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地溝油”事件真相

點擊上方“糧食帝國”關注我們 ↑

“金龍魚地溝油”事件真相

(節選及改編自餘盛新作《金龍魚背後的糧油帝國》,預訂新書請聯繫微信號eyu2007或QQ804374797)

前些天,在一個老同事微信群裡,有人轉發了一則題為《堅決抵制金龍魚 禍害國人的金龍魚》視頻。類似內容的視頻不時可以看到,所以我也沒在意。沒想到,過了兩天,在另一個家族群裡也見到了這個視頻,還有親戚問我:“是真的嗎?這下金龍魚苦了。”兩個微信群風馬牛不相及,得要有多少人轉發這個視頻,才能讓我在不同的微信群裡都見著它啊!

“金龍魚地溝油”事件真相

我意識到,這事又鬧大了。果不其然,緊接著,就在益海嘉裡公司的公眾號上看到以下聲明。

“金龍魚地溝油”事件真相

這個陳年失實視頻,已不是第一次被翻炒了。事實的真相是這樣的。

2014年5月14日,人民網重磅發佈題為《地溝油去哪兒了?起底京畿地溝油黑色產業鏈》的報道。該報道稱,記者經過歷時一個多月的暗訪,發現大量經過提煉加工的地溝油,從河北石家莊深澤縣耿各莊,經過專門的運輸車輛,運到了金龍魚在天津保稅區津濱大道的生產基地——嘉裡糧油(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嘉裡糧油)。而該公司隸屬於益海嘉裡集團。記者已將上述信息向北京、河北、天津的公安機關及工商部門進行舉報。該報道一石激起千層浪,“金龍魚使用地溝油”的負面消息廣為流傳。

在“金龍魚使用地溝油”的報道出來後,天津港保稅區管理委員會、食品藥品監督局、工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公安分局等部門立即展開了調查。5月16日下午,各相關部門聯合召開記者發佈會宣佈:“相關媒體報道有誤,將‘嘉裡油脂化學’與‘嘉裡糧油’混為一談。”

在發佈會上,天津港保稅區衛生監督管理服務中心主任介紹,“地溝油”的報道稱有地溝油加工廠運油車輛於3月19日16點左右從河北運油進入天津嘉裡糧油廠區,油罐車牌號為“津B-8520”,車上標有“金正陽物流”字樣,車載油罐上標有“食用油”字樣。執法人員調閱了相關的資質證明、原料採購、生產、銷售和庫存記錄、入灌檢驗報告和相關制度規程等,報道車輛運輸的油品,是嘉裡油脂化學工業(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裡油脂化學)從石家莊市鑫海油脂有限公司購入的牛羊油。

天津濱海新區食藥保稅分局也對此事件進行說明。天津嘉裡糧油和嘉裡油脂化學都隸屬於益海嘉裡集團,前者主要生產食用植物油,後者主要以廢棄油脂為原料生產皂粒、脂肪酸等產品。兩家公司是完全獨立的企業法人,前者位於天津港保稅區津濱大道158號,後者則是95號。儲存地溝油的嘉裡油脂化學T92001油罐專門用於存儲化工生產使用的牛羊油原料,與其生產車間採用封閉管道相連接,其設備不具備轉移生產食用油品的可能性。

對此,深陷“地溝油”報道困擾的益海嘉裡表示,其已向人民網及人民網的主辦單位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發出了正式的律師函,明確要求人民網應當立即糾正錯誤報道,並向社會公眾說明真相,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否則,將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益海嘉裡的訴訟請求,除要求道歉之外,還提出了一個億的名譽權損失索賠。

5月20日,人民網在其首頁刊登《更正》,採訪記者承認此前報道涉及嘉裡糧油(天津)的內容有誤,並向金龍魚母公司益海嘉裡集團道歉。

“金龍魚地溝油”事件真相

看來,這只是一起記者搞錯了工廠大門的烏龍事件,事件也已得到了圓滿的解決。沒想到,三年之後,風波再起。

2017年5月6日,一段題為《地溝油被金龍魚回收,轉發出去傳播正能量》的視頻在各大社交網站上發佈。該視頻迅速在一些視頻網站和新聞客戶端發酵,通過微博、微信和朋友圈瘋傳,給金龍魚造成非常惡劣的社會影響,同時也給消費者造成極大的安全焦慮,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

