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參戰女兵回憶,越南人把我們背過河,揮手笑著告別

1979年2月24日,奉命奔赴雲南前線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擔任昆明軍區戰役預備隊的成都軍區50軍149師,經過6天的長途跋涉,機動上千公里,全部進入戰區,進至越南壩灑至龍金地區集結。根據上級指示,該師歸負責紅河西岸作戰任務的13軍指揮,為軍預備隊。

師司令部軍務科打字室張兆華等3名女戰士,最開始是隨同師前方指揮所行動,她們在師前指待了3天之後,師參謀長塗育文命令1名參謀帶領她們打字室的3個女兵,轉移到師後方指揮所。由於師後指距離師前指的路程並不是太遠,只有幾公里,而且當時沒有返回後方的車輛,一行4人只得徒步前往師後指。

解放軍參戰女兵回憶,越南人把我們背過河,揮手笑著告別

除了帶隊參謀攜帶了1支56式衝鋒槍之外,她們3名女兵什麼武器都沒有。見此情景,有個參謀半開玩笑似的說道,你們要小心哦!越南的兒童和婦女都會打槍,而且是專門在背後打黑槍。聽到這樣的提醒,她們雖然嘴上都說不怕,但心裡其實還真是有些發怵,希望這一路上不要遇上任何人,任何事,能夠順順利利抵達就好。

她們4人匆匆趕路,時而開開玩笑時而陷入沉默。走著走著,在平坦無人的大路前方,突然出現了一個村莊,而且遠遠地就看見道路兩邊站著許多越南老人、婦女和孩子,好像早就等站了在那裡,準備迎候她們。她們的心情一下子變得異常緊張,相互看看彼此,誰都沒有說話,繼續朝前走。一行人大起膽子,硬著頭皮穿過了越南人的目光,走過了那個村莊,步伐越來越快,誰也不敢回頭看。萬幸的是,沒有槍聲響起。大家心裡頓時鬆了一口氣,這個時候,張兆華小心翼翼地回頭張望,發現那些越南人沒有什麼動作,只是靜靜地看著她們。

解放軍參戰女兵回憶,越南人把我們背過河,揮手笑著告別

走過村莊沒多久,一條清澈的小河又橫在了她們面前,河上沒有橋,只有涉水過河。正當她們正準備脫鞋下水時,只見遠處有一群越南婦女,抱著罐頭朝她們匆匆走來。又和越南人遭遇了,張兆華等4人一時不知所措,都跟傻了似地愣在那裡,本以為這些越南婦女會衝過來打自己。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些越南女人帶著滿臉的笑容,走到跟前之後,先是放下中國製造的軍用罐頭,然後背起她們就過了河,放下她們之後,又揮手笑笑,接著就回了河那邊。

張兆華事後回想起這段特殊的經歷,的確感到有些後怕,要是這些越南老人、婦女、兒童真的從背後開了槍,她們一行人也就死在異國他鄉了。

很多人一提到戰爭時期的越南,第一反應就是“全民皆兵”。誠然,越南師從我國,實行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軍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民軍這一群眾性軍事組織的規模龐大,數量眾多,而且熟悉地形民情,是一股不可小覷的武裝力量。但是又把話說回來,越南民軍的人數據統計,從來沒有超過其總人口的十分之一,歸根到底,真正拿起武器和我軍對抗的越南群眾,畢竟只是少數,絕大部分人還是希望在戰火中保全性命的普通老百姓。那種把越南老百姓一律視為對我軍造成威脅的敵人的看法,是站不住腳的。

解放軍參戰女兵回憶,越南人把我們背過河,揮手笑著告別

戰前,針對出國作戰的特殊情況,總政治部專門制定了《作戰人員政策紀律守則》和《對越南群眾宣傳要點》,其中明文規定,“把黎筍集團與越南人民區別開來”是我軍的基本政策之一。戰中,對越南老百姓開倉濟貧,發放物資,予以幫助。據不完全統計,僅救濟糧一項,雲南方向發放50多萬斤,廣西方向發放30多萬斤。此舉對於打破河內當局的欺騙宣傳,消除越南群眾的恐懼和對立情緒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在張兆華的回憶中,那些揹她和戰友過河的越南婦女,都抱著中國製造的軍用罐頭。事實非常清楚,正是因為沒有遭到中國軍隊的傷害,並且受到了實物救濟,她們才做出瞭如此友好的舉動。歷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對象,不能誇大其詞,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一概而論。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才是認識歷史、評價歷史的正確態度。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