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財富自由之路》完結篇

我眼中的《財富自由之路》完結篇

翻看笑來老師的《財富自由之路》初衷,是因為小夥伴一字不差的摘錄筆記。閱讀的同時,也在觀照自己。相比於第一次看本書,是個安安靜靜的吃瓜群眾。現在再看,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即便這是最濃的雞湯,常看常新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1、人生中什麼最重要?選擇最重要。

年紀漸長,發現時間會越來越不夠用。看著年輕的小夥伴們恣意妄為,一玩停不下來又是一個不眠的 夜晚,我只能感嘆年輕真好,你們先玩,我要回家睡覺了。

人生太短,有趣的事情卻越來越多。上帝是公平的,不管貧窮還是富貴,都是一樣的 24 小時。上帝也是殘忍的,只給了我們一次機會,過去了就過去了。

我們花時間做一件事情,意味著其他事情都做不了。不要相信還有時間,很多的事情也只會給你一次機會,不會知道哪個選擇更好,也不知道會錯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選擇了喝酒暢聊,就沒辦法閱讀寫作。選擇了出國旅行,就沒辦法陪伴家人朋友。選擇了踢足球,就沒辦法看電影。小孩子才做選擇,成人是全部都要。每個人的願望是什麼都不想錯過,結果換來的更可能是什麼都錯過,因為時間用來糾結選擇。

所以知道怎麼選擇很重要,如果是想體驗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快速衡量每件事情的重要性,什麼更重要,什麼最重要。這些人生的小事,已經讓我們無從選擇。

想想那些人生中的大事,如伴侶、職業、投資等,不像人生的小事一下子能看到效果,我們反覆去糾結到底做哪一件事情。反而人生的大事,心裡咯噔一聲就拍板決定好了。

在人生的大事上,我並不比任何人做的更好,所以也沒有什麼經驗和技巧傳授。或許,採用提到的笨辦法,觀察別人,反思自己,四處求教,海量閱讀,反覆研究。像我這樣,用文字記錄下來,這些年的傻逼歲月,一邊反思一邊改進,一邊改進一邊實踐,形成一套自己的邏輯框架。

2、沒有“成長率”的創業公司,不值得風險投資進入。

書裡將生意分為四個類別,分別為滿足溫飽的生意、賺錢的生意、能夠成長的生意、有成長率的生意。將具有成長率的生意定義為最好的生意。

但是落到風險投資上,成長率不斷提高的創業公司是因為站在行業風口上,並不知道誰能勝出,把雞蛋分散到不同的籃子裡,行業風口的全部公司投一遍。就像區塊鏈投資,幾千個幣種,技術好、有潛力的新項目,人人都知道,根本不差錢,早期根本輪不到一般人參與。

3、對不同的人來說,“長期”的長度區別很可能非常大。

我覺得全書最有用的實操技能,建立一個 EXCEL 來進行價值感知。首行是年化率,如 10%、15%、20%……首列是數字,如0、1、2、3、4……然後開始運用公式 B2 = 1 X (1+ B1 )類推,做完表格,馬上體會到本金的重要性,以及複利的神奇性。

本金隨著時間的槓桿,計算到 10 ,已經是倍數的差距,窄縫變成了鴻溝,真的是你越弱,你的長期就越長。所以,保住並累積自己的本金非常重要。複利,都說是第八大奇蹟,日常完全感受不到,但是長期的利滾利還是很嚇人。即便是10% 的年化率在複利的情況下,後面的收益也很可觀。如果是穩健投資,不要刻意去追求高年化率,因為高風險與之相隨。

現在基於這個 EXCEL 表格,做了一個幣圈和股票的 EXCEL 表格,每個月記錄一次關注的標的的價格變化,慢慢建立起價值感知,看著每個月的漲跌變化,兩三個月過去了,從 100 回到 100,其間的市場波動不再重要,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更關注一年、五年、十年,累積本金等待著機會的出現。

4、所謂“知識”,指的是能夠知道我們作出更好的決策,且從長期來看更可能給我們帶來更好結果的那些信息。

我們吐槽最多的一句話:“懂得那麼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其實,這裡的道理根本不算是知識,只是信息而已。這些信息需要很多的時間,需要很多的重複,需要很多的應用,才能內化成真正的知識。

學習知識的第一步,都是笨辦法,先上量。投入大量的時間、重複和應用,不斷摸索出更多的方法和技巧,等待著量變到質變,這個時間會很長,一般人忍受不了這個等待,就開始自我設限,找藉口說“學不會”、“不擅長”等,放棄思考和行動,最後一事無成。

一旦熬過了積累期,發生了知識的質變,知識就可以繁衍出更多的知識,可能悟到了底層邏輯,或者獲得高階思維,學習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學習新東西也會越來越快。比如數學和編程,都是有明確答案的知識,一道一道的題去做,一個一個代碼去敲,用了笨辦法是肯定能學會的,如果沒學會,說明還要繼續加量。

笑來老師說,對於普通個體來說,體系化從何而來?在知識的海洋漫遊,常常毫無目的,甚至根本不想目的。因為學習知識並不能直接解決問題,而是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學了很多知識一時半會用不上,並不是因為學習沒有幫助,而是因為我們只顧著記憶碎片信息,沒有用很多次的重複和應用,將碎片的信息串聯起來。等串起來,發現學習過的知識在這樣的地方用得上,問題或許就解決了。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學習的快樂。

5、情緒是理智的快捷方式,直覺是情緒的快捷方式。

很有趣的表達,我們的身體從來不是隻有一個我,而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書裡用了 2000 多年前帕拉圖和蘇格拉底的對話,當時他們認為,人的靈魂有三重本質,一個騎手,駕著一輛由一黑一白兩匹帶著翅膀的馬拉著戰車。黑色的馬代表慾望靈魂,簡單的應激或直覺反應;白色的馬代表意志靈魂,大腦生成的各種情緒;騎手代表理性靈魂,要駕馭這兩匹馬勇往直前。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把直覺、情緒與理智對立起來。“我怎麼這麼懶惰”、“我怎麼這麼貪玩”、“我一定要戰勝自己”,越責怪越痛苦,越痛苦越難改變,我們要學會接納自己,不好的一面誰都有,正常人就是這樣子的,區別是他們可以想明白了,hold 的住而已。

所謂“朋友”,就是那些與我們共度時光,讓我們感覺到溫暖,讓我們心甘情願地付出的人;就是那些我願意花時間和精力與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的人。

所謂“大牛”,就是那些有能力構建自己的世界的人 — 他們通過構建自己的操作系統,再配合行動,從而構建自己的世界。

所謂“情商”,指的是一個人有多大的能力去創造共贏的局面。

不會因為看完一本書就達到財富自由,選擇做慢的長期的事情,未來肯定會不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