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的西游记,被五年级学生指出存在一大漏洞,专家们也很认同

《西游记》应该是许多人经典的回忆,不管是小说也好,还是翻拍的电视剧也好,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作为四大名著的它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有不少的粉丝,风靡一时,如今还有借着西游题材的动漫或者电影的出现,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西游文化,同时也让人们对那个光怪陆离的西游世界颇为向往。


吴承恩的西游记,被五年级学生指出存在一大漏洞,专家们也很认同


但是,不管怎么样,《西游记》毕竟是经过人脑加工想象的东西,尤其是小说之中涉及众多的地方以及风土人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但如果否定它的价值,确实有点以偏概全。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一味的痴迷于书本上的知识,只会是纸上谈兵,那些唯书本论者,不加思考,只会成为书本的奴隶,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反而会造成自己读书的能力越来越普通,只会读书,却无任何意义,那读书的作用也就失去了,读书不就是使人明智的吗?


吴承恩的西游记,被五年级学生指出存在一大漏洞,专家们也很认同


2018年的时候,一位叫作马思齐的11岁小学生,她的一篇作文在网上引起了一片热议。她指出《西游记》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漏洞,这样的谈论可以说是引起了网上的一众谈论,作为成书400年的经典著作,也不是没有指出其中的一些错误,但基本上都是一些名家之谈,而如今11岁的孩子石破天惊,指出了一个连专家们也无法反驳的问题,可见小女孩自身的优秀。

马思齐就读于杭州九莲小学五年级三班。因为对《西游记》的喜爱,马思奇将影视版的《西游记》和印刷版的《西游记》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两相比较之下,她发现电视剧中的情节跟书上的情节有些许出入。当然电视剧可能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喜好,所以不可避免的会进行一定的改编,尤其是将书中的故事刻画成真实的场景,需要的就是想象,而一千个人自然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存在不同理解也是存在的。


吴承恩的西游记,被五年级学生指出存在一大漏洞,专家们也很认同


至于为何马思齐能够如此热心于阅读,其实和她从小的教育深有关系。在她妈妈的影响下,她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看原版书了,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正是大量的积累以及良好的阅读方式,所以才会让她读书的时候会思考书中的内容以及创作方式进行思考,对于思辨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培养。

而作为翻看多遍的《西游记》,马思齐必定是经过很多的思考的,她会思考当时唐代的人到底是吃什么的呢?听老师讲很多东西是明清时期才传入国内的,唐僧师徒吃的那些东西是否合理?


吴承恩的西游记,被五年级学生指出存在一大漏洞,专家们也很认同


抱着这样的问题,她经过多次读书之后发现了作者有一个明显的漏洞就是,不管这师徒四人走到哪里,吃的食物都极为相似,可能很多人说因为他们是出家人,饭菜都一样的,但要知道西游记可是涉及多个地域,多个王朝国家,风土人情自然是不一样的,不可能哪里都是拿豆腐、芋头、萝卜、木耳等这些东西来招待客人的吧,即使是到了路上的一些大国的国君宴请的时候,也没有多好的改变,难道其他地方都吃这些东西,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针对这一问题,马思齐就提出了疑问,认为这是《西游记》中存在的明显漏洞。


吴承恩的西游记,被五年级学生指出存在一大漏洞,专家们也很认同


所以马思齐给出恶一种猜想是因为吴承恩是江淮人,这些东西又都是江淮地区常见的食物,可能是受作者个人认知所限吧。而后来的一些专家也对此回应,说:因为吴承恩在科举考试中屡屡碰壁官途困顿,晚年时期生活相对清贫,并没有多余的钱财去走访各地了解饮食习惯,更不用说据他居住地方十分之远的天竺了,所以他就可能的讲描写贴近生活,因为小说的受众者还是主要是国内的人民。


吴承恩的西游记,被五年级学生指出存在一大漏洞,专家们也很认同


对于马思齐提出的这一问题,专家们也表示了很大的认同,也就是说他们认可这一漏洞。但是小说的创作者毕竟是人,没有人不存在错误,也许经典的小说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之中才显得那样珍贵与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