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曹雪濤院士本人回覆“數據造假”質疑

今天,針對Elisabeth Bik發文質疑2008年發表在Blood上的文章數據,曹雪濤院士本人進行了回應。

在信中,曹雪濤院士表達了歉意,特別指出,作為領導者難辭其咎。但同時也強調對實驗的重複性充滿信心。

剛剛,曹雪濤院士本人回覆“數據造假”質疑

Elisabeth Bik提出的質疑:

Figure 1A. The "unstimulated" and "LPS" panels in the BAPTA-AM row appear to look unexpectedly similar. Shown with red boxes. Could the authors please check?

剛剛,曹雪濤院士本人回覆“數據造假”質疑

以下為曹雪濤院士的回覆:

針對您最近發表關於我們團隊在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免疫學研究所進行的上述研究的詢問,我作為通訊作者對您進行回覆。

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興趣以及您對保護科學記錄的準確性和研究追求的完整性。一直以來,它們對我們也至關重要。

在收到您的詢問後,我將其列為我們的首要任務,並立即採取措施調查您與團隊和合作者提出的問題,並仔細地重新檢查了我們的原始文章,原始數據和實驗室記錄。如果我們的調查顯示所發佈記錄的最高準確性存在任何風險,我們將立即與相關的期刊編輯部合作。

根據目前仍然在進行的分析,以及同事和同行的反饋,我對這些出版物中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新意,以及我們工作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

然而,作為監督和管理實驗室的主要負責人,出現任何問題都是無法躲避的。您的問題再次提醒我,作為負責人,必須承擔起應有的職責和義務,管理好團隊和實驗室,這是十分重要且必須的。

因此,對於我的學生、朋友、同事、同行以及學術圈,我的心情都十分沉重,並感到非常抱歉。對於我們的疏忽以及給您帶來的不便,我深表歉意。

剛剛,曹雪濤院士本人回覆“數據造假”質疑


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到目前為止,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對於這些質疑,曹雪濤於15日下午回覆《中國新聞週刊》時表示,“我現在剛到上海實驗室,要把這些事情查一下。我知道大家關注這個事情,查完了,我會給大家一個回覆。

這些被疑造假的論文發表時間從2003年一直延續到2018年,絕大部分在曹雪濤供職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期間發表。文章多見於《細胞與分子免疫學》、《免疫學雜誌》、《生物化學雜誌》等國內外期刊,還有文章發表在自然出版集團主辦的《自然-免疫學》,另有一篇論文2014年被《科學》雜誌收錄。

曝出曹雪濤論文圖像異常的人,是曾供職於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Elisabeth Bik博士。Elisabeth Bik對《中國新聞週刊》說,2016年起,她就辭掉工作,專職調查各類論文圖像異常問題以及可能存在的學術不端。

Elisabeth Bik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說,早在2014年,她無意間發現了曹雪濤作為通訊作者的三篇論文有著可疑之處。

目前,在PubPeer上,已經有超過40篇曹雪濤作為論文作者的文章被質疑。Elisabeth Bik解釋說,在一定條件下,實驗出現圖像的多次“重複”是有可能的,比如,蛋白質印跡法採用相同的實驗控制條件和樣本,採用相同的組織切片,圖像會呈現相似性,但這樣的相似性應該在該出現的地方。而就流式細胞儀來說,即便用同樣的樣本,細胞最終落點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只是會大體位於同一象限,大體位置接近,但絕不會每次一樣”。

Elisabeth Bik發現,在2014年開啟、2016年發佈的關於過去20年、國際上40種期刊20000多篇論文的研究報告中,有3.8%的論文,共計782篇圖像存在問題。這其中,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則是有意為之,這一比例她推斷約佔一半,另一半是“誠實或者無意的錯誤”。

Elisabeth Bik以曹雪濤2018年發表在《細胞與分子免疫學》的一篇論文舉例稱,兩張流式細胞儀實驗圖像完全一致,每張圖像的百分比也一致,這有著“誠實錯誤”的可能性,可能同一個圖表插入了兩次。

採訪中,Elisabeth Bik多次強調,她只是將可能存在問題的圖像和論文標註出來,至於這樣的圖像是否構成學術不端,最終要看期刊的裁決,而期刊只有前期審查,才可能杜絕這樣的現象。她還稱,圖像的複製粘貼、PS只是她能夠觀察到的科研作弊手段的一種,只是冰山一角。

曹雪濤

剛剛,曹雪濤院士本人回覆“數據造假”質疑

曹雪濤院士1964年出生于山東省濟南市,17歲就讀於第二軍醫大學海醫系本科,22歲在第二軍醫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26歲時碩士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同年被授予博士學位。

28歲破格晉升為當時我國最年輕的醫學教授。32歲晉升為博士生導師,33歲擔任全軍免疫與基因治療重點實驗室主任,41歲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此外,他還是當時我國最年輕的將軍。

目前,任南開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同時,他還是《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誌》主編,《細胞與分子免疫學》編委。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pubpeer等。

▎精彩圖文

Nature調查再聚焦讀博壓力:超1/3博士生焦慮抑鬱,大學有沒有能哭的地方?

經驗貼!如何成功出國讀(鍍)博(金)

穿著自己用17封拒信做成的裙子去答辯博士論文

研究生太難了:2020年研究生將擴招5%、每年博士生延期率近65%

20多萬有編制的高級中學or東部四非高校,碩博士畢業的你會如何選擇?

精華版:如何成功申請海外博後

獨家秘笈!研究生回覆審稿意見的經驗和模板

乾貨滿滿!研究生第一篇學術論文常犯問題總結

▎關注我們

科研不易,唯有創新!生物新視野願與各位一路同行,成為您交流和互助的平臺,希望給您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新視野,讓您的科研之路更加順利和輕鬆。

剛剛,曹雪濤院士本人回覆“數據造假”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