  該視頻其實為上文談到的人民網《地溝油去哪兒了?起底京畿地溝油黑色產業鏈》舊聞翻新,假借人民網權威,“有圖有真相”,激起消費者趨利避害的本能反應,別有用心地製造社會恐慌。

“金龍魚地溝油”事件真相

5月15日,天津嘉裡糧油以有人涉嫌侵害金龍魚品牌商品聲譽罪一案向天津保稅區公安分局報案。相關監管部門高度重視、重拳出擊,先後赴河南、山東、安徽等地全力開展偵查工作,全力追捕幕後造謠傳謠者。

5月24日,中國食品闢謠聯盟“亮劍網絡食品謠言”暨金龍魚亮劍計劃啟動新聞發佈會在京舉行。針對該視頻,金龍魚方面表示,失實報道源於2014年一則不實報道,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並已經證實為網絡謠言,央視、人民網、新華網等已發佈相關報道進行澄清。“作為行業領軍企業,我們非常珍惜消費者的信任,並將始終維護中國食品在國際市場的聲譽。”為反擊網絡謠言,金龍魚懸賞1000萬追討“地溝油被金龍魚回收”的網絡謠言黑手,並出資3000萬設立專項打擊網絡謠言基金。此舉得到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以及相關協會、企業的積極呼應。

7月3日16點,天津市濱海新區公安局官方微博宣稱:關於造謠傳謠“地溝油被金龍魚回收”案件已破獲,嫌疑人王某、李某因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犯罪,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金龍魚地溝油”事件真相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像金龍魚這樣的大廠家想要染指地溝油,完全不具備經濟可行性。

首先,地溝油的數量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

2010年3月份,有媒體曾報道中國人一年吃掉300萬噸地溝油。按此比例推算,中國人每吃10頓飯,就會碰到1餐地溝油。這條新聞引起國人極大的恐慌。這並非事實。只要做一個簡單的推算就可以估計出中國地溝油的規模。2010年,中國大概消費2300噸的包裝食用植物油,中包裝餐飲用油只佔1/3。餐飲用油大部分會被消費者吃掉,餐餘垃圾裡頂多只有10%。這些餐餘垃圾有很大一部分被正規廠家回收,轉做地溝油的不會超過半數。這樣可以估算出一年頂多只能非法出品38萬噸的地溝油(2300萬噸×1/3餐飲用油比例×10%餐餘垃圾×1/2回收比例=38萬噸),媒體稱200~300萬噸地溝油是過份誇張了。

筆者在參加一次糧油行業專家會議時,曾親見同行調侃某教授因接受地溝油採訪而出名。該教授慚笑地大擺其手,稱“再也不敢和記者說話了”。

其次,地溝油有地溝油的提煉工藝,食用植物油有食用植物油的提煉工藝。因工藝不同,設備也是不同的。金龍魚也好、其他大品牌也好,都是年產幾十萬噸級別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用同一套生產線,生產食用油的同時還生產地溝油,技術上是做不到的。38萬噸的地溝油分到34個省市,平均每個省市只有1萬多噸。你覺得這些大企業會單獨為這點量設計一條生產線嗎?數量少就沒有規模效應,只適合地下黑作坊或不法小廠生產。

所以,稍微冷靜的推理思考下,就會發現金龍魚用地溝油來生產食用油,絕對是件不可能的事。但為什麼就是這樣的事會讓大家相信呢?一來,這是因為我們社會的整體公信力在下降,人們不知道還有什麼東西是可以相信的。二來,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缺乏冷靜思考的時間和習慣,容易被一些偽科學的東西所迷惑。從人造雞蛋、塑料大米到橡膠麵條,這麼多神奇的食物都能被想象出來併成為謠言被傳播,更何況是技術含量一點都不高的地溝油呢?

【更多分享】更多有料、有趣的乾貨文章,以及更多直接交流,可訂閱“糧食帝國”頭條號、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