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新橋鎮:種糧大戶都有農業科技幹部

記者 楊哲洋 通訊員 劉力 王滿意

“這是小麥赤黴病,根據苗情、病情,可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適當添加磷酸二氫鉀,儘量選用耐雨水沖刷的微乳劑型,第一次用藥後 5-7 天再次施藥。”這是農業科技幹部蘇景超在種糧大戶夏茂生家庭農場指導病蟲害防治。

為把疫情耽誤的損失奪回來,永城市新橋鎮在相繼推出“打造科技農業”,“10小時內向農民快遞科技餐”,“用訂單農業指導春耕”等舉措後,又向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配了科技幹部,專門與他們結對子,指導糧食種植。

截止目前,該鎮農業科技幹部為農戶講解技術21場次,解決疑難問題29件,協調貸款1200萬元。

近年來,新橋鎮把農業生產當做鄉村振興戰略的抓手,大力培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鎮新增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86家,100畝以上種植大戶158個,富硒農業種植面積38000多畝。

新橋鎮選派的科技幹部都是有中級以上農藝師職稱的技術人員,“田秀才”、“土專家”、“農博士”。具體幫扶內容有免費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開展作物良種推介,新農機推廣應用,大田作物病蟲測報和防治,推廣優質高產栽培新技術,宣傳國家和省糧食生產新政策。

永城市植保站負責人說:“新橋農業科技幹部與種糧大戶結對幫扶,指導農業生產,可以使農業新技術直接應用到田間地頭,在具有示範效應的種糧大戶中推廣應用,找到了農業科技推廣的新途徑,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注入活力。”

新橋鎮對100畝以上種植大戶建立了“農業科技幹部幫扶”工作制度,由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每人包保4家農業龍頭企業和8戶種植大戶,選派“田秀才”、“土專家”、“農博士”每人包保3個大戶,然後由種糧大戶輻射一般農戶。要求農業科技幹部每半月至少上門指導一次,還留下電話、微信隨時接受諮詢,並鼓勵種糧大戶加大技術交流合作力度,增強抵禦風險能力。

為更好地服務全鎮種糧大戶,要求農業科技幹部幫扶中,要從生產資料、技術運用、資金籌集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鎮政府、農商銀行、財政等部門要與種糧大戶建立結對幫扶制度,確保服務不留空白。

“抓農業必須抓大戶,我們引導土地向大戶流轉,把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培養成農業龍頭企業,通過他們輻射帶動,做大做強農業產業,鄉村振興才不是紙上談兵,同時,也能更好發揮農業科技幹部作用,形成了農村發展的新動力。”新橋鎮黨委書記陳豔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