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因果回報,是與人為善


最好的因果回報,是與人為善

一滿杯牛奶:愛出者愛返

一天,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正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勞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時感到十分飢餓,但摸遍全身,卻只有一角錢。怎麼辦呢?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

當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只乞求給他一口水喝。

這位女子看到他很飢餓的樣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給他。

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問道:“我應該付多少錢?”

年輕女子回答道:“一分錢也不用付。媽媽教導我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

男孩說:“那麼,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說完男孩離開了這戶人家。

此時,他不僅感到自己渾身是勁兒,而且還看到上帝正朝他點頭微笑,那種男子漢的豪氣像山洪一樣迸發出來。

其實,男孩本來是打算退學的。

數年之後,那位年輕女子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生對此束手無策。

最後,她被轉到大城市醫治,由專家會診治療。

當年的那個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了,他也參與了醫治方案的制定。

當看到病歷上所寫的病人的來歷時,一個奇怪的念頭霎時閃過他的腦際。

他馬上起身直奔病房。來到病房,凱利醫生一眼就認出床上躺著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幫助過他的恩人。

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決心一定要竭盡所能來治好恩人的病。

從那天起,他就特別地關照這個病人。

經過艱辛努力,手術成功了。

凱利醫生要求把醫藥費通知單送到他那裡,在通知單的旁邊,他簽了字。

當醫藥費通知單送到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時,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會花去她的全部家當。

最後,她還是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藥費通知單,旁邊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輕聲讀了出來:

“醫藥費:一滿杯牛奶。

   ——霍華德·凱利醫生”


最好的因果回報,是與人為善


不傷害他人是有德


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

德行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不管天賦多高,能力多強,如果偽善,缺德,就算再努力也不會得到好的回報。

人品德行,才是一個人行走天下的至寶!別為了金錢,泯滅了自己的良心;別為了利益,傷害了他人的真心。

佛陀在世的時候,受很多人敬仰膜拜。

有一次走在街上,遇到了一個非常嫉妒他的婆羅門,這個人十分仇視佛陀,看到眾生都尊敬佛陀,便心生一計,想要傷害佛陀。

他和眾生一樣,跟在佛陀身後,趁佛陀不注意,他手裡抓了一把沙子,向佛陀的眼睛扔去。

有道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在他扔沙子的瞬間,突然刮來一陣風,沙子都吹到了他的眼睛裡。他疼痛不已,倒在地上來回掙扎。

眾生看到這一幕,都嘲笑他,在眾人的指責聲中,婆羅門跪下懺悔。

人活著,千萬不要做傷害他人之事。如果想玷汙或是陷害善良的人,最終一定會反傷了自己。


最好的因果回報,是與人為善


何以蘇門三才子:因果福報自己修


佛門裡有這樣一句話:福報是自己修的,痛苦是自找的。

冥冥之中,一切彷彿自有定數。

今日我們種下善的種子,終有開花結果之時,於是他日福報必來到我們的身上。

廣種善因,廣積福報,自然可以收穫到善果。

若是作惡多端,積下惡因,只會讓自己離福報越來越遠。

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福與禍,背後都是因果回報。

文壇巨匠蘇軾,祖父名為端正道人,為人忠厚,樂善好施,經常幫助那些窮苦的百姓,積累了很大的福報。

有一位老者,接受過他的很多恩惠。

老者對他說:“你對我這麼好,我無以為報,我有兩個穴地,一個會致富,一個會尊貴,希望你選擇一個我贈送給你。”

端正道人回答:“我希望子孫讀書,不願他們有錢。”

於是老者便帶著他來到眉山,選了一處墓穴,端正道人將自己的母親葬在了那裡。

端正道人生了蘇洵,蘇洵又生了蘇軾和蘇轍,成就了宋朝的三位大才子。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富貴榮華不是爭來的,而是積德積來的。

正因為蘇軾的祖父種下善因,才會給子孫積累了如此厚重的福德。

古人說:“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消,但日有所損。”

行善積德,積攢的福氣和福報,可以惠及子孫後代。

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

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小人只能得勢於一時,正人才能得勢於一世。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有一顆慈悲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