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這個社會像冰,不像水。它不會因為你的要求就突然間轉向,它像冰河一樣,每次只能移動幾釐米…有時候,它們甚至紋絲不動。”

但每個人的發聲會推進其移動的速度,我們的熱心終將融化冰。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姐姐來了”這四個字掛在熱搜上,不免會引起大家的好奇心,點進去一看,原來是上市公司高管被曝性侵“養女”一案持續發酵,眾多女明星紛紛發聲:韓紅、章子怡、海清、范冰冰、姚晨、謝娜、蔣欣、熱依扎等都在支援受害者,一條條看過去韓紅指名道姓說你記著,姚晨條理清晰說諮詢了律師……不管她們的表達是激憤或是冷靜,她們背後湧動的都是女性共同體互相支持的力量。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真實的社會,用電影來發聲

很多人說中國拍不出像韓國電影《素媛》那樣題材的影片,但其實我們已經拍出了這樣的電影,而現實中依然在上演這樣的悲劇。2017年《嘉年華》上映,這是一部小成本電影,但它反映出的卻是社會各個層面最真實的問題,突出的是對女性成長問題的揭露和思考。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關於中國女性作為現代性性別群體的討論,可以追溯到“五四”時期,而女性題材電影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嘉年華》、《找到你》、《寶貝兒》這三部女性題材電影,帶你瞭解一下中國女性電影的內在和現實中的女性困境。

《嘉年華》

電影《嘉年華》是導演文晏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影片以女童被性侵為題材,講述兩位女童被傷害之後的真實處境,她們承受的是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二次傷害。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有趣的是,導演關注的不是性侵本身,而是女孩被傷害後各方勢力之間的博弈。

像不像你在熱搜上看到的真實事件。

電影那個實施傷害的劉會長是社會地位很高的人,而且他人脈廣,可謂是樹大根深,以他為圓心向外擴散,關聯的有警察、醫生等人,這些人雖然沒有直接傷害,但是他們包庇、縱容加害者,讓受害者難以為自己的事情發聲,所以結合這次熱搜上的事件再看這部電影,心情會無比的複雜……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根據拉康的理論學說,成長時期的女孩無法同男孩那樣,順利進入由父親所代表的男權機制,她被安置在客體的位置,是男權慾望的接受者。電影中,受害者小文的家庭教育一般,母親不理解她,更別說給小文安慰和信心了,而父親本該是子女的保護傘,但因為他是個小人物,面對權勢只能選擇閉嘴,這是一個沉痛的社會現實。

父母之罪,在於生而不養,養而無教。

權富之罪,在於狂妄無邊,隻手遮天。

民眾之罪,在於自私狹隘,處處偏見。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2013—2016年的4年間,僅全國法院審結的性侵兒童案件量就達到10782起。換句話說,就是每天至少有超過7名兒童被傷害。而海恩法則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隱患。”

但海恩法則也指出: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嘉年華》在呼喊社會關注幼女的生存環境,導演文晏也說過:“有的男的自己很善良,沒想到社會還存在這樣巨大的偏見。更多的男性下意識享受了這種偏見,也沒有意識到,很多女性不得不經手這種不公平的待遇,《嘉年華》無非是讓更多人意識到這一點。”

如今距離電影上映過去三年了,2020年了還能在熱搜看到這樣的事情,確實很無力,很難想象在沒有曝光的前提下,這個社會還有多少黑暗是我們不知道的……

《找到你》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如果說《嘉年華》在女性話語的表述上引起了性別對立的局面,那《找到你》在這方面就顯得比較剋制了,這部電影主要展示的是女性的主體地位,當女孩成長為女人,這個社會有沒有對她好一點?《找到你》中當女性走出家庭走入職場,雖然地位提高了,但她們也面臨著新的問題:要孩子?還是追求事業?往往這些矛盾和衝突都讓她們壓力倍增。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找到你》敏銳地捕捉到現代女性的壓力和困境,影片結尾的一段話令人深思:

“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會有人覺得生兒育女是女人應盡的本分,不算是一個職業。”

《找到你》中的三位母親,她們為孩子傾盡全力、付出全部,儘管艱難,但無怨無悔。

在人們傳統的印象中,母親是勇敢奉獻、吃苦耐勞的代名詞,她承擔著整個家庭的重擔,並且毫無怨言地獻出所有,母親的形象在千百年來都是值得被頌揚的,但一部分主流影片《苦菜花》、《九香》、《鳳凰琴》等,都把母親的表象設定為富有犧牲精神和忘我情懷,將中國現代女性的基本價值觀和生存意義以近乎變態的方式,牢牢地釘在傳統道德禮教的十字架上。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因此,女性不僅需要努力爭取經濟的自足和社會自主權利,更需要尋求精神上的獨立於人格的完整,作為母親的前提是女人,而這種與生俱來又充滿理性光輝的性別經驗,是不可複製的,同理只有自己獨立才能更好保護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不然這隻能是個惡性循環。

《寶貝兒》

電影《寶貝兒》以“棄嬰”為主題原型,講述了本身就是棄嬰的女人拯救另一個棄嬰的故事。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因為同樣的命運,才能共情,在長大成人後面臨同樣被拋棄的女嬰,她彷彿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被遺棄的女性”形象,一直都是電影中的常客:

從《嘉年華》中的小米再到《找到你》中那個被生父放棄治療的女嬰,然後就是《寶貝兒》中的女主江萌和無肛症女嬰。

女性的悲悽命運往往源於一個被遺棄的行為,但是《寶貝兒》中,父親放棄了女兒的治療,不是因為他不缺錢,而是因為他不忍,因為不忍她的生命充斥太多苦難和排斥,他怕她遭受欺侮羞辱,怕她被貼上殘障人士的標籤,怕她一輩子自卑不幸福……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對啊,這個社會對正常女性都如此,那殘障人士的生存之路就更加殘酷了,不過一個父親並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也不枉他被貼上“殺人犯”的標籤了。

最後電影還是戛然而止,留下一行字:

“據統計,中國每年有90萬例缺陷嬰兒出生。”

電影除了關注女性也關注了社會上所有的先天缺陷群體,併為他們發聲“如果我不完美,是否還是寶貝。”,這個時候一個群體不再是隻分男女,他們都是應該受保護的人。

結語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從未成年女性到職場獨立女性,再到生活在最底層的殘疾女性,中國有很多電影都呈現出女人在這個社會中的生存狀態,短短几年,這三部女性題材電影被人關注,社會話題飆升,這是中國電影的改變,也是中國社會的改變。同樣的,我們從電影中看到的事件折射到現實生活中,我們該怎麼辦?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普通人能做的只有發聲、抵制、關注,持續關注事件的發展,用實際行動保護受害者,看到網絡上大家喊著“姐姐來了”、“哥哥來了”總會覺得有些暖。多關注事件的本身,團結起來的力量還是很大的,相信有這些正義之人在,會共同營造一個美好的未來,讓孩子不再受到傷害。


姐姐來了!比電影更魔幻的現實此刻依然在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