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齊沙漠徒步經典路線

庫布齊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平均年降雨量僅250毫米左右。風狂沙漫,植被稀疏;沙漠被稱為不可治理的地球癌症……

庫布齊沙漠是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且沙塵二小時可到達的大沙漠。庫布齊沙漠景觀壯美,風光多特。700裡黃河宛如弓背,迤邐東去的茫茫沙漠宛如一束弓弦,組成了巨大的金弓形,庫布齊就是蒙語裡“弓弦”的意思。大漠浩瀚、長河如帶,沙海蒼茫、朝日渾圓,氣魄宏大。 如詩如畫的新月型沙丘鏈、罕見的壟沙和蜂窩狀的連片沙丘等諸多沙漠景觀自然神奇,是原汁原味的大漠風光,給人以發自內心的震撼。

庫布齊沙漠徒步經典路線

對於“驢者”來說,獵奇和自然的親近,以及觀賞是必不可少的心境,對於沙漠,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能發現蘊藏沙海深處的美,浩瀚無垠的響沙大漠,晴空萬里,驕陽似火,純淨的沙子既沒有頑石也沒有雜塵,沙丘的形態各異。

老牛灣:

位於晉陝大峽谷入口處,萬家寨水電站的建立使這裡的景色更加壯觀;在這裡黃河、長城這兩個代表中華文明的重要景觀交匯,更讓人感到無比的震撼!在這裡更有著古樸的黃色文明和淳樸的民風;在這裡可以進行文化考察、觀看黃河落日……

大河奔流的壯麗景觀。

“長城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象徵,黃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巍巍長城和滔滔黃河在老牛灣交匯,內長城和外長城在老牛灣相聚”。河谷兩岸壁立萬仞,河道中碧波萬傾,河岸之上長城聳立,村落中古蹟遍佈。河面最寬處不過百米。這裡村莊的名字之所以叫老牛灣,相傳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發生地。

老牛灣村有兩個,分別處於內蒙古和山西,中間有一道深溝相隔,而且由於水庫水位提升、河水倒罐,溝中水深達30——40米深(不同季節水位會有變化),需乘坐當地農民的小船渡過。內蒙古一側的老牛灣村是攝影家們公認的拍攝老牛灣全景的最佳位置,並且形似牛頭的山坡坐落在內蒙古一側,在這裡可以看到一個著名的自然景觀——牛鼻孔——山崖的側面有一個自然形成的山洞,透過山洞可以看到絕壁之下的黃河水彎,風光壯麗、秀美。

庫布齊沙漠徒步經典路線

山西一側的老牛灣村坐落在一塊突起的石崖之上,在百丈懸崖頂部,建有一座磚石空心城樓,名曰老牛灣墩,又名望河樓、護水樓,被稱為“天下第一墩”。它建於明萬曆二十五年,墩高二十二米,上建有垛口和樓櫓。墩體正面有供士兵上下的繩體和通道。用它瞭望來自黃河的敵情,點燃狼煙向東、南兩邊長城傳遞信息;原本建在河邊灘地上的邊 牆早已被黃河沖毀,只有這敵樓依然屹立於此,好似一名威武的戍邊軍人,忠於職守,無所畏懼。樓的腳下是近百米的懸崖。老牛灣堡三面環水,一面連山,呈牛頭狀。各種石頭建築根據地勢而建,石窯石屋比肩而居,石牆石院隨形而就;石碾石磨、石杵石臼隨處可見;石人石馬、石倉石櫃觸手可得;窯前石簷低垂,牆後石碑仄立;炕頭有石獅,院內置石鎖;村北有石墩臺,村南有石寨堡。尤其是村南的古代城堡遺址雖然已經殘破不全,但是整個古城的風貌還依稀可辯。整個古城坐北朝南,先入甕城再進南門,迎面是座石影壁,影壁後面觀音閣和關帝廟分列左右,寺廟建築已經殘破,內中供有小型的觀音和關公神像,牆上有壁畫,案前有香火遺存;堡中還有一座“諸神廟”,殘存有彩繪諸神,牆皮剝落;另外古堡外四處的山上也建有多座小廟,人神共同護佑著身後更為廣闊無垠的家園。整個老牛灣村村莊簡直就是一個石頭民俗博物館。老牛灣的村民依然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的艱苦生活,因此這裡依然保留著質樸的民風和民情。走過老牛灣,會深深的被這裡壯美的景色打動,會深深的感受到古樸與蒼涼的魅力!

這裡是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