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設計“名醫把脈”,助力甌江北口大橋打下“定海神針”

交通設計“名醫把脈”,助力甌江北口大橋打下“定海神針”

甌江北口大橋拿下多項重要節點

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3月24日,完成中塔首節塔柱混凝土澆築施工;3月26日,完成南錨沉井封底混凝土施工,比計劃提前6天完成……沿海高速溫州甌江北口大橋自2月中旬復工以來,接連拿下多個重要節點及重難點,標誌著大橋五大基礎全面完成地下及水下施工作業,進入新的建設階段。

緊張的施工背後,有一群浙江交通設計人的助力和付出。為了應對疫情給施工帶來的困難,設計組在春節假期期間,就已採用居家辦公方式通過網絡及時開展方案研究。疫情稍有緩解,他們就馬不停蹄前往現場指導施工,全力保障項目建設進度。

目前,溫州甌江北口大橋建設已進入新的建設高峰,計劃於下半年完成中塔塔柱施工,並於年底開始上部結構的安裝施工,於2021年底大橋建成通車。

設計施工難點回放

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中塔沉井

中塔沉井

1000多個日夜努力鑄就“定海神針”

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中塔沉井

<table><tbody>

1


甌江北口大橋中塔沉井位於甌江北汊水域,下覆40餘米深厚淤泥及淤泥質黏土。面對高靈敏度和高觸變性的勘察結果,設計人員在充分調研國內已建和在建水中沉井的基礎上,果斷在軟土地層中採用全鋼殼混凝土結構,並首次將Q345等級鋼材作為鋼殼沉井主體材料,為沉井下沉過程中的姿態控制和主體結構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2


2019年11月5日,歷時1000多個日夜,中塔沉井順利封底。沉井下沉過程充分驗證了前瞻性設計的合理性,對於結構材質等級的合理提升,深厚軟土地層的全鋼殼混凝土結構設計理念,為後續超大型沉井基礎設計提供了良好的借鑑。


儘管大橋的“定海神針”已經落成,但面對緊張的工期,設計人員不敢絲毫鬆懈,面對緊張的工期,疫情到來的前夕又投入到對於中塔塔柱施工優化的方案研究中。設計組梳理塔柱施工過程中的關鍵線路,對關鍵工序的提前進行提出建議以及塔柱施工過程中的設計注意事項,針對標準化節段提出鋼筋裝配化施工方案,積極為項目的建設提供設計服務建議,做到急施工之所急。

3


今年3月24日,在中塔沉井下沉到位的關鍵節點後完成首節塔柱澆築,開始步入首座A型混凝土中塔的全面施工階段。並計劃於今年年底完成A型混凝土中塔施工。

/<tbody>/<table>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南錨沉井

南錨沉井

設計回訪,為項目建設把脈問診開良方

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南錨沉井

<table><tbody>

1

復工復產以來,南錨沉井的進度是全體建設者關注的焦點。雖然有中塔沉井珠玉在前,但南錨沉井面臨的挑戰同樣嚴峻:地基軟弱層達40 多米,地基承載力非常低,淤泥靈敏度高,沉井易突沉,沉井前期下沉速度和姿態控制難度大。

2

經過設計組反覆研究,決定採用超長砂樁進行表層軟土地基加固,為沉井下沉施工進行下沉速度控制、姿態控制起到關鍵作用,在砂樁處理區沉井最終最終實現平穩下沉。


在南錨沉井下沉穿過砂樁處理區後,沉井下沉依舊遇到下沉速度、下沉姿態控制困難的情況。浙江省交通設計院及時組織設計回訪,進行“名醫把脈”,針對下沉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下一步措施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同時每月組織設計回訪,及時解決項目施工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3

3月26日,隨著最後一次封底混凝土澆築完成,南錨沉井混凝土封底施工提前6天完成,澆築總方量達6.3萬方。隨著封底工作的完成,後續填倉、承臺施工將進入一個快速穩定的施工階段。對於設計人員來說,一顆大石頭落地的同時,後續南錨碇的動態設計也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保障項目建設的進度要求。

/<tbody>/<table>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設計回訪,“名醫把脈”

監製/丁前程 鄭莉

通訊員/盧也森 陳勇 徐爍然

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