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麗事件的反思: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女兒?


包麗事件的反思: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女兒?


北大女生包麗(化名)自殺事件,

事情的來龍去脈,相信大家都已經大概瞭解了。

包麗的男友牟某,在交往過程中,一直在對她進行精神控制。

第一步:利用弱點,肆意打壓。

包麗之前交過男友,這為牟某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漏洞.

他說自己有“處女情結”,指責包麗不自愛不檢點,

接著又逼問她和前男友的細節,並讓她以“媽媽的健康”發誓沒有騙他。

經過一遍一遍的“審訊”後,包麗被洗腦了,

她開始感到後悔,覺得自己真的做錯了。

第二步:讓包麗對他進行補償。

攻破了包麗的心理防線後,牟某變本加厲地對包麗的人格進行打壓,

他不僅要求她必須叫他“主人”,還讓她在身上紋上一句“我是牟某的狗”。

第三步:掌握對方的致命要害,進一步加強控制。

包麗有了歸順心理之後,牟某還提出要拍下了包麗的裸照,

並威脅如果她跑掉的話,就把照片發到網上。

已經逐漸失去自我的包麗,對這些過分的要求,都一一照做了。

但牟某並沒有因此收斂,他提出了更加令人不寒而慄的要求——讓包麗去做絕育手術。

第四步:以死相逼,絕不分手。

在包麗忍無可忍,逃回了老家,堅決要跟牟某分手的時候,

他先是進行信息轟炸,狂發幾十條不堪入目的微信辱罵包麗。

然後,他放出大招,說自己吃了安眠藥,在醫院洗胃。

包麗情急之下,只好又跟他恢復了聯繫。

在這次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包麗自我存在的價值感很低,自我厭棄達到了頂點,

她在發給牟某的信息中說,希望他遠離自己這種垃圾,她是個毫無價值的女孩。

包麗事件的反思: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女兒?


到底是遭受了怎樣的摧殘,才讓一個原本陽光開朗、自信大方的女孩,

完全喪失了自我認同、覺得自己是個“垃圾”,一步步地走上不歸路?

在交往之初,她明明很清醒啊,她對牟某說:

“我最美好的東西不是初夜,是我的將來”。

即使在被牟林翰洗腦的過程中,她也曾有過掙扎,質問他:

你真的覺得你的感情是愛嗎?你只不過是把我當成了滿足你私慾的工具,你可以拋掉你的私慾來愛我嗎?


她也曾無數次想要逃離,但每一次,都在密不透風的攻勢下,向牟某妥協。

她在微博上寫下最後一句話“我命由天不由我”之後,開始結束自己的生命。

包麗事件的反思: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女兒?


她才20出頭啊,正處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

她的未來本該如她所憧憬的那樣,前途無量,大有可為。

可是,就因為遇到一個渣男,一輩子都毀了。

這件事件,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包麗是北大高材生,

還是學法律的,她都可以變成這個樣子,那我們普通的女孩呢?

所以,我一直都在想、一直在反思的是:

到底是什麼樣的女孩,容易被精神控制?

我們到底應該怎樣教育女兒,才能讓她們遠離傷害,不讓她們成為下一個包麗?

包麗事件的反思: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女兒?


實際上,包麗的遭遇並不是孤例,

知乎上有個叫“悠兒”的女生,遇到了和包麗一模一樣的情況。

她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學法學院的學生,長得漂亮,

而且懂詩書、曉樂理,從小到大都有很多人追。

遇到前男友後,她一點點地被洗腦。

前男友罵她醜,放大她的任何一點小缺點攻擊她,還讓她用流產的方式證明她愛他,

她都沒有反抗,反而覺得自己確實太差勁了,配不上前男友那麼優秀的人。

前男友對她的精神控制到了什麼程度呢?

明明是前男友出軌,她卻哭著求他不要離開,

說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才讓前男友想要出軌,全是他的錯。

前男友介意她戴了別人送的手鐲,她把手鐲扔了還不夠,

還被逼著在手背上劃了長長的一道口子,前男友說,這是對她的“懲罰”。

這樣的戀愛,說是“昏天黑地”一點也不為過,從中感受不到任何快樂,只有無盡的痛苦。

萬幸的是,在前男友數次出軌,她自殺未遂之後,她終於醒悟,

下定決心和他分手,從魔窟中逃離了出來。

後來她在反思中,說她的原生家庭不是很完美,極度渴望父愛,

因此對什麼都很遷就,不敢拒絕別人,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

於是,她才知道,這叫“吸渣體質”,或者說是“容易淪為精神控制的對象”。

然而這並不僅僅是一兩個例子,隨便一搜,在兩性關係中,

對對方實施精神控制和精神暴力的,真的太多太多了。

包麗事件的反思: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女兒?


