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患癌高危人群嗎?是否需要做癌症篩查?

4月15日-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


今年宣傳週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旨在倡導政府、社會、個人積極行動起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環境,廣泛開展防癌科普宣傳,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治意識和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帶來的社會危害,切實降低癌症疾病負擔。


提到癌症,似乎總伴隨著衰弱、晚期、死亡……大家關注它,也懼怕它。正因如此,癌症篩查越來越受到關注。

我是患癌高危人群嗎?是否需要做癌症篩查?

圖自:Unsplash

但同時,市面上也趁機出現了很多打著癌症篩查名義的體檢項目。有些體檢套餐屬於過度檢查,有些則是並不適合普通人群用做早期癌症篩查的手段, “一滴血”查腫瘤標誌物、收費上萬元的全身PET-CT……

我是患癌高危人群嗎?是否需要做癌症篩查?

圖自:Unsplash

儘管癌症早期篩查意義重大,早期發現早期癌症,真正實現早診早治對腫瘤治療非常重要。但不是所有癌症都可以進行有效篩查,對普通人群來說,可選擇的癌症篩查項目也其實並不多。

科學的癌症篩查需要視個人情況來定,根據個人的疾病史、家族疾病史、生活習慣等,制定個體化的檢查項目。接下來給大家講講,一般情況下,哪些人群需要做癌症篩查?


全國男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肺癌


01我是高危人群嗎?


1.菸民以及暴露在二手菸、三手煙環境中的非菸民

我是患癌高危人群嗎?是否需要做癌症篩查?

圖自:Unsplash

菸草中明確的致癌物質有69種。

相對來說,長時間遭受二手菸暴露對女性傷害更大。就算在吸菸時開風扇或開窗,都無法消除二手菸和三手煙的危害,尤其是對孕婦、嬰幼兒和患有呼吸疾病的中老年人的危害。

2.長期暴露在空氣汙染中


常見的空氣汙染有:廚房油煙、房屋裝修材料裡的可揮發有機物、工業廢氣等等;

我是患癌高危人群嗎?是否需要做癌症篩查?

圖自:Unsplash

使用包括燃煤在內的炊火源做飯,其中釋放的有害氣體,及中國式烹飪菜餚時產生的廚房油煙都屬於高危因素。房屋裝修裝飾材料也是導致室內空氣汙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產生氡汙染(一類致癌物)、苯和甲醛汙染。

3.愛生悶氣,心情長期抑鬱人群


在臨床收治的肺癌病人中發現,接近一半的病人與長期的心情壓抑、性格抑鬱和遭受情感打擊等有關。

我是患癌高危人群嗎?是否需要做癌症篩查?

圖自:Unsplash

精神因素並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卻往往以一種慢性的持續性的刺激來影響和降低機體的免疫力。造成自主神經功能和內分泌功能的失調,使癌細胞突破機體免疫系統的防禦,進而形成癌症。


02怎樣進行科學篩查?

非高危人群不建議過早做肺癌篩查。


吸菸30包年以上的人,從50歲開始,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LDCT)。


有30包年煙齡且還有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生活在空氣質量較差地區,開始做肺癌篩查的年齡需要提前至40-45歲,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

注:包年是一個單位,用於計算吸菸者的吸菸程度。

吸菸指數(包年)=每日吸菸量(包)×吸菸時間(年)


全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乳腺癌

01我是高危人群嗎?

我是患癌高危人群嗎?是否需要做癌症篩查?

圖自:Unsplash

易髮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1. 攜帶BRCA1、BRCA2基因突變,乳腺癌的發病危險可達50%以上,是普通人的5倍;

2. 有胸部放療史,尤其是兒童時期,在10~30歲之間接受過胸部放療的人群,患乳腺癌的風險會明顯高於其他人;

3. 不良飲食習慣、不良作息及長期處在壓力下的人群。


02怎樣進行科學篩查?

