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歲老人,骨齡僅僅70歲,訣竅不是做運動吃鈣片,而是這2件事

每一個人都想要自己的壽命長一點,所以很多人開始嘗試很多的方式方法,但是他們都忽視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養骨”。把我們的骨骼養好了,我們自然也就活得更長壽了。因為骨骼強健,我們的能夠自由的活動,其次就是骨骼好,心理會更加健康。身邊有一位老奶奶,已經107歲的高齡了,但是她的骨齡才有70歲,這是很多人都羨慕的,只因為常做2件事。

107歲老人,骨齡僅僅70歲,訣竅不是做運動吃鈣片,而是這2件事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支撐著身體各個部位的軟組織。在進行運動時,骨骼又起著槓桿的作用,與關節和骨骼肌通力合作,完成各種複雜的動作。

西醫學認為,骨骼分外層和內層兩部分:外層為密質骨,它具有抗壓、抗扭曲力強的性能管狀骨主要是由密質骨構成;內層為松質骨,它由許多骨小梁構成中間有許多孔隙含有豐富的血液供應,故稱為松質骨,脊柱的椎體主要是由松質骨構成。

骨骼是具有生命力的器官,在人的一生中骨不斷進行著新陳代謝活動,無論是密質骨還是松質骨,骨吸收與骨形成總在不斷地同時進行,骨吸收時鈣從骨中逸出,而骨死成時鈣進入骨雖然骨吸收骨形成分別由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來完成但它們是一對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偶聯,維持著骨代謝的正常平衡。

107歲老人,骨齡僅僅70歲,訣竅不是做運動吃鈣片,而是這2件事

與骨有關的無機物主要是鈣和磷。鈣是人體內含量最高的礦物質,約佔體重的2%;體內磷大部分以結晶形式存於骨中。鈣有許多作用,能使骨骼堅硬是它在體內最主要的作用 ,鈣鹽不斷地沉積於骨。25~30歲時,骨骼內鈣含量豐富,骨礦含量達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此時每人所擁有的骨密度值稱為骨峰值,這時候的峰值骨量將對老年期的骨質變化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後十年,骨礦變化相對穩定,骨內的鈣量處於動態平衡狀態,稱為鈣平衡期。而40歲以後,不論男女,骨骼內的鈣質逐漸流失大於吸收,骨礦含量隨之降低,特別是女性絕經後,隨著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骨量丟失速度比絕經前增快約10倍,因此婦女的骨質疏鬆症發病率高。

107歲老人,骨齡僅僅70歲,訣竅不是做運動吃鈣片,而是這2件事

骨骼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107歲老人正是骨骼好,只因為做了2件事。

(一) 除了補鈣以外,維生素D對於骨質疏鬆也很重要。那麼補充維生素D最有效,也是最廉價的方法就是增加日光照射。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20分鐘日照,並且要暴露胳膊、頭、頸、面部等。不要使用遮陽傘和防曬霜,因為這樣會大幅減少維生素D的合成。

食物中富含維生素D的有:海水魚,如沙丁魚,三文魚,金槍魚,鰻魚、鯰魚等;還有動物的肝臟,如雞肝,鴨肝,豬肝,牛肝,羊肝等;蛋黃中也含有維生素D。

(二)堅持適當的運動鍛鍊

運動可以幫助增強機體的反應性,利於改善平衡骨骼,降低跌倒的風險,自然不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在運動中,肌肉受到的活動會不停地刺激骨組織,讓我們的骨骼更加強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