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属国有企业发展闯新路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洪静雯

船至中流,奋楫者先。当前经济社会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有企业发展出路在哪?今年,湘潭市多家国有企业纷纷打出“组合拳”,通过整合创新,走出新兴业态培育之路;通过筑巢引凤,走出多元发展之路;通过科学化管理,走上经营壮大发展的康庄大道。从而加快推动国有经济的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为探索企业转型发展打通了新路。

质量变革

“不断加快企业转型步伐,积极向市场化、实体化、专业化转型发展。”在今年市属企业一季度工作调度会上,作为推动混合所有制先行先试主力军,湘潭城乡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明确了新的发展计划。

“我们以竞争类企业为突破点,对下属企业、项目公司开展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资产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在实施混改的公司是湖南莲城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这是湘潭市唯一一家能够从生产到施工,完全自主完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国有企业,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目前,已经开始实施员工持股混改,员工持股率达49%。

除此之外,该集团还通过多种模式进行质量变革。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装饰装修部,拟将装饰装修部“法人化”,引入战略投资者,并适时开展员工持股;开元发展(湘潭)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在市政府授权范围内从事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管理及片区开发等业务的公司。今后企业将通过与相关省属国企合作,转让51%以上股权。

在项目公司的合作混合制改革中,一方面,城发集团计划与江西电建合作投资黑臭水治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由其占股70%,负责项目建设运营;另一方面,城发集团还将与中信建发合作投资,在合资公司中各自持股比例为34%和66%,按照股权比例提供项目资本金和投资资金。

动力变革

近年来,湘潭市智慧交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和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升,行业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不断优化,运输服务的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今年湘潭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发集团”)将发展视点对准移动互联网智能交通产品,以互联网思维为突破口,通过混改试行、拓展产业等举措,蓄力发展动能。

今年,交发集团拟入股本地社区生鲜电商——湖南慧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线上下单,线下服务到家的生鲜类服务模式,做大湘潭市场;迎合“弹性预约响应式”出行,拟入股“曹操出行”湘潭唯一代理商湖南长盛位位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打造湘潭市实际运营的首家合法网约出行公司,迅速切入出行市场;拟与湖南来讯科技公司、珠海交通集团、杭州捷行公司和武汉译码当先公司成立合资信息技术公司,开发及运营湘潭出行APP、新旅游平台、智慧工地平台、物流配送平台等。

在产业自我培育方面,以湘潭交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为载体,整合集团旅运资源,构建“一车一社一网三中心”(即一个旅游车队,一个国际旅行社,一张全域旅游网,湘潭旅游集散中心、韶山及湘大红色培训中心、湘潭市研学及安全教育培训中心)的综合旅游发展版块,拓展湘潭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基地;以湘潭交发物资贸易有限公司为主体,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建材、高品质汽车及其他大宗物资供应商,供应集团以及其他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运输板块需要新增的客运车辆及配件等,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效率变革

湘潭电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潭电化”)2019年不仅做优做强做大传统锰系产品,还相继开发新产业,锰系电池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和环保三大产业并进齐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全集团上缴税金1.2亿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助推公司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春节期间,公司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还确保生产经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湘潭鹤岭电解二氧化锰生产基地、污水处理公司三厂一中心、广西靖西三个工地一直都在有条不紊地生产。其中电解二氧化锰鹤岭基地生产正常,日均产量达132吨。靖西基地满负荷生产,每日产能为160吨左右;靖西新能源无水磷酸铁产量达到100吨/天。污水处理生产平稳,河西、鹤岭九华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污水27.5万吨。

公司规模越做越大,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效率的变革摆在了公司发展的首位。今年湘潭电化预计投入500余万元,启动“智慧电化”信息化项目,将集团下属所有子公司囊括其中,主要推进财务板块、人力资源板块、供应链板块和OA板块,打破原有的系统藩篱,建立集团层面的人、财、物大数据库,开展智能分析和风险提示,便于实现精准管理,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电化整体管理水平的大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