對於高危女性,推薦20歲以後每年一次MRI檢查;

對於20~39歲的非高危女性,只要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即可;

4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每年做一次B超或鉬靶檢查。

胃癌和直腸癌大國


01我是高危人群嗎?

胃癌高危人群:

1. 幽門螺桿菌感染持續感染引起的粘膜病變;

2. 患有慢性胃炎、胃部淋巴瘤;3. 生活作息不規律、長期心理壓力。


結直腸癌高危人群:

1.久坐人群;

2.有結腸癌家族史,或遺傳性結腸息肉等

3.愛吃油炸等高脂肪食品習慣,攝入膳食纖維食物較少。

02怎樣進行科學篩查

建議所有45歲以上的人,每10年進行一次以胃鏡為主要手段的胃癌篩查,一次結腸鏡和便潛血的聯合檢查作為結直腸癌篩查。


如果有消化道疾病史,結直腸鏡、胃鏡的檢查頻率需要諮詢醫生意見。


子宮頸癌


01我是高危人群嗎?

1.性生活早,容易更早地暴露於HPV感染;

2.性伴侶多,被HPV感染的幾率更高;

3.患性傳播疾病,導致女性的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感染;

4.激素失調,比如口服避孕藥,也會導致HPV感染風險變大。


以上高危因素共同作用下,子宮頸癌的發生率會更高。


02怎樣進行科學篩查?

接種過HPV疫苗也不能忽視檢查,每次篩查都不能落下。

我是患癌高危人群嗎?是否需要做癌症篩查?

圖自:Unslpash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議進行篩查;

21~29歲採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篩查3年無異常後,每3年1次;

30~65歲採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篩查3年無異常後,每3年1次,或者高危HPV與宮頸細胞學聯合篩查,連續篩查3年無異常後,每5年1次;

接受過子宮全切術的女性(無宮頸),且過去20年裡未曾有CIN2、CIN3類型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檢查;


◆ ◆ ◆ ◆ ◆

本文專業內容指導

我是患癌高危人群嗎?是否需要做癌症篩查?

顧豔斐

醫療副總監、腫瘤內科醫生

和睦家啟望腫瘤中心

顧醫生1996年從河北醫科大學獲得醫學學士,之後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完成了住院醫師培訓。顧醫生2002年從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獲得醫學碩士並於2013年從該研究所獲得醫學博士。

顧醫生擁有近20年的臨床腫瘤實踐經驗,擅長肺癌、胸部腫瘤、實體瘤等。除了專注於臨床工作以外,顧醫生還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進修,並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馬里蘭大學。

顧醫生在《中國肺癌雜誌》和《中華醫學雜誌》上發表了十幾篇文章,包括“基因多態性與肺癌易感性的相關性分析”、“代謝酶基因多態性與肺癌易感性關係的研究”等。


我是患癌高危人群嗎?是否需要做癌症篩查?

田麗軍

腫瘤內科醫生

和睦家啟望腫瘤中心

田麗軍醫生1998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之後於2002到2005年從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獲得醫學碩士學位。

田麗軍醫生擁有超過二十年的臨床實踐經驗,熟練掌握常見腫瘤的綜合治療,主要包括乳腺癌、肺癌、胃腸道腫瘤、卵巢癌及惡性淋巴瘤等,熟悉腫瘤生物靶向治療。田醫生也很擅長血液科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如各種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以及慢性髓細胞白血病(CML)等。在加入北京和睦家醫院之前,田麗軍醫生在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腫瘤中心做國際訪問學者,熟悉各種神經系統腫瘤的綜合治療。

除了專注於診斷和治療各種常見腫瘤及血液系統疾病,田醫生在著名醫學期刊,如《癌症進展》上發表過數篇學術文章。

田醫生持有腫瘤內科及內科醫生執照,是中國抗癌協會會員。田醫生還持有基礎生命支持(BSL)培訓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