包麗事件發生後,很多人都開始往Pua上面引,說這個男生可能學過Pua,

Pua確實很可惡,很齷齪,但是我覺得這和Pua關係不大。

他只是簡單的很會控制人,家庭出身很好,頂著名校的光環,有

多年學生幹部的經驗,在公共場合說話做事滴水不漏,對某些社會規則的掌控十分到位。

甚至,他在得知女友自殺、腦死亡的時候,非常鎮靜。

在大眾面前,他依然可以維持自己的體面,在大眾的面前,仍然可以不動聲色。

在感情中、在兩性關係中,我們太容易淪為被精神控制,精神暴力的對象,

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

戀愛的時候,被對方貶低、打壓和控制的人,還要有多少?

分手的時候,用自殘,用傷害自己的方式挽留的人,還要有多少?

這些人並不是都學過Pua,而是精神控制和精神暴力離我們太近,我們太容易遇到了。

很多時候,精神控制不是像包麗所遭遇的那樣,要拍裸照,要做絕育手術,要紋你是我的狗,

更多的時候精神控制是看不見的,是裹挾在很多細節裡面的。

他會抓住你一個弱點,一直放大,不斷重複,直到你有認同的跡象為止。

比如說,你學歷不夠好,你身高不夠高,你不是處女,

你年紀比我大,你太胖了,你長得太不夠好,你不夠溫柔等等。

一旦你接受了他說的這一點,就是洗腦的開始,最後你會覺得自己虧欠他,

然後還會發自內心地覺得,他已經對我這麼好了,我還這麼傷害他,簡直是罪大惡極。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女性,

怎麼會那麼容易被控制、被洗腦?

上面曾經被精神控制的“悠兒”說了一句話,一針見血地點出了本質:

女生是否會成為精神控制的受害者,和學歷無關,

只要女生有同情心、愧疚感、將心比心這些善良的品質,就一定鬥不過他。

精神控制並不是只有精神脆弱的人才會中招,更多的時候,

他利用的是你的善良,你的懂事和聽話。

一旦你反抗,一旦你想要離開,他會自殺,會各種威脅,

這樣反覆幾次之後,你就情緒崩潰,被控制了。

很多人覺得這些被控制的女孩子很傻,其實並不是她們傻,

而是她們有弱點,一旦抓住了弱點,就很容易淪陷。

包麗事件的反思: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女兒?


瑞士心理學家愛麗絲·彌勒曾說:

被壓抑的童年,被壓抑的孩子,被鼓勵要懂事和聽話,會導致她壓抑真正的感受,從而使他成年後更易於被控制。


所以,我一直在反思,我們現在很多家長培養女兒的方向是不是錯了?

培養女兒溫順、聽話、懂事,讓自己省心,

這當然沒錯,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

我們這也是在給將來的婚姻中那個擅長精神控制和擅長精神暴力的人,培養“奴隸”?

都說女孩要溫順懂事,要聽話,我們都把他們培養得溫柔善良,善解人意,

以為這樣她就能有一個順利的人生,被將來的丈夫、公婆善待。

可世界真的已經變了,一個女孩活在世上,僅憑懂事和聽話是不夠的,

還要有底氣和敢於表達自我。

在包麗事件發生後,我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話說得特別好:

如果說這麼多社會新聞告訴了我們這些中年人什麼,

那就是,如果有女兒,不要教她乖和聽話.

教她相信自己、堅持自己、捍衛自己,教她平等和尊重是一切關係的基礎,

教她不要為愛和性羞愧,教她別溫柔地被規訓,別被動地接受命運。

心理學家愛麗絲·彌勒說:

被精神虐待者,若想保護自己,不遭受精神虐待,一定要學會正確的表達自己。


正確表達自己絕非去問施暴者自己到底是哪裡做錯了,

奢望通過調整自己的做法改變對方對自己的態度。

而是在剛開始受到施虐者攻擊或者侮辱的時候,就迅速、

立刻以言語或者憤怒的情緒表達自己的不滿。

聽一個心理諮詢師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個諮詢者,是性癮患者,有一次,他在電梯裡碰到一個長得很乖巧文靜的女孩。

他一邊說“你臉上有個飯粒”,一邊伸手去摸女孩的臉,身體順勢緊緊靠過去。

按照他以往每一次的經驗,乖巧的女孩被騷擾時都不敢吭聲,就算反抗,

也是用身體去抵抗,但那更能激發他的獸慾。

沒想到,這個女孩在他想要靠近時,就昂起頭,憤怒地表示反抗,中氣十足地吼了一句:滾!

