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鐵飯碗!“縣管校聘”中被解除聘任合同,教師:落聘=下崗?


打破鐵飯碗!“縣管校聘”中被解除聘任合同,教師:落聘=下崗?

在2020年推廣至全國的教師縣管校聘制度,已在少數地方試點了。有理由相信,這項制度已經在試點中積累了不少經驗。但這項制度是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會有些瑕疵和不成熟之處,在推廣過程中也一定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新問題。

浙江教育報在《打破“鐵飯碗”,浙江“縣管校聘”改革這一年》一文中有這樣一組統計數據:

浙江省有33個試點地區,涉及926所學校,跨校競聘上崗教師達1355名,組織調劑上崗53名,解除聘任合同155名……

這是作為教師縣管校聘試點地區的浙江省,刊發在浙江教育報上《打破“鐵飯碗”,浙江“縣管校聘”改革這一年》一文中出現的內容。2020年全國要推行教師“縣管校聘”改革,一線教師非常關心這一問題:如果落聘,是否意味著要下崗呢?

這裡面的每一個數字的背後,都是在競聘中被分流和解聘的老師。這些老師可能真的落伍了,但誰能保證某位真抓實幹的人沒有被原單位排擠出去了呢?如果老實的教師、敢於向歪門邪道鬥爭的教師被排擠了,那麼,這就是老實的、正直的教師應得的“後果”嗎?這些被分流的教師會安心工作嗎?那些曾經忘我工作的老師,現在因體弱多病被分流外地工作甚至解聘,這難道是他們努力奮鬥後應該得到的結局嗎?


打破鐵飯碗!“縣管校聘”中被解除聘任合同,教師:落聘=下崗?

為什麼要實施教師“縣管校聘”改革?

實施教師“縣管校聘”改革的目的:一是打破教師“鐵飯碗”,有效激發教師活力。二是優化縣域內師資配備,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要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辦學條件是基礎,師資配備是關鍵。

第一步:實現城鄉辦學條件基本均衡

2019年3月26日,教育部在江西南昌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田祖蔭宣佈,全國90%以上縣實現了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截止2019年年底,全國已有95%以上的縣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工作評估認定。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促使縣、鄉學校辦學條件基本均衡,為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打下硬件基礎。

第二步:實施教師“縣管校聘”,使縣域內“教師”資源基本均衡

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是教師,城鄉學校硬件條件基本均衡以後,讓全縣教師流動起來,推進縣域內教師交流輪崗,大面積地化解師資配備的矛盾,最終促成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打破鐵飯碗!“縣管校聘”中被解除聘任合同,教師:落聘=下崗?

教師“縣管校聘”的實施辦法

教師上崗採用競聘的方式。競聘上崗有三輪機會:校內競聘、學區競聘和跨學區競聘。具體程序一般如下:

第一輪,“校內競聘”。

教師提出申請,學校組織競聘小組進行資格審查,量化打分,按照分數排列,低分人員校內競聘落聘。

第二輪,“學區競聘”。各校首輪落聘人員,去學區內其他有崗位的學校應聘,同樣是量化打分,高低分排列,低分人員落聘。

第三輪,“縣域內跨區競聘”。前兩輪落聘者,參加縣域內有崗位學校,大多是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競聘,這也是最後一次機會。

第三輪仍然落聘的人員,包括不參加競聘的,不服從統籌安排的,將被組織待(頂)崗培訓。經培訓和考核仍不能上崗的,再按程序進入解聘程序。


打破鐵飯碗!“縣管校聘”中被解除聘任合同,教師:落聘=下崗?

最終落聘後,是否會真正下崗?

如果教師落聘後,經培訓考核仍然不能上崗的,是否會真正下崗呢?

答案是肯定的!解除聘用合同,意味著不得不離開教師隊伍,最終命運就是下崗!

不過,絕大多數老師在近期內不必恐慌,因為很多地區教師缺編情況嚴重,所有教師全部聘任後可能還存在缺編情況,如果有老師一、二輪競聘中落聘,只要同意統籌調劑,被安排到偏遠農村學校的可能性很大,暫時是不會失去工作的。

縣管校聘,雖然已經試點了,並積累了經驗,但能否產生官方預期的效果,還很難說,因為在試點的地區,(從網上可以看出)民間很多人士並不看好,他們認為這劑藥方的副作用不容小覷。比如:

1.可能影響教師隊伍的穩定;


2.“鐵飯碗“被打碎,教師的心理壓力加大,可能影響教師的職業熱情,影響教師職業對想進來的優秀人才的吸引力;


3.可能滋生權力寄生於教育,教育學裡將添加”如何討好領導“的學問;


4.最有可能的是,教師幾經重組後,優質師資進一步向少數學校聚集,將出現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貧富分化“的教育生態;


5.還有,弱勢群體的教師被解聘後可能引發某種抱怨及可能產生的不穩定因素。

對教師“縣管校聘”改革,你怎麼看?歡迎發表您的觀點。這次疫情發生後,很多人覺得醫生、教師不能推向市場,要尊重他們,要讓他們有〞鐵飯碗”、高工資才好,您覺得這種想法對還是不對?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我是嶽麓小編,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文章對您有所幫助,也感謝您的轉發、評論、收藏、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