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為善,就是善待自己

俗話說“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誰都喜歡聽好話,說好話在我們生活中也是一種善舉。

與人為善,就是善待自己

證嚴法師說過:“心底再好,嘴巴不好,也不能算好人”。

也有人說過:“贈人以言,重於珠玉;傷人以言,甚於劍戟。”出口傷人很容易激發心中的不快,甚至令人在憤怒時作出毫無理智的舉動。

人與人之間相處,有不少矛盾是因為圖一時口快而產生的,也就是說話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人家聽後的感受。

與人為善,就是善待自己

明代思想家袁黃在《積善之方》中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到,福已遠離。”就是在勸導人們多行善、少作惡,也是進一步詮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間的因果關係。

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們遇上問題,絕不能逞一時之氣、圖一時之快去傷害別人,往往傷害到別人的同時也會傷害到自己,以及給心裡帶來不少苦惱和不安。

也許有人會說那些向善的人是為了得到善報,可真正向善的人是不求回報的,純粹出於本心。

與人為善,就是善待自己

南嶽廣濟禪寺主持宗顯法師曾說過一個故事。

有一天有人向他訴苦,說他幫助過別人,後來他遇到困難找那人幫忙,那人卻一口回絕,讓他當時聽了很傷心,便找法師解惑。

法師說:“善行是不求回報的,而是求得心安,這麼做無異於自尋煩惱。”他聽後心裡一下子釋然。

德蘭修女也說過類似的話:“你的善行義舉,不是為了那些為貧窮所困的人,而是為了你自己。為了你的良知不被湮滅,為了你的心,讓它保持柔軟和善良。”

所以,與人為善,多做一些善行,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變得更加善良。

與人為善,就是善待自己

其實,做善行並不難,只要你心存一絲善念,不管有錢還是沒錢都可以做。

過去有人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善行名言:“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佈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佈施。”

也就是說善行並不是一定要拿一大把的錢去幫扶別人,而是,只要你有心,你的舉手之勞也能成為一種善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