他一秒破功,嚇得當場石化。

你看,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那些擅長精神控制,那些變態的人,

都是喜歡欺負那些逆來順受、那些懂事乖巧的女孩。

當你乖巧懂事,只會被別人當成好欺負的對象,而當你亮出牙齒和鋒芒,

那些看上去凶神惡煞的人,立馬就蔫了。

但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裡,我們很多女孩是不敢去表達自己,不敢去據理力爭,不敢去反抗的,

甚至有很多連離開渣男的勇氣都沒有。

所以,我覺得問題出在從小的教育上面,出在了原生家庭上面。

從小,她們的父母並沒有讓她們成為一個敢於表達自我,敢於及時止損,敢於自信剛強的女孩。

包麗事件的反思: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女兒?


包麗事件的反思: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女兒?


我常常想,如果我有一個女兒,我該怎麼教會她保護自己?

首先,我會給她很多很多的愛和鼓勵,讓她擁有一生不變的底氣,在任何人面前都不會喪失尊嚴。

曾經聽過一個很動容的故事。

有人詢問牧師,女兒膽小自卑,該怎麼培養她的自信?

牧師說:

“每週五的晚上,我都會和五歲的女兒單獨約會,女兒會換上最喜歡的公主服,從樓梯上款款而下。我打心眼裡覺得我女兒是個美麗高貴的公主,她就是個美麗高貴的公主。”


被父親如此慎重對待過的女孩,會因為幾句打壓就否定自己,姿態低到塵埃裡嗎?

不會,她內心強大篤定,永遠堅信自己的珍貴。

其次,我還會大大方方地告訴她,每個人都擁有對自己身體的支配權。

性只是一種選擇,不能和價值捆綁在一起,

但是,每一次選擇前,一定要慎重考慮,並且保護好自己。

正如《完美陌生人》中那個父親,17歲的女兒要去男友家過夜,問父親怎麼辦,他說:

“不要因為他不高興而去他家,這不該是唯一的理由。而且你別指望我能多支持你去。

我要說的是,這是你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刻,是你會銘記一生的事情。

不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談資,如果你以後想起,無論何時回想起來,這件事都會讓你嘴角帶笑的話,你就去做吧!

但如果你並不這麼認為,或者不太確定,那就忘掉它吧!因為你還有大把的時間。”

索菲婭認真思考之後,聽明白了自己內心的聲音,拒絕了男友的要求。

如果這個父親在聽女兒訴說的時候,就彷彿遇到了洪水猛獸,

不由分說地痛罵她一頓,或者命令她不許去,會怎麼樣呢?

“談性色變”並不是件好事,女兒終有一天會面臨選擇,

如果她已經學會理智地看待“性”這件事,很多可能的傷害都會避免。

我會一直尊重我的女兒,不會因為她是處女或非處女,未婚或離婚,就貶低她,看不起她。

在我這個父親心中,她永遠都是那個驕傲的女兒,

不管年紀多大,不管她是什麼狀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我會教女兒愛自己,

把快樂和幸福寄託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依附於旁人。

包麗事件的反思: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女兒?


作者古典曾講過一個故事。

他在一家小吃店吃東西的時候,看見一對父女。

爸爸拿著小提琴,女兒跟在他身後。

小姑娘報考了小提琴三級的考試,但是沒考過,小姑娘心疼爸爸掙錢不容易,

自己學小提琴要花很多錢,又覺得自己沒考過不爭氣,整個人都顯得很沮喪。

她爸爸接下來的一席話,讓人感動不已。

他溫柔地安慰女兒:

爸爸當年給你報這個小提琴班,不是為了讓你過級。

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長大了,爸爸不在你身邊,

你覺得不開心了,把琴箱打開,幫自己拉一曲。

那個熟悉的音樂響起來,環繞著你,就好像爸爸還在你身邊一樣。

我就希望你有一個這樣的愛好,能在你最需要的時刻陪伴著你。

每次聽到這個故事,我都忍不住眼眶溼潤。

每一個女孩,都應該為愛而活著。

精神世界如同星空般璀璨的女孩,人生也一定會熠熠閃光,

她知道如何取悅自己,知道如何獲得平靜,不會輕易地被外界所動搖。

家庭是女孩最初的庇護所,父母的愛,是女孩一生的保護色。

得到過真正的愛,她才會更好地識別愛,不會對打著愛的旗號,

實際上卻在行傷害之實的行為無限度容忍。

她自信而獨立,自由而暢快。

“我希望我的女兒日後遇到另一半,像桃花遇見春雨一樣從容優雅,

而不是像逃機者遇到降落傘,為了生存慌不擇路。”

我想,這就是我對女兒最大的愛,奮力託舉,竭盡全力,不求回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