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蝗的警惕,中國自古原來發生過這麼多次蝗災?防治就在這四點!

2020災難重重,除了席捲全球的疫情,另一個就是來勢洶洶的蝗蟲。

非洲、中東與南亞各國在上一輪的蝗災中已經造成了糧食的減產,還未喘過氣來,新一輪的蝗災又將橫行。

非蝗的警惕,中國自古原來發生過這麼多次蝗災?防治就在這四點!

非洲上一輪的蝗災

上一次沿途肆虐的蝗蟲在它們經過的路上產下了蟲卵,經過孵化,這一次的數量將是上一輪的20倍!如果不及時防治,災難又將捲土重來,對糧食產量造成更大的創傷,當地的人民將會食不果腹,餓殍滿地,難民連營。

上一輪的蝗災分析中,蝗災對我國的影響很小,不會輕易進入我國境內。但也要做好監控與防治,避免蝗災入境。

非蝗的警惕,中國自古原來發生過這麼多次蝗災?防治就在這四點!

非洲蝗災


我國曆史上的蝗災非常可怕,據古籍描述,那場景堪比災難大片:遮天蔽日,昏黃無光,遍地都是“咯吱咯吱”的咀嚼聲,瞬間就吃完一片莊稼地,糟蹋的差不多了,就會群起而走,烏壓壓的,到下一片田地。

人們用衣服用網用各種東西驅寒,都無濟於事,只能無助的揮打著,眼看著蝗蟲肆無忌憚的揮霍完,又成群結隊的飛走。

在古時候,一旦發生比較大的蝗災,人民將顆粒無收,食不果腹,百姓流離失所,沿途要飯,無家可歸,悲慘之景,不忍述說。我們讀古史,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可想而知,蝗災對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非蝗的警惕,中國自古原來發生過這麼多次蝗災?防治就在這四點!

蝗災,遮天蔽日

蝗災這麼嚴重,我國古時到現在,一共發生過多少次呢?有沒有人統計過呢?有!


春秋時期,魯國的史官們就把蝗災寫進了史書。從此開創了史書記載蝗災的先河。後來的史官們,都會把大大小小的蝗災記錄在冊。一是警醒執政者,二是供人們與子孫後代研究防治方法。


《春秋》是周朝時魯國的國史,對蝗災的記錄有12次,雖然禮儀具足,人民安樂,不過蝗災發生也已經比較多了。


二十五史》中,大部分都有蝗災的記載,有些還很詳盡,除了時間、地點、危害程度,還有對治方法等。西漢無統計數字,東漢共有蝗災31次

非蝗的警惕,中國自古原來發生過這麼多次蝗災?防治就在這四點!

蝗災,漫山遍野

魏晉南北朝進入了一個分裂動盪的年代,因為戰亂與國家不統一,很多史書都沒有記載。僅有的幾部有記錄的史書如《宋書五行志》,記載了魏晉間的蝗災共12次

這個時期,其實是人民生活很困苦的一個時期,戰亂最無辜的,就是老百姓,連年征戰,加上蝗災,幾十裡荒無人煙,隨處可見無主白骨,一片蒼涼景象。那個時期,保命最要緊,也顧不得衣食住行的雅緻了。

非蝗的警惕,中國自古原來發生過這麼多次蝗災?防治就在這四點!

蝗災

到了唐朝,史官制度健全了,《新唐書五行志》記載唐朝蝗災共有34次,比《舊唐書五行志》中記載得多。


宋朝的蝗災比唐朝更嚴重,《宋史五行志》共記有75次蝗災。兩宋前後共歷320年,有蝗災75次,平均4.3年一次。


元朝的蝗災比宋朝更嚴重。元朝僅96年,《元史五行志》卻記有蝗災42次,平均2.3年就有一次,約為宋朝的兩倍!自古以來,古人就把蝗災看做異象,出現異象是因為執行者和當地人民德行不夠,災難越嚴重,也就說明那個地方那段時期的人心不善,社會動盪吧!

非蝗的警惕,中國自古原來發生過這麼多次蝗災?防治就在這四點!

蝗災,莊稼狼藉

明朝蝗災要輕些,《明史五行志》共記蝗災50次,平均約五年一次。次數雖少,不過危害依然很驚人。一旦出現,若執行者防治不力,就會餓殍滿地,人民流離失所。


清朝史料保存比較完整,《清史稿災異志》共記有蝗災94次,平均約三年一次。範圍與元明相同,程度也不相上下。


民國年間,一些地方誌記載,河北、山東等地7次發生蝗災。其他地區次數未有統計,不過根據河北山東的水平,或許也能推測出來。蝗災發生,受苦的總是人民,和人民中貧困,地位低下的人。

非蝗的警惕,中國自古原來發生過這麼多次蝗災?防治就在這四點!

蝗災,莊稼受損

由此我們看出,中華文明有文字記載的蝗災次數,有357次以上,從春秋(公元前770年)開始到今天,2790年年間的統計如此,未統計的還有更多。最嚴重的要屬元朝,最輕的,是在春秋時期的周朝,由此我們也可以推測,德行越厚的時期,災難相對比較輕,人民安樂,衣食充足,住行無憂;反之,災難也就比較重,為保命,樹葉草根都可充飢,衣服因無力縫補而衣衫襤褸,流離失所而無住,徒步乞討而倉促行。


蝗災無情且危害嚴重,古時一旦蝗災發生,人民將飽受饑荒之苦,所以歷來的執政者都非常重視。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在蝗災的防治上不斷突破,加上咱們技術的進步,糧食產量節節攀升,蝗災對於我們的影響就比較小。

非蝗的警惕,中國自古原來發生過這麼多次蝗災?防治就在這四點!

蝗災,防治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章句上》

對於蝗災,普通老百姓能什麼呢?我們不僅能獨善其身,確實也能兼濟天下,如果我們能在衣食住行上都注意一點,就可以盡我們的一份力量。

愛護環境,珍惜資源,低碳生活,減少汙染。就是我們衣食住行方面的總原則。


衣:少買穿不多的衣服,能縫補就繼續穿,美德永遠不過時。

非蝗的警惕,中國自古原來發生過這麼多次蝗災?防治就在這四點!

防治蝗災,愛護環境,取決於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

食:珍惜糧食,節約用水,儘量素食,少叫外賣,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做好垃圾分類等。親自下廚既能提高廚藝,又能減少塑料等難降物的使用,愛護地球,一舉多得,豈不美滋滋?


住:不要追求豪宅大院,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多用環保與可持續可循環的材料,您節約和保護的是地球和子孫的資源。


行:少開車,多低碳出行,減少溫室效應,快遞儘量不要過度打包等等環保低碳的行為,

非蝗的警惕,中國自古原來發生過這麼多次蝗災?防治就在這四點!

蝗災,出行

這就是對天下國家盡的一份力量,因為這些行為會造成環境與天氣的惡化,環境與天氣的惡化就會給蝗蟲的蟲卵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預防總比治療高明,成本低,代價小,副作用少。

非蝗的警惕,中國自古原來發生過這麼多次蝗災?防治就在這四點!

珍惜資源,愛護環境,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

古人講,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有福報的地方會很少出現災難。

修己德行,落實誠敬,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落實您對地球與子孫的愛,做未雨時之綢繆,避免臨渴而掘井,永遠都是不變的真理。


願保護環境,防治蝗災,有您的一份力量。


,致力於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協助有緣人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歡迎關注,相互促進、提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