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復員證,揭示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紀念那些快被遺忘的衛國者

大家好!我是寢不語,歡迎閱讀我的文章!


一張復員證,揭示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紀念那些快被遺忘的衛國者

1939年(民國28年)的小康家庭是什麼概念:有自己的咖啡種植園,家族生意,海外華僑身份。

今天不語君想借助這張復員登記證,為大家揭示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紀念那些快被遺忘的衛國者!

這張退伍復員登記證的主人名叫張修隆曾經是新加坡籍貫,現籍海南。在那個年代,他可以算得上是富二代了,除了海外華僑的身份,還有一個另張老自豪一輩子的身份,他曾經是:南僑機工的一份子。

一張復員證,揭示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紀念那些快被遺忘的衛國者

今年是“南僑機工”赴華抗戰80週年,這些被遺忘的衛國者,用熱血鑄就國之長城,他們的故事真的可歌可泣!
1939年中國的抗日戰爭陷入至暗時刻。日軍把中國所有的國際通道幾乎封鎖殆盡。偏居大西南的滇緬公路因為路況條件險惡又是新修建不久,而我國的運輸運力設備簡陋沒有被日軍重視,成了抗日救亡的一條生命線。

一張復員證,揭示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紀念那些快被遺忘的衛國者

1939年3月至10月,3192名華僑青年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在滇緬公路“死亡線”上運輸、維修,共搶運回1.5萬餘輛汽車、50多萬噸軍需物資,打破日本對中國海上重要港口的軍事封鎖,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作出突出貢獻。
這3000多名風華正茂的南洋華僑子弟平均年齡不足30歲,他們放棄優越生活回到祖國,加入了一支特殊的部隊成為汽車司機和修理技工。促成他們以極大愛國熱情回國投入抗戰的原因是1939年2月7日愛國商人陳嘉庚任會長的南僑總會發出第六號通告《徵募汽車機修、司機人員回國服務》:“青年有志具以犧牲精神,足為馬來亞之模範。”

一張復員證,揭示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紀念那些快被遺忘的衛國者

滇緬公路崎嶇難行,翻越3000多米的橫斷山脈,途經怒江、瀾滄江、漾濞江,這是一片荒涼的煙瘴之地。三年的回國抗日援助,3000多名南僑機工穿越滇緬公路的生死線,在敵人的飛機炮火下,保障抗戰物資的輸送。1000多名南僑機工犧牲在這條路上,在怒江邊迎來生命的謝幕。1000多人復員返回南洋,1000多人居留國內,生還的2000多名南僑機工,如今只剩下3人在世。

一張復員證,揭示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紀念那些快被遺忘的衛國者

今年8月,剛剛度過自己101歲生日的張修隆老英雄就是唯一在世的瓊籍南僑機工。1918年,張修隆老人出生於文昌抱羅鎮裡隆村,年少家中生活困苦,小學還未畢業,他就跟隨舅舅下南洋討生活。憑著勤勞肯幹,到了1937年,張修隆和舅舅已經有了自己的咖啡種植園,實現了淘金夢。當看到愛國僑領陳嘉庚發出的“南僑總會第六號公告”後他瞞著舅舅和家人放下產業,登上歸國的輪船。作懷著滿腔報國志揮別南洋。

一張復員證,揭示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紀念那些快被遺忘的衛國者

如今身體硬朗目光炯炯的張老說起當年的壯舉依然興致高昂:“我沒有什麼好怕的,就是來和敵人鬥爭的。”當年懷著愛國熱情的青年們抵達昆明後,迅速接受了汽車駕駛和維修培訓。一刻不停,隨即奔赴仰光,接收運往東方主戰場的彈藥物資。

一張復員證,揭示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紀念那些快被遺忘的衛國者

對於那時的中國,滇緬公路就是大動脈。南僑機工們運送的物資,就像川流不息的血液。根據現存的資料統計,1939年至1942年之間,南僑機工共搶運了50萬噸軍需物資。由於部分物資資料遺失,實際運送物資的數量會更多。1940年,侵華日軍研究中國軍力變化的數據後發現,經過幾年的戰爭,中國軍力反而比1938年增強,其中步槍增加到150萬支,輕機槍6萬多挺,其他火炮2650門。這一切,離不開南僑機工們一次次冒險。


這是二戰中最大的運輸車隊:3000多名華僑青年,為4萬萬中國人迎來希望,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為抗日戰爭撐過至暗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