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波:返鄉種果樹 攜手奔富路

本報訊(劉關心 武月)

走進柘城縣申橋鄉大王村村民賀波的果園,連片的桃林映入眼簾,眼下桃樹花期已過,枝頭長出嫩綠的葉子,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賀波:返鄉種果樹 攜手奔富路

申橋鄉大王村村民賀波2012年返鄉創業,發展桃子和西梅農業產業園,如今已取得可喜的經濟效益。用他的話說,返鄉創業大有可為。

2012年以前,賀波在三門峽市工作,看到當地果樹經濟效益高,一個蘋果都能賣到七八塊,便萌生了回鄉創業種植果樹的念頭。

心動不如行動,賀波很快便回到家中,成立了柘城縣海波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滿懷豪情準備大幹一場。他流轉了300多畝土地,搞起了果樹種植。沒想到這次讓他受到了很大的教訓。當年,考慮到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賀波決定種植軟籽石榴。因為專業知識不精通,他不知道軟籽石榴不適應柘城縣的環境,軟籽石榴的幼苗種到地裡沒多久就遭遇了一場大雪,一下全部被凍死了。

賀波:返鄉種果樹 攜手奔富路

痛定思痛,這次失敗讓賀波明白了:要想發展種植業,沒有技術真不行。於是,他拜訪了許多農業專家,並經多方考察,最終選擇了適合本地環境生長的桃子和西梅。

賀波告訴記者,目前,他的果園裡有幾十個品種的桃樹和西梅,多個品種由於成熟期不同,會接茬上市,既能滿足不同時期前來的顧客,又可以錯開集中上市時間,讓果品賣上好價錢。

桃子和西梅在生長、管理、收穫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工,這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平時果園裡穩定務工六七十人,高峰時有200餘人同時在這裡務工。“俺這年齡大了,出去打工也不好找活。在這果園裡,我幫著拔拔草、打打農藥,也累不著,一天最低也能掙六七十,我是滿意得很。”貧困戶王紹周滿臉笑容地說道。

賀波:返鄉種果樹 攜手奔富路

八年的摸爬滾打,讓賀波從一個“農業小白”變身行家裡手,種植規模也從300餘畝發展到了1500餘畝。“下一步,我將走農業品牌化道路,繼續擴大規模,不斷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提升市場競爭力,打響“賀波果”品牌,一方面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另一方面也是帶動周圍的老百姓發家致富。”看著滿園長勢良好的果樹,賀波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申橋鄉黨委書記李傳軍介紹,申橋鄉大力支持產業發展,特別是對於像賀波這樣返鄉創業的有志青年,無論是架電,修路還是打機井,鄉政府想方設法,給予幫助。下一步,申橋鄉緊緊圍繞產業帶貧這一塊,來做強做大申橋鄉的產業,為申橋鄉的老百姓就業脫貧、發家致富提供好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