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府古蹟上篇(池州有個武林城)

石城

故城在貴池縣西,漢置縣,後漢建安四年,孫策西擊黃祖,行至石城,尋以程普為丹陽都尉屯石城,其後孫權封韓當為石城侯,隋開皇中,改曰秋浦。[元和志]秋浦縣,隋開皇十九年,於石城故城置,屬宣州,永泰元年,李勉奏置池州,新縣屬焉,蓋是時移於今治[縣誌]故城在縣西七十里,地名鐵店,亦曰蒼埠潭,以東西兩石山夾河如城而名。

南陵故城。在貴池縣西南,[寰宇記]在縣西南一十二里,舊置戌梁,普通六年,置南陵郡於此,隋平陳廢。

猷州故城。在石埭縣東[新唐志]宣州涇,武德三年,以縣置南徐州,尋更名猷州,八年州廢,以涇來屬[縣誌]猷州城在縣東三里。

石埭故城。在今縣西[元和志]永泰二年,洪州都督李勉奏割秋浦、青陽、涇三縣,於吳所置陵陽城南五里置縣[寰宇記]吳封韓當為石城侯,遂置石埭場,晉太康三年,廢入宣城。梁大同二年,置石埭縣。隋平陳,併入南陵,唐永泰初復置[縣誌]石埭故址,在縣西百五十里,今名七里街,宋桂大受水晶宮記曰,理宗寶慶初,始作新邑於此,以四門皆山,不立城郭,因掘珠嶺為東門,南山為南門,處嶺為西門,(石郎)??路北門,後六年餘遷他所,蓋還舊治也。

太原廢縣。在建德縣[寰宇記]建德縣舜井城,在縣南四里,梁武於此置太原郡,隋廢[縣誌]今縣有太原鄉,沿故郡之名也,按明統志及府志,俱以太原郡在貴池之故石城,未知所據。

臨城廢縣。在青陽縣南,三國吳分陵陽、石城二縣地置縣,隋平陳廢[元和志]青陽縣本漢涇縣地,天寶元年,洪州都督徐輝奏於吳所立臨城縣南置,以在青山之陽為名[縣誌]臨城鎮,在今縣南五里。

定陵廢縣。在青陽縣東北,晉南渡後,僑置於蕪湖縣界,屬淮南郡,宋齊以後因之,隋平陳,廢入南陵[寰宇記]吳帝南渡之初,於古丹陽城置定陵縣,即青陽縣地[縣誌]今縣東北有定陵鄉,蓋以故縣為名。

義安廢縣。在銅陵縣東[新唐志]唐末析南陵置義安縣,尋廢為銅官治[寰宇記]梅根治,元管法門、石埭兩場,隋升法門為義安縣,尋廢,入銅官治[縣誌]故址在今縣東順安鎮。

陵陽故縣。在石埭縣東北,漢置。後漢書郡國志注,陵陽子明得仙於此縣山,故以為名。晉鹹康四年,避杜皇后諱,更名廣陽。[隋志]宣城郡涇縣,平陳,省南陽入,蓋即廣陽,避煬帝諱,故也[舊唐志]武德三年,置猷州,後領南陽縣,八年廢[寰宇記]南陽故縣,在今石埭縣東北二里。

至德故縣。今建德縣治[元和志]至德縣本漢石城,至德二年,刺史宋若思奏置,因年號為名[寰宇記]本鄱陽、秋浦二縣地,楊吳順義初,改為建德。

晉陽故縣。在東流縣東北[隋志]梁置太原郡,領晉陽和城等縣,平陳,廢入彭澤[寰宇記]晉陽廢縣,在彭澤縣東北百九十四里,和城廢縣,在彭澤縣東北二百二十二里[縣誌]今縣東北為晉陽縣,蓋以故縣得名,和城當亦相近。

武林城。在貴池縣[寰宇記]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吳大帝所築[三國志]孫權封子休為琅琊王,鎮武林城,諸葛恪秉政,不欲諸王在濱江兵馬之地,徙于丹陽,其後陸允、何遜併為武林城都督。

劉胡城。在銅陵縣東四十五里,凡八所,想去二里許,不相聯屬,劉宋時晉安王子勳使劉胡築。

堯城。在建德縣南[元和志]至德縣堯城在縣南四里,舜城在縣北二十里,舊傳兩帝南巡至此[寰宇記]舜井城在建德縣南四里,城中有舜井,故名。按元和志,堯城在縣南,舜城在縣北,本為二城。寰宇記脫去堯城,而以縣南者為舜城,恐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