個等級。調查顯示,90後睡眠處在“苦澀區”“煩躁區”和“不眠區”的總人數佔比達68.2%,總體呈現出“需要輾轉反側,才能安然入睡”的狀態。此外,90後平均入睡時間為23:50,“睡得最晚”成為90後的睡眠標籤。

近年來,國內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生活節奏變快,90後大多剛走出校門步入社會沒幾年,正迎頭撞上高企的房價、飛漲的物價,所承受的種種壓力變大是必然的。俗話說年輕就是本錢,在“本錢”上年輕人們向來是大手大腳。而現在剛剛揹負上家庭的責任和社會的期許的年輕人,又開始為事業努力拼搏。通宵加班趕方案,熬夜爆肝寫論文……種種工作壓力已讓人喘不過氣。而在工作佔據了大多時間的情況下,想擁有自己的時間又只有通過熬夜解決,形成惡性循環。更有甚者已經習以為常,到了不熬個夜看會兒手機就睡不著的程度。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最近爆出的高以翔錄製節目猝死的事件也是讓人感到觸目驚心,看起來那麼強壯的人,因為高強度熬夜,說沒就沒了。所有的這些無疑給大家敲響了警鐘,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


90後30歲倒計時,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背後是怎樣的焦慮


我們生活在大都市裡面,生活壓力節奏快,有時候往往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每天都是996、白加黑、熬夜肝論文的現狀有其生存土壤,也不是一時就可逆轉的,但工作學業之餘的不良生活習慣,則完全可以通過自覺自律來矯正。現在90後開始關注起自己的健康狀況,其實也反映了一種積極的導向。普及和強調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危害,促使90後培養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識付諸實踐,身體是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