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孝"是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話題,孝文化在長達數千年的封建社會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家強調"以孝治天下",認為"孝者,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儒學經典《孝經》,在漢朝以後成為七經之一,宋朝以後被列為十三經之一,"孝"被認為是治家治國治本。因此孝道故事在中國古代廣為傳播,起到很好的引導和榜樣作用。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就是古代最著名的孝道故事集。據說《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郭守敬之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民國10年(1921年),商務印書館編纂的《中國人名大辭典》認可元代郭居敬編錄的說法:"郭居敬,元,大田人,字義祖,性至孝。親沒,哀毀過禮,曾集虞舜以下二十四人行孝之概,序而詩之,用訓童蒙,虞集。歐陽玄諸人慾薦之,固辭不起。有《百香詩》。"贊同此種說法的還有中華版的《辭海》、臺灣版的《中文大辭典》等。《二十四孝》講述了二十四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孝子行孝的故事,為了做到通俗易懂、便與傳播,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二十四孝》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最為通俗的讀物。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二十四孝》之後,相繼又出現《日記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勸孝書籍。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如果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封建時代的"二十四孝"故事,我們就會發現,"二十四孝"故事中有精華,更有糟粕。像"郭巨埋兒"、"戲綵娛親"、"庚黔婁嘗糞"等這類"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魯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我們應該用批判的態度來看;像"扇枕溫衾"、"懷桔遺親"之類的,教導我們常存孝心,關心、孝敬老人值得我們學習。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