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後梁忠臣楊師厚:忠心就是見好就收,才是臣子的處事之道

楊師厚作為後梁名將的代表,能力超群,有人稱讚他是一人支撐起後梁的半壁江山,忠臣的代表,即使已經控制後梁的大部分軍權,依舊是忠心耿耿為梁國身先士卒。其實不然,楊師厚並不是忠於朱溫或者後梁,而是他深知如何在亂世中立足。

「五代」後梁忠臣楊師厚:忠心就是見好就收,才是臣子的處事之道

楊師厚在初期是非常跌宕的,最先效力在李罕之手下,但李罕之卻看不到他的才能。到了李克用麾下時也沒受到好的待見。最後遇到自己的伯樂朱溫,才兌現了自己的才能,為朱溫攻荊襄,奪長安,後梁能夠建立起來楊師厚可謂功不可沒莫。

楊師厚能為朱溫身先士卒,完全就是為了報朱溫的知遇之恩,在經歷兩位不受待見的領導,如果能有人雪中送炭,換做誰都會受到感動,都會盡力表現自己報知遇之恩,何況是楊師厚這樣的名將呢?如果這一點情商都沒有,那麼也不會成為一代名將了。

「五代」後梁忠臣楊師厚:忠心就是見好就收,才是臣子的處事之道

而且朱溫也從不虧待楊師厚,到了朱溫稱帝時,楊師厚已經是山南東道節度使,成為一方行政地區的最高長官,還被封了弘農郡王。為領導賣命,領導也是論功行賞,像楊師厚這樣的能臣當然知道其中的用意,一定是更加賣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雖然朱溫是強盜出身,但他知道如何收買人心,知道像楊師厚這樣白手起家的人最需要的是什麼。也正是因為朱溫能將這些武將的心琢磨透,才讓楊師厚、王顏章、葛從周這些出色的將領能夠效忠朱溫。

「五代」後梁忠臣楊師厚:忠心就是見好就收,才是臣子的處事之道

說回楊師厚,在朱友珪刺殺朱溫上位時,楊師厚已經掌握了後梁大部分的軍權。由於楊師厚一直手握重兵,而且功高蓋主,所以朱友珪對他的猜忌一直沒有停止。

楊師厚是完全有實力推翻朱友珪自己當皇帝的,但是楊師厚只想自保,楊師厚知道朱友珪對他的猜忌,去面見朱友珪時還帶了兩萬的大軍去震懾朱友珪。讓皇帝對自己有所忌憚,但是又不覬覦皇位才是做大臣最好的立足之道。

楊師厚如果是忠心於朱溫,那麼就應該站出來討伐朱友珪,但是他沒有,因為對於楊師厚來說不值得。在朱友貞尋求楊師厚幫助他推翻朱友珪時,楊師厚才出兵幫助朱友貞,此時國內的輿論已經是站在朱友貞一方了,所以楊師厚為了自己的利益必須出手幫助朱友貞奪得皇位,有輿論的支持加上自己手握軍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楊師厚所作的一切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表“忠心”只是給天下人看的。既然沒有做皇帝的心思,就更沒有必要壓上自己的性命去表達所謂的“忠心”,能夠獲取自己需要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朱友珪刺殺朱溫是帝王家的自家事,輪不到他先站出來發表意見,討伐朱友珪也應該是朱友貞的事,而後也確實是朱友貞推翻了朱友珪。無論誰做皇帝,自己做到大臣的本分,不為其他事操心。

「五代」後梁忠臣楊師厚:忠心就是見好就收,才是臣子的處事之道

楊師厚的威望非常高,無論在梁軍中,還是敵對的晉國,李存勖在楊師厚在世時,並不敢對後梁有太多的動作,直到楊師厚去世以後才大舉進攻後梁。楊師厚是五代中比較少可以善終的將領,這和他超高的情商分不開,只要得到自己應得的,見好就收才能在亂世中保持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