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上篇

从2005年宝玑公司推出传世系列的首块腕表Tradition2027算起,传世系列到今年已经在市场上存在13年,在不断的革新和完善中,宝玑公司先后推出了7款不同功能与不同风格的传世系列腕表。

宝玑传世系列的核心理念是将亚伯拉罕·路易·宝玑(Abraham Louis Breguet,1747-1823)1775年创立宝玑工坊后的一系列划时代的钟表发明重新展现在报表款中,由此得传世之意。

此处的传世有两个层面,首先是通过现代技术重现18世纪的钟表发明,完成对传统经典发明的继承;另一方面,在传世系列中展现出的经典的钟表发明将作为钟表文化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标志在这一款传世系列中由消费者继续传承下去。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上篇

宝玑怀表机芯

在机芯结构方面,宝玑传世系列的大部分款式采用的是宝玑18世纪使用的怀表机芯的结构,宝玑在设计这款怀表的时候将发条盒在设置在机芯中部,传动系统和擒纵机构围绕发条盒分布。

这种基础的结构被传世系列继承,并且完善了其结构,在怀表机芯的基础上发展出小型表盘,使表盘的面积远小于整个机芯的面积,在满足计时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展现传世系列的内部机芯结构,进一步体现传世系列表达的“继承传统”理念。

传世系列的推广中,最大的卖点在于其将原先宝玑发明的钟表结构展现在表款中,从2005年发布第一款Tradition7027,传世系列先后将宝玑指针、Pare-chute避震装置、宝玑摆锤上链机构和陀飞轮等具有特色的宝玑发明加入到传世系列的机芯中。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上篇

Tradition7027


以下就列举在传世系列中包含的宝玑钟表发明:

1775年,宝玑创立工坊。

1780年,宝玑发明摆锤式自动上链机构。

18世纪的机械表上链多使用钥匙直接在机芯中上链,自动上链机构在怀表机芯中的使用并不广泛,而且自动上链的理念在18世纪也属超前。

宝玑的改变在于在机械表发条盒旁设置一个重力摆锤,重力摆锤用一根轴连接在机芯上,在佩戴机械表时,摆锤由于重力始终处于轴的下方,并且会随人体运动出现摆动,在摆动的过程中,与摆锤轴连接的一套棘轮装置将摆锤摆动时产生的能量传输到发条盒,棘轮装置保证了不论摆锤向哪个方向运动,通过棘轮最终与发条盒连接的齿轮始终向一个方向转动,自动为发条盒上链。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上篇

18世纪宝玑自动上链机芯

早期的摆锤被安置在机芯的上部,在运转时也只能做左右摆动,通过这样的摆动为机芯上链,后期完善后的自动上链机构仍然保留了摆锤,但是逐渐减小其体量,并将摆锤的轴设置在机芯中部,使摆锤可以360°旋转,增加了摆锤的上链效率。

虽然当时只有少量机械表在机芯制作时设置自动上链机构,但是宝玑使用重力和机械表在佩戴时的振动为发条盒上链的方式也成为后世机械表自动上链机构改进完善的基本理念,宝玑在自动上链方面的研究在整个机械钟表发展历程中堪称突破。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上篇

Tradition 7097


Tradition7097上使用的自动上链机构摆锤的样式采用的是宝玑1780年的设计,以此向原作致敬,同时,这款摆锤被设计成可360°旋转的上链模式,一方面提升了上链系统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个人认为)也体现宝玑在传承基础上完善创新的能力与理念。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上篇

Tradition 7097(背面)

1783年,宝玑独创“宝玑指针”,并在其出产的所有的表款中使用。

18世纪钟表市场上的表针有很多,运用时相对会出现混淆,为了能够显示产品的独创性,宝玑设计了一款独立的宝玑指针,这款指针在设计完成后就成为了宝玑工坊(后来发展成宝玑公司)的专属代表。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上篇

宝玑针


表针时针与分针的样式一致,通过长度进行区分,表针使用黄金或烤蓝钢制作,表针总体躯干部分从底部到顶尖呈递减的尖状,在表针临近针尖的部分留有一个中空的偏心圈,圈形下粗上细,上部闭合并在中心线处继续延伸,形成针尖,偏心圈总体呈现月牙形。

诞生十几年却继承宝玑百年传统,传世系列何以成为经典?丨上篇

宝玑古董怀表

设计成型之后,宝玑的所有产品都配备了宝玑表针,宝玑表针也成为了宝玑的专属标志,凡看到宝玑表针,方知宝玑品牌,宝玑表针也成为所有宝玑表款必然装配的重要配件出现在现在宝玑的所有产品表款中。

腕道,重新定义腕表的时间